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法-佛法:福德 佛法无边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3 20:3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法-佛法:福德 佛法无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法-佛法:福德 佛法无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法:福德 佛法无边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什么是「福德」?从某种角度来看,福德即是「能力」。事实上,它是让我们得以听闻、思惟、修持佛法,包括生起好奇心的能力。现今,我们的福德非常有限,以至于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认知佛法有多么珍贵。我们不仅由于缺少福德而无法修持佛法,甚至少到连享受轮回的生活都不可得。

我们如何诠释外在世界的讯息与经验,完全取决于自己积聚福德的多寡。例如,「无常」一词是什么意思?从最粗显的层面而言,拥有极少福德的人认为「无常」即是死亡、衰败或四季的变迁。然而,一旦开始积聚福德,我们的理解就会变得较深入而细微。想象你正在体验片刻的快乐时光,如果你拥有一些福德的话,就能在某种程度上诠释并理解「无常」,还能观察自己的情绪由不快乐转为快乐,然后又回到不快乐;这样的观察,使你可能感受到的任何失望与期待都变得不再那么强烈。

积聚福德的一种方式,是供养或布施食物、钱财、鲜花、音乐等。不过,多数的现代人为了避免浪费,更喜欢将钱花在「有用」的东西上。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何荟供时供养酥油灯与大量昂贵的饮食,会让人们觉得浪费的原因。

纽舒·堪(Nyoshul Khen)仁波切曾告诉过我一个故事。有位法国女子向他请求大圆满教法,并引导她认识心性。这个请求相当不正式,或许只是一时兴起而

不小心说错了佛教知识

已,但纽舒·堪仁波切认为,在此末法时期仍有人对甚深教法怀有兴趣,因此使他感到启发而同意了。大圆满法是极为珍贵的教法,学生们需要积聚大量的福德才能接受并正确地听闻,纽舒·堪仁波切观察到她需要积聚福德,于是就建议她先个荟供。她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建议,就随同仁波切一起前去采买。

巴黎是个购物的好地方,这位女子很快就买了一些大约价值一欧元的巧克力。她请堪布看看这些巧克力是否足够做为荟供的供养。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佛法——尤其是大圆满法的教法——是无价的,即使供养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也不足以求得大圆满法的一个字。所以,对一条巧克力,堪布能说什么呢?但考虑到也许她不是很富有,堪布什么话也没说,就继续与她一起购物。不久他们来到巴黎一家时尚百货公司的香水专柜,让堪布惊讶的是,这位女子毫不犹豫地花了相当于十欧元的价值,买下了一瓶她最喜欢的香水留给自己使用。

现代人缺乏福德去聆听佛法,也欠缺福德去听见其中真正所表达的内容;而且,经常在我们受过多次的佛法教导中,就会漏掉该次教导的重点。我们无法专注聆听,有时根本就没有听到,因为心太容易散乱了。即使确实听到了,也不会从其它角度去真正地听闻、理解与思惟自己所学到的内容。结果是,对那些经由我们筛子般的心所意外掉落进来的一些讯息碎片,我们却极为严肃地看待。

悲哀的是,我们不再具有足够的福德遇见伟大的上师,或从他们那里领受法教。然而,即使我们现今的虔敬对象无法与往昔的伟大上师相提并论,若是我们能增加福德的储备,也就没有关系了。巴楚仁波切在他的狗牙的故事中,说明了福德如何发生作用。一位西藏老妇人要求儿子为好带回一颗佛陀的舍利,以做为修法时的虔敬对境。不巧的是,儿子忘了自己的承诺,为了不令老母亲失望,他不得不拔下水沟中的死狗牙齿冒充为佛牙。然而,老妇人对这颗牙齿具有非常强大的虔敬心,不久后,狗牙居然变成了真的佛牙,并且神奇地生出许多舍利。

福德愈多愈好你可以亲自试验并体会一下福德的力量有多大。先读某一本法本一遍,然后以你最大的专注与决心,认真地供养曼达几次。然后再去读这本法本,你会发现自己的理解转变了,比起以前只能浏览每章节的要点,你现在能更精确地理解每个字的含意。你也应该尝试在供养过一些曼达后,回到先前让你感到厌倦的老师那里去领受教法,你的体验将会完全不同。

如果在供养曼达前,你定不下心来,而且到处游荡的心让你感到沮丧的话,就先做「止」的修持。同样的,你修持的体验也将发生转变。

具有福德因而能接受法教是一回事,但是具有充分的福德能听闻法教,并且能正确地听闻,又是另一回事,因此之故,在法教开始之前的「供养曼达」传统,于焉建立。我们不仅在理解佛法的能力上需要福德,在法道上的其它每个步骤也都需要它,其中包括能真正地理解上师。具有足够的福德,你就能在上师生病、打哈欠或表现出愤怒时,以有

佛教供养知识大全

益的方式来理解他的示现。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如果缺乏福德,即使上师像个天使,你也会找到批评他的理由,因而无法从此缘中受益。

福德如何产生?

在「皈依」部分曾提到,我们可以经由两种不同的资粮田来积聚福德。而佛法的独特处之一,就是这两者都同等重要。

让我们迅速地趋近实相的行为或条件,就能产生福德,而非只能藉由良善的行为,或针对短暂世俗成就(例如长寿或投生善道)的行为,才能积聚。当然,福德是有这种作用的,例如:如果慷慨施舍财物,我们就能获得丰裕的财富;如果具足安忍,我们的外貌就会吸引他人等。但严格来说,如果你未将世俗善行的结果回向一切有情众生的究竟证悟,而且这些善行也未能让你更趋近真谛的话,纵然它所造的善业可能让你感觉良好,你也无法积聚追求证悟者所渴求的那种福德。然而,如果刹那间你做了更趋近真谛的善行,无论它如何令人不快或不流行,也远比参与那些盛大、欢乐又夸张,却只能带来投生善道或其它世俗恩赐的善行活动,来得更有价值。

换句话说,你所积聚福德的「量」与「质」,并非取决于积聚的方法。依据菩萨乘的说法,某个行为所积聚的是福德或只是善业,取决于它是否基于二元分别的见地而行。例如,以二元分别的见地供养一公斤黄金,不必然就比供养一颗葡萄能积聚更多的福德。如月称(Chandrakirti)[1]所说,若无布施者、布施物与受施者的参考点,才能称这种布施为「出世波罗密多」;若对布施、布施物与受施者仍有极微细的执着,这种布施则称为「世间波罗密多」。[2]

至于积聚福德通用的方法,其种类繁多,例如:慷慨布施、持戒、安忍、以实物或观想做供养、忏悔、随喜他人的好运,以及生起慈悲心与菩提心等都是。此外,皈依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还有,祈请圣者转动 、长久住世也能积聚福德,它让让我们去除因过去世制造障碍而让人无法接受法教所产生的业果。

大乘佛法提供了结合智慧与方便的各种绝妙法门,既容易实践,又能带来不凡的结果。你也许会以为,想要积聚无量福德就得付出超过自己能力所及的巨大牺牲,例如供养自己的皮肉、骨头或房子等。但物质的供养并非我们唯一能做的,如果是的话,它就不是一个实际可行的系统了,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对这种激烈的行动都力有未逮。所幸,大乘法道具有适合所有修行人的智慧与方便,而非只适合富裕者。它提供了观想供养的方式,能积聚与物质供养完全等量的福德;换句话说,大乘之道简单、愉悦、不麻烦,但它的方法却能获得和物质供养等量的福德与智慧。

七支供养「七支供养」是这些殊胜的法门之一,它包含了七种不同积聚福德的方法,而且每个方法都有其特殊的目的。这些供养是:

(一)礼拜;(二)供养;(三)忏悔;(四)随喜;(五)请转 ;(六)请佛住世;(七)福德回向。

(你可以选择任何一部佛经或法本里的〈七支祈请文〉来念诵;同时,你应参照传承仪轨本文与释论,来了解它出现在你的前行的哪一部分。

)礼拜我们以大礼拜来摧毁自己最顽强的外壳——骄慢。一个人若是充满骄慢,证悟的功德就无从增长;而缺乏证悟的功德,菩萨的利生事业就会受到阻碍。除此之外,骄慢的本质是缺乏安全感,更会造成许多层面的伪善。

想象你将身体的数量倍增,因而有成亿成兆的「你」在皈依对境面前做大礼拜。佛陀说,这个做法能让你自己与你在想象中所做的每个大礼拜,都积聚完全等量的福德。

供养对治悭吝的方法是做供养。悭吝根植于贫困的心态,它与物质匮乏无关;世界上有许多人身拥有巨大财富,却仍经常感到缺乏某些东西。悭吝的一个副作用是心胸狭窄,而一个心胸狭窄者与人相处,永远都发展不出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质量。

你所供养的物品毫无数量上的限制,它可以如天空般无限!虽然,「无限」的供品从我们的耳中听来,似乎就是堆积起如山的奢华物品。然而,即使只是几粒谷子,供养也可以是「无限」的——如同小男孩「月官」(Chandragomi)所做的供养。

月官的家境清贫,为免饿死,他的父母、兄弟、姊妹都被迫去乞食。一天,当月官出去行乞时,他注意到路旁的寺庙供奉着一尊观世音(梵 Avalokiteshvara)菩萨像。他被这尊菩萨像的慈悲面容所吸引,于是把当日上午乞得的一些谷子洒向菩萨像的手上。令他诧异的是,无论他如何小心翼翼地供养,谷子总是从菩萨的手中滑落到地上,他再供养一些,谷子依然滑落到地上。于是,月官开始担心,是否观世音菩萨由于某个原

道教佛教入门知识图片

因而不接受他的供养。

他不

佛教的冷门知识大全

断地朝口袋深处再掏出一些谷子来供养,直到最后一粒不剩。至此,月官感到十分沮丧,他眼含泪水、满怀歉意地向观世音菩萨说:

「我现在已经没有东西可以供养你了!」就在那一刻,这孩子深信观世音菩萨真的就在面前的那种专注力,让菩萨像活了起来,并且以紧紧的拥抱来安慰他。

显然的,我们都应该去做物质的供养,但对初学者而言,也许做观想供养的风险较少。当阿底峡吉祥燃灯尊者来到西藏时,他建议西藏人做水供(这就是西藏佛寺中供有许多碗水的原因),因为供养应该要彻底、全心全意地去做,不应有任何后悔之念,或担心「供养会被谁拿走」、「供品会被拿去做什么用」等这一类类的想法。对初学者而言,供养水比较容易如此做到。

在你的心眼之中,观想所有各种传统供品堆积如山,再加上任何其它你所想要的美丽的、贵重的、令人喜爱的或非凡的物品,例如加拿大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或北京的紫禁城,或京都优雅诱人的艺妓舞娘,或美国加州魁梧而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让你的想象尽情飞扬,而且不要只把供品局限在自己文化所欣赏的范围之内。

忏悔接着,为了拆除我执的藏身之处,你要揭露、忏悔自己的恶行,这是反击瞋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你把自己的堕罪深藏在幽深晦暗之处,那就好比你身患重病,却不告诉医生哪里疼痛;隐瞒如此重要的讯息,最后只会让医生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你忘了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或者不完全确定何者是属于佛教观点的恶行,你也不用担心,尽己所能地忏悔即可。想象你在诸佛与菩萨面前,他们知道一切过去发生的事、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以及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在他们的面前,你揭露、忏悔所有自己感到羞愧的事情与念头,以及在未来可能会做的事或会想的念头,任何一件都不要遗漏。

随喜随喜他的人好运,是一个积聚福德非常轻易且有效的方法,然而,讽刺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件事却都感到痛苦难为。

随喜有三种主要的原因:

(一) 随喜众生的快乐与快乐之因。例如,当你看到有吸引力的人,随喜他们的美貌而不嫉妒。

(二) 当你看到行善的人,随喜他们的善行,不要因怨恨或嫉妒而批评他们。

(三) 最好的是,随喜证悟与证悟之因,而不是沉溺于「证悟是否可能」或「佛果是否存在」的疑惑中。随喜他人从事证悟之因的行持,例如听闻与思惟教法,或修持禅定。

积聚福德的方式之中,随喜他人的成功也许是最简单的一种,这好似在你的四周有着大量的福德,就等着你去集结起来。看到别人做了有价值的事,你只要随喜他们的善行,就能积聚海量的福德。嫉妒,是让我们受苦的最荒谬、也是最可悲的情绪反应;要对治它,最强而有力的方法就是随喜。当你看到他人的美貌或成功时,切勿沉溺于嫉妒中,反而要随喜之;并且记住,这两种功德是他们过去世修持安忍与布施的结果。想想你所认识的每个具有良善特质的人,随喜他们所做的善事,不论是经营医院或创造美妙的花艺;也随喜他们所享有的结果,不论是名词或美貌;而随喜诸佛与菩萨的佛行事业,更是特别有力。

请转我们处于末法时期,对于五浊恶世以及自己所有问题的根源——无明,最有力的对治方法就是祈请诸佛与菩萨转动 。

佛陀于二千五百多年证入般涅盘(梵 parinirvana),因此你可能会问:

「为何还要继续请佛教导我们呢?」在日常生活里,每当我们遭遇困难时,大部分人最先想要做的,就是请求我们尊敬或信赖的人给予帮助。在目前的状况,我们在轮回里普遍面对的问题就是根本无明,所以我们应该去请教确定能祛除无明的那个人。「但我们为何要请教佛陀?又该如何请他呢?」这是大部分人立即的反应。「他现在并未活在这个世界上,难道我们要等到未来佛出世,才能得到答案吗?」很遗憾的,这样的问题完全错失了重点。

「请转 」并不只是以世俗的方式请求法教而已,转动 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例如,可能在你做某件平凡的事情时转动,比如正在看一出你最爱的连续剧,或见到一棵枯树,或读到一本书的某个章节时。因为不论任何情况,只要能触动火花点燃你的悲心,以及对「此生徒劳」的了悟,都是「请转 」。就如我们一再看到的,佛弟子常在初次翻阅神圣的法本时会有所障碍,因为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然而,到后来积聚了多一点的福德之后,当他们再回去阅读时,就会发现相当易于了解。这是诸佛与菩萨转动 的方式之一。

佛陀说过,每当我们心怀虔敬,他就与我们同在。这就表示佛陀不普间断地一直在转动 ,而这种教法也永不会停止。

请佛住世请求诸佛与菩萨住于轮回而不要入涅盘,是我们反击邪见与怀疑的方法。轮回众生的心是二元分别的,而二元分别的心其本质充满怀疑,怀疑又反过来滋生邪见。心灵追求者也是如此,我们耗费许多时间,对自己的修行、法道与心灵生活的方式感到怀疑而挣扎,这可能是我们多数人都必须面对的艰巨挑战,也是会一直伴随我们直到心灵旅程终点的唯一情绪(烦恼)。有人认为,我们的智能愈增长,怀疑也就更敏锐;这很有道理,因为我们愈聪明,怀疑也就会愈聪明。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在一开始便有很多的怀疑;其它的不谈,至少它会占去我们太多的时间。怀疑愈严重,我们就愈可能困在持续不断的自我谴责状态中,因而将注意力导离正见,造成我们对「因」、「缘」、「果」法则失去信心,并且腐蚀我们对缘起实相、空性、三宝等究竟真谛的信念。

「怀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侵扰我们的心。你也许会有这些困惑:「为何完成了这么多佛法修持之后,我的健康状况仍然不佳?」或者,「如果佛是遍知的,为何他不能消灭艾滋病、贫穷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他们究竟有没有法力?」、「真的有来生吗?」、「我们每个人真的都有佛性吗?」……许多类似的怀疑,只要我们听闻教法就很容易清除。不过,大部分的人也需要某种与逻辑或推理无关的启发来增强信心,例如经历了某种超凡的体验,或遇见了一位具有启发性的人物。通常,遇见一位我能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又代表佛之身、语、意化现的佛教大师,是最深刻的一种启发,也就是所谓的「眼见为真」。

我们所请求的,不只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3]的圆满诸佛住于轮回而已,我们也请求那些总持诸佛菩萨伟大功德与法教的人,以及启发众人、启发所有那些虽然不合逻辑、不切实际,却能让我们振奋鼓舞的节目与活动的人,其事业都能持续。

福德回向最后,我们必须随时尽快地回向自己的修行与善行,才不至于浪费所积聚的福德。

藉由将福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的究竟快乐与证悟,我们不仅保障了福德的安全,也保证它会如银行存款的利息般持续累积。因此,我们的善行就会成为自己的成佛之道。假使我们不立即回向,这些福德资粮可能就会被突发的瞋火,或任何其它折磨我们的极端恶行或恶念,烧毁殆尽。

福德——抵御障碍的盔甲大家都形容佛法是绝对无价的,又说它有如能切断各种二元分别之网的金刚钻。而另一方面,我们却如穷极潦倒、愚昧无知的乞丐,毫无任何价值的概念。因此,当有一颗珍贵的钻石突然落入手中时,我们却不知道该拿它来做什么才好。我们根本不知道它的真正价值,因此说不定会拿它去换一条热狗,或不经意地把它弄丢。这种情形竟出人意料地常常发生,因为有珍贵的佛法之处,就总会引来障碍;而当修行者引来障碍,这表示他的修行正在见效。若非如此,何来障碍骚扰?它们没必要去攻击那些修行不太好的人,因为那些人可能已经为自己制造足够多的麻烦了。

话虽如此,我们遇到的许多障碍都是强大而恼人的。因此,我们藉由修持佛法的许多法门,试图发展出一种能力,来操控、欺骗、引诱、转化、忽视所有引来的障碍,其中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障碍视为「加持」。但是,要能真正这么做,需要很多福德。幸运的是,佛法提供了我们「供养曼达」的法门,这是所有积聚福德中最深奥的方法。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935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法-佛法:福德 佛法无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法-佛法:福德 佛法无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215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