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玩具-谁会与人争一个“玩具”呢 佛法无边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9-13 02:4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玩具-谁会与人争一个“玩具”呢 佛法无边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玩具-谁会与人争一个“玩具”呢 佛法无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谁会与人争一个“玩具”呢 佛法无边

佛说:学佛法佩戴本命佛法器!终身护佑,平安婚姻财运仕途!

谁会与人争一个“玩具”呢

人是互相影响的。他人的烦恼会影响到我们,尤其是亲近的人,所以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散发善的能量的人。

心中不要存“与人争”之心,而是努力实现自己的善愿。思维的方向决定了造业的善恶。好比运动竞技,其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让运动员之间彼此竞争,而是为了“更快、更高、更强”,体现人类不断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深层愿望。

小孩子之间可能为了一个玩具而争斗,大人却不会在意,因为大人的心中有其他更重要的追求;同样,我们心中有了对“悲智愿行”的追求,就容易放下对“财色名食睡”的追求。真正的“与世无争”并不是消极和逃避,而是一种超越。

在集体议事中如何用心

世间人讲就事论事,

藏传佛教知识点

其实就是用心了。修行讲无争。无争不是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而是积极正确地去处理事情,但内心不起烦恼,不生恶念,不去攻击和伤害别人。

寺里有一个议事团体,执事制度上是集体决策、集体议事。刚开始,大

佛教知识赵朴初电子版

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互相产生碰撞。但当事情没有议好,特别是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很多人渐渐就选择闭口不言,最后事情就被耽搁下来了。

师父问团队中一位弟子:“你开会怎么不提意见和建议了?”弟子回答:“提了也没有用,所以就不提了。”

师父说:“你提十个意见和建议,被采纳一两个就是好的。”

虽然不是很明白师父这样说的意思,弟子还是依教而行。

忽然有一天,弟子发现,原来自己在集体议事过程中用心用偏了,提的很多意见和建议本是出自发心,但一旦别人不采纳,受到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批评,就不愿意接受,干脆缄口不言,选择逃避,这本质上是对自我所执着的东西的一种保护。

但自己的意见、建议一旦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内心就会很高兴。这本身就是一种谄曲心,同样也是用心用偏了,也是发心

宗悟法师佛教知识问答

出了问题。

应该是用平常心,不落两边。

世间人讲就事论事,其实就是用心了。修行讲无争。无争不是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而是积极正确地去处理事情,但内心里不起烦恼,不生恶念,不去攻击和伤害别人。修行讲无争。无争不是什么都不管,放任自流,而是积极正确地去处理事情,但内心里不起烦恼,不生恶念,不去攻击和伤害别人。

对于别人的错误要不要当面指出来
问:对于别人的错误,或别人不对的行为,要不要指出来呢?指出来是不是不够包容?可是不指出来是不是纵容?
学诚法师:要看自己指出错误时是什么样的发心,也要看自己的身份以及与对方是什么样的关系。
医生给病人治病,要把问题都指出来,病人也心服口服。反过来,两个人吵架、互相揭短,也是指出错误,但是不是善意,能不能帮对方改变呢?
帮助人,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再指出问题
问:我一直做不到观功念恩,总觉得像是自己骗自己,感觉都要人格分裂了,控制不住自己观过。不知道怎么化解?
学诚法师:因为内心深处没有信心,所以做不到;因为做不到,得不到受益,就更加没信心。任何一个人都有缺点但也有优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能令自己进步、朋友之间互相信任,也能更好地帮助对方改正缺点,就像教育孩子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再指出问题,道理是相通的。反过来,别人有缺点或做错事就抓住不放,内心产生偏见和隔阂,即使是“事实”,但这种看法和态度对自他、对团队、对解决问题有什么意义呢?观功念恩不是自欺欺人

佛教五个基本知识

,是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人对事正向的思维模式,对治我们以烦恼为主导的思维模式。
品诣常看胜如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泯
问:我总是忍不住拿自己跟身边的人比较,觉得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旅游去的地方多,比自己工作干得好。如何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与他人做比较?请您开示。
学诚法师:“品诣常看胜如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泯。”学会正确地“比”,生活中就处处都是让自己上进的因缘;反过来比,则处处都会引发烦恼。
如何快乐地“兼听则明”
问:您好!都说兼听则明,我听了别人意见后摒弃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发现自己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特别痛苦。求师父指点!
学诚法师:因为你自己内心没有这样想过,“别人的思路”对你来说是陌生的,是以前没考虑过的盲点,所以执行起来就会觉得很难、不知所措。其实,这正是兼听则明的意义所在,你说对吗?不是一定要完全摒弃自己的想法,而是要有一种开阔、柔软、勇于尝试、能够接受变化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做事中更好地积累经验、培养能力。固执的人与之相反,不肯改变,虽然也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下去,但就很难再提升了。
从小事开始,去学习“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比如去一个地方,你习惯了走这条路,别人告诉你另一条路也能到,不妨试试;家人建议改正的一些生活习惯,也试着一点点地改变。先把心打开,把学习的心态培养起来,慢慢就知道怎么做了。
做好自己就不怕没朋友,内心虚弱才需要拉帮结派
问:您好!我在单位感觉受到了排挤,跟另外两个女同事也不说话了。看着她们天天过得很开心,我却很难过。我该怎么办?学诚法师:这都取决于自己的看法。自己心中把对方当成对立面,就怎么看都是在排挤自己,故意气人;自己不在意这些,那么结伴也好、独行也好,都自在洒脱。做好自己就不怕没朋友,内心虚弱才需要拉帮结派。
如何来抉择别人的意见:闻过则喜
问: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毛病很多,别人的指责也并非全无道理,但一时难以平心静气。如何来抉择别人的意见?哪些意见是应该立刻修正的,哪些是不具备能力无法达成需要暂时搁置的?如何降伏易居功自傲和难以接受批评的大我慢?
学诚法师:如果对自己成长的希求足够强烈,就能“闻过则喜”;难以接受批评的人,往往也是志得意满、没有目标的人。如果对别人有信心,看得到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就容易接受批评;如果总是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那肯定听不进去。人对自己要有向上仰望、不断进步的心,对人要有看其长处、欣赏学习的心,这样面对别人的批评意见内心才能平静,才有理智去抉择,“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一听到批评就立即反弹,心里像开锅的水一般躁动不安,那是很难理智抉择别人的意见的。

原文出处:http://fojiao5.com/article/show-19633.html

以上是关于玩具-谁会与人争一个“玩具”呢 佛法无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玩具-谁会与人争一个“玩具”呢 佛法无边;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5170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