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佛法:学生为何需要寻找上师? 佛法无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法-佛法:学生为何需要寻找上师? 佛法无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法:学生为何需要寻找上师? 佛法无边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是什么促使学生寻求
我们对证悟的渴望,有助于对心灵之道培养出真正的虔敬
理论上,我们是因为渴望证悟而寻找上师,但实际上,学生常常由于相当不同的理由而被上师所吸引。例如,上师可能体态优美,或拥有一人令人无法抗拒的翘臀,或拥有美妙的声音;而对于我们某些而言,这些可能就是让我们有所反应的仅有准则。但是,一旦被勾摄住了,我们就应该试图将这些世俗的吸引转为虔敬心,并以对证悟的渴望来追随上师。
如果我们能够以这种方式调整自己的发心,与上师的关系就永远不会动摇。但是,如果我们的发心被物质利益或其它的世俗欲望所染污,事情就一定会出错。错误的发心会导致虚妄的期待,这是任何上师都无法令你满足的。即使我们自认为是心灵道上的学子,但是这种错误的发心,仍会令我们经历世俗的失望,一如我们在轮回计划受阻时所感受到的一样。
当关系逐渐成熟之后,我们不仅会视上师为自己的导师,更会视他为心灵之道的关键。他不再只是提供读书清单、回答无止境问题的那个人,而是我们佛性示现的体现。由于佛性太过抽象,以至于我们几乎不可能靠自己之力而与它连结上,所以我们得请上师——也就是自己佛性的反映——来替代我们连结。这就是「以上师为道」(take the guru as the path)的一种方法。
金刚乘中说,上师既是「佛」,上师既是「法」,上师既是「僧」。
「上师」在此不仅是指外在的上师,也指内在的、秘密的上师。因此,从甚深的层次而言,上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心灵之道的整体。
在佛经中,关于如何跟随上师,相同的建议一再出现,那就是「四依法」(Four reliances):(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单凭外表与举止成功地判断别人;而在心灵之道上,过份依赖上师的个性与物质更不是个好主意。如果经过彻底分析,而决定以他为法道,那么很重要的就是不要再他归类为一个「人」,因为从此刻起,上师既是「法」。
虽然你可能已经找到上师,认定了他的纯正性,而且也被他所接受,可是过了一阵子,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对了事。也许你对上师的分析有破绽?有关他的个性与生活方式,你是否真的检视了每项该检视的事?如果你手上时间很多,而且乐于满足每个散乱的念头,你大可继续分析上师,爱分析多久就多久。但是如果你急切地想抵达彼岸(证悟),而且知道时间所剩不多,最快的方法就是单纯地选择一位上师,然后上路。做了这个重要的决定之后,上师将成为你的法道,你也就必须对他培养出坚定不移
吉美·林巴说,检视上师以及检视你自己选择他的动机,这两者都极其重要。但是要记住,到了你能分辨具格不具格的上师时,你已经在心灵之道上进展得很远了;而一直到那个时候,这会是心灵修持上相当令人迷惘的面向。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9288.html
以上是关于佛法-佛法:学生为何需要寻找上师? 佛法无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法-佛法:学生为何需要寻找上师? 佛法无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