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法:学做真洒脱 佛法无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法:学做真洒脱 佛法无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法:学做真洒脱 佛法无边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忽然听到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循声而去,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在哭,那孩子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禅师带着孩子问了附近村庄人家,却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最后,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他的家人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其中有一个叫寒山的,跟他关系尤其好。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常将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
那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化身。
台州牧闾丘胤曾问丰干禅师,何方有真身菩萨?禅师说寒山、拾得。胤至礼拜,二人大笑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意指丰干乃弥陀化身,惜世人不识。说后,二人隐身岩中,不复见人。胤遣人录其二人散题石壁间诗偈,今行于世。寒山、拾得二大士不为世事缠缚,洒脱自在,其处世秘诀确实高人一等。
洒脱是人所追求,却常常而不得的东西。之所以如此,是人们不知洒脱需要的是放下,而不是拥有。很多人都觉得,有钱、有权、有势,之后才有洒脱的资格。他们不明白,真正的洒脱正是忘记钱、权和势。认知的差异,决定了人世间的洒脱者,更多时候都是在装洒脱,而不是真洒脱。
真洒脱者,是毫不在意的。那些时时想要让别人以为自己很洒脱的人,恰恰是太多东西放不下的假洒脱者。
其实,生活不一定非要呈现一定的模样才好,该争得争、该放得放,那样才最好。不要让太多的牵绊打扰到了我们的人生,要用一颗清净的心面对纷扰。将之放下,纷扰也就不在了。
有一位穷苦人向禅师哭诉:“禅师,我的生活太难了,房子小、孩子多、太太又性格暴躁。我快过不下去了,您说我应该怎么办?”
“有。”穷人点了点头。
“那你就把牛牵到屋子里饲养吧。”
一个星期后,穷人又来找禅师诉说自己的不幸。
禅师问他:“你们家有羊吗?”
穷人说:“有。”
“那你把它也放到屋子里饲养吧。”
过了几天,穷人又来诉苦。这次禅师问他:“你们家有鸡吗?”
“有啊,还有很多呢。”穷人骄傲地说。
“那你就把它们都带进屋子里吧,让它们跟你的牛羊生活在一起。”
从此以后,穷人的屋子里便有了七八个孩子的哭声,太太的呵斥声,牛、羊和鸡的叫声。三天后,穷人实在受不了了!
“禅师,我听了你的话,把牛、羊和鸡都放到了屋子里,可现在我的生活还不如以前了呢?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把牛、羊、鸡全都赶到外面去吧!”禅师说。
第二天,穷人来看禅师,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家变得又宽又大,还很安静呢!我现在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人不幸福,很多时候不是拥有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有了妻子马上就想要孩子,有了房子马上就想要车子。这样的人,必然是痛苦的。他们痛苦的来源不是生活,而是自己那颗不满足的心。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是因为我们想要一些没有的,而又放不下一些我们所拥有的。结果是那些于我们无用而又放不下的东西填满了我们的心,让我们想要的东西也进不来了。
试着学会放下,放下一切怨念,就会发现,生活其实很美好。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9089.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法:学做真洒脱 佛法无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法:学做真洒脱 佛法无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