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法-佛法:当泥沙变成珍珠,苦难就有了价值 佛法无边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3 05:5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法-佛法:当泥沙变成珍珠,苦难就有了价值 佛法无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法-佛法:当泥沙变成珍珠,苦难就有了价值 佛法无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法:当泥沙变成珍珠,苦难就有了价值 佛法无边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真实说来,一个真正学佛人的行持,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能量。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并不懂得他们的价值所在。这种认识上的偏颇和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些佛法兴盛之地,大都非常重视佛法的普及、提高,有关佛法的讲学及研讨也举办得相当频繁。浓郁的学佛氛围,让许多民众久已蒙蔽的善根得以苏醒并最终成熟。现在四川大学攻读宗教学博士学位的圆答,就是在偶遇一次佛学讲座时顿萌菩提心志的。

圆答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在校期间便因听某位法师的讲座而迈入佛门并至出家。她说自己不喜欢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却偏爱四川这个独具人文魅力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很多认识汉、藏高僧大德并深入研究佛学的机缘。

我当然很赞赏并随喜她的选择,不过最令人感慨的还是她的入佛因缘。众生皆具菩提种子,但成熟与否还需要种种外缘,因缘聚合才有苗芽的萌发和茁壮成长。

多么希望,全社会都能为佛法这棵古老慧树的兴盛、壮大,培养一方肥沃的土壤;全社会都能为每颗求真、求善的心灵,给予些许关注的目光。

母亲离开我已经十年了。

我永远都坚信,她来这世上的短暂一遭,目的就是为了引领我学佛。因而不管今后的人生际遇如何、我会处在天涯的哪一个角落,在每一天清晨与黄昏的太阳光线中,内心深处都会回荡起她那一声声悲切而虔诚的弥陀圣号。那时的母亲,跪在老家佛堂里,总要念到腿麻声哑方才止歇……

而当时的我,刚刚通过激烈竞争才考入著名大学,在书生意气的年代,整日以知识分子身份傲然自居。我将佛教看作与其他民间信仰一般落后、消极,想当然地将它斥为迷信。只是在大二放春假时,一个大和尚来到我们那个淳朴的小镇,并惹得整个街坊沸沸扬扬。为了与母亲做伴,我才跟着人流挤进

佛教入门知识笔记手写

了镇上的学校礼堂,生平第一回听闻了有关佛法的那场演讲。

出乎意料,那和尚的演讲竟让我无法自制地哭了起来,尽管我根本不懂那位法师到底说了些什么,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哭,反正脸上的泪水就那么痛快而恣意地流淌……

从那以后,“佛法僧”就刻在了我心深处,让我终日系念不已。

那年暑假,我主动和母亲上了佛光山,参加了一个连续七天的“短期出家”。在那里,我好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出家人的生活作息、举止要求、清苦与满足,都仿佛似曾相识。于是,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又一次泪水涟涟。

从小到大的幸福快乐与一帆风顺,让我从未想过在父母的温暖怀抱之外,会找到另外一个魂牵梦萦的“家”,而且这个“家”居然让自己有那么强烈的归宿感。在来这之前,与离开

知识分子与佛教pdf

这里之后,我忽然发现,我的心竟一直是孤独的,在漂泊中长久地守候着什么……

又一个寒假来临时,我没有回东部老家,却直接上了佛光山。当跟着那儿的修道者一起搬柴运水、晨课暮诵时,我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活。而这等快活,竟是在粗茶淡饭里觅得,在返璞归真中拾获。我的整个身心如痴如醉了,就好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世间繁华阑珊处,我却发现了生命本然的质朴面目。

农历年之后,我终于决定出家了。

当然会遇到亲

佛教期末考基础知识

友的阻碍与挽留,甚至跪泣,但我已心如止水,只期待时间能替我安顿好每一个人的怀疑与痛苦。那时的我依然对佛教教义了解不深,但我可以用剩下的全部时日去拥抱佛法。对生命而言,这有点像一

黑悟空和佛教知识梳理

个赌注,但我相信佛法定会让我成为赢家,因为它已在我的生命里注入了超越一切有形质碍的资本。

相信时间会让我庆幸自己的选择,就像相信在并不遥远的将来,父母会理解我的选择。

出家以后,在老师同学异样的眼光里,我继续念完了大学,然后重回佛学院,学习如何从外而内做个彻头彻尾的出家人。我开始一句一句地了解佛陀的言教,同时学着抖下尘俗、剥落自己的习气。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执著与自以为是充塞全身时。在这一过程中,我看见了自己的点点瑕疵,摸清了自己的脆弱、我执本质,但我别无选择——不跨越生命的极限,何来从人性到佛性的飞升?累累伤痕中,我选择了忍耐与坚强。

而恰在此时,母亲却离我而去了。

办完母亲的丧事,我回到山上的佛学院。一脚跨入大悲殿,看见菩萨慈目低眉的那一瞬间,突然我似乎看见了母亲的容颜。心底的悲情霎时化成一种释然,原来母亲并没有走,她将在大悲殿里,注视着女儿生生世世的修行。

从佛学院毕业以后,我进了研究所进一步深研佛学。有时融入古代高僧大德的思想中,会以为自己也是那远古时代的佛子。等回过神,才恍然发现“哲人已远”,只有自己仍然还在轮回中。每每此时,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感久久不散;有时读着经典,就像见到佛陀直指凡夫漏习的智能,如利剑般直逼而来,弄得自己无处遁逃;有时又如失怙稚子,悔恨为何“佛灭度后我出生”,一股回归思绪便油然而生。我慢慢相信了,在轮回的生命里,我本西方一衲子。

后来,我成了一名佛学院的教师,对着一班又一班年轻的孩子们讲说佛法僧的功德。看着他们在修道中跌倒又爬起,我仿佛看见了自己青涩的过去,看见了用修行包裹着的心性中,还有恒河沙石般的烦恼系缚。于是,心中对佛陀的崇敬便日益加深,对修道的渴望也日趋强烈,对习气染浊的污垢也更加厌恶。这三者的对照,使我一度在矛盾中困顿了很久。直到后来,当我学会用“平常心”在漫漫菩提路中耐心地陪伴自己,才明白只有“中道”能让自己走出更远的路。

一幕幕的际遇,就像扬起漫天沙土的风暴,让我们亲眼照见生命里沉淀的杂质。佛法却教我们像贝壳含容细沙那般,从中孕化出珍珠。只有学会接受杂质,透视杂质,将它转换为人生的智能,我们才会懂得修行的真义:就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没有了水底烂泥,莲花也不会如此芳香。

1999年,我又考取了川大宗教所的博士生,并因此来到大陆,开始寻找我的佛国净土。此刻,回首出家十三年的岁月,不仅我那曾经老泪纵横的父亲理解了我,更重要的是,我感到自己生命的视野已超越了世俗情爱的牵绊,落在了一个更宽阔的世界里;我还看见了一颗菩提种子轻轻落上了柔软的心田,正在萌芽吐绿……

无常世间,没有哪个因缘会与我们相伴永远,可在冷酷生命中,三宝却与我们紧紧相系;感谢三宝,没有嫌弃我这样一个凡夫俗子,在佛法的无尽智海中,仍赐予我一瓢之饮。我只有“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前方,不管归“家”的路还有多远,我都会全力以赴。

圆答在与我谈话的最后还说道:“我很爱读书,但这‘书’仅限于佛法,除此之外的一切世间学问丝毫也引不起我的兴趣。因为我想探究人的内心世界,而佛法是最完美的内心科学。”她还表示,今后想依靠种种方便善巧,把她所掌握的佛法精髓向世人广为宣说,就像当初给她以人生启迪的那位法师一样。

对此我非常理解和赞同。的确,当外在的科技面对心灵荒漠,越来越捉襟见肘时,佛法一定会当仁不让地担负起人类心灵医师的角色。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佛法可以自在无碍地得到传播。为此,我们需要营造学佛的氛围,更需要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

我想每一个负责任的佛教徒都应该竭尽全力去弘扬佛法,如果暂时无力改变周遭的环境,可以先扩展自己的内心,真正做一个续佛慧命、积极利他的人,哪怕仅仅给众生播下一点点善根,也会促进对方未来的因缘成熟。

若只关心自己的成就,恐怕将背离了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946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法-佛法:当泥沙变成珍珠,苦难就有了价值 佛法无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法-佛法:当泥沙变成珍珠,苦难就有了价值 佛法无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1783.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