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介绍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千手观音介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千手观音介绍
"千手观音"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是佛教六观音之一。佛教认为。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不尽相同。因此。就应有众多的无边法力和智慧去度济众生。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讲《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一分钟佛学常识13
经》时。为利益一切众生。"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誓愿已。应时身千手干眼悉皆具足"。变现出如意宝珠、日精摩尼宝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杨柳枝手等。无论众生是想渴求财富。还是想消灾免病。千手观音都能大发慈悲。解除诸般苦难。广施百般利乐。在佛教看来。只要虔诚地信奉千手观音。就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大好处。千手观音最初的艺术形式是依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变相》。即《千手眼大悲变相》制作的。其经和像虽在唐初就由印度传法僧携入中土。但历经多种曲折和艰辛。才于一百年后在华夏土壤扎根。即便如此。唐宋寺庙壁画及石窟寺中此类题材仍然较少。目前见于画史记载最早者可能是四川名画家左全于唐宝历年间(825一826年)在成都三学院文殊阁绘制的。惜已荡然无存。有专家认为。在尚未发现更早的图像资料以前。敦煌盛唐时期诸如79、113、148等窟的《千手经变》。可以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千手经变》图像。四川石窟中。保存较好的千手观音像数量不少。安岳的卧佛沟、千佛寨。富顺的罗汉洞。资中的重龙山。夹江的千佛岩以及大足宝顶、北山等处的石雕千手观音像都是较为出色的作品。其中。又以大足北山石窟佛湾第9、273号龛。宝顶石窟大佛湾第8号龛等较具代表性。北山佛湾石窟第9号龛的千手观音像开凿于晚唐。龛高2.9米、宽2.8米、深0.9米。龛内正壁的千手观音头戴花冠。冠中现一化佛。身上化出毫光两道。分左右射向龛顶。萦统二飞天。胸饰璎珞。身着天衣。双足踏莲。善跏跌坐于金刚座上。金刚座素面。四方形。高1.1、宽1.5、厚0.5米。具四十二手(多残)。肩上两手合托一坐佛于冠顶。胸前两手合十。稍下两手置腹下。再下两手置膝上施禅定印。其余各手分执瓶、铃、轮、镜、弓、柞、盾等法器。背托桃形身光。外沿阴刻火焰纹。内刻手臂多条。以示千手。掌心各一眼。以示干眼。观音座下右侧跪一老者。瘦骨磷峋。手捧口袋。作求物状。左侧跪一饿鬼。双手捧碗。作乞食状。龛左右壁有三层造像。上层内侧各镌五佛立云端。即十方佛。外侧各刻羊头人身的雷神、手持佛尘的雨师及手持风袋的风神、悬镜的电母。中层各刻骑于青狮背上的文殊和骑于白象背上的普贤。以及骑在牛背上的摩醯首罗与鸠摩罗天。下层各刻一菩萨二侍者二金刚像。北山石窟佛湾第273号龛凿造于五代。龛高1.sl米、宽1.1米、深0.73米。龛内主像千手观音与前述第9号龛的造像模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此龛左右壁造像内容远不如第9号龛丰富。仅各刻有一男女侍者。女侍者站立。捧物。男侍为"波斯仙"。身高0.45米、肩宽0.13米。高鼻深目。长髯瘦身。胡貌梵像。左手执长杖。右手持串珠。另龛顶壁上扁状莲花形宝盖左右侧各有一飞天。体态优美。宝顶石窟大佛湾第8号龛的千手观音覆盖于南岩东端"大悲阁"内。凿造于南宋。是其同类题材的登峰造极之作。此龛系摩岩龛。左右侧为大椭圆形。龛高7.2米、宽12.5米。造像崖面88平方米。主像干手观音通高3米。作跏趺坐。座呈金刚须弥式。高0.7米。四力士左右抬座。观音前额竖开一眼。八尊小佛饰于冠上。两条飘带由冠顶垂于肩。胸前八手或合十。或施印。或抚膝。观暗慧目下视。面相慈祥。大有拯救众生于苦难的慈悲胸怀。观音左侧有
不丹佛学常识
一男像。着交领宽袖袍服。戴方巾。执笏。其左有一女像。首戴冠。顶猪头。着圆领儒服。观音右侧有一女像。拱手捧物。穿圆领宽袖长服。其右有一女像头顶象头。龛左下角一老者跪地。手提口袋。观音一手掌中有铜钱施与。右下角跪一饿鬼。双手捧钵。观音一手掌中施以食物。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观音的左右两侧和头顶上方。呈放射状似孔雀开屏般地浮雕着一支支似乎是难以数计的"金"手。且每只手掌心中有一只眼睛。每只手中持一种器物。其姿势或伸、或屈、或正、或侧。显得圆润多姿。金碧辉煌。给人以眼昏目炫之感。那么。这尊千手观音到底有多少只手呢?据说。很早以前就有人想解开这个谜。但数来数去。终因手的分布过于纷繁。一直未能数清。于是。数手竟成了一个难题。至清代时。一位聪明的和尚利用贴金箔的机会。贴一只手标明一个号码。才最后解开了这个谜:宝顶山大佛湾的千手观音有一千零七只手。一千零七只眼。因一般千手观音的造型是两眼两手下。左右各具二十只手、眼。故称它是我国佛教艺术中唯一的名符其实的石刻千手干眼观音像毫不为过。关于千手观音的来历。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印度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次女妙银。小女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中侍奉父母。唯妙善从小虔诚礼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一怒之下。妙庄王命人拆了庙宇。赶走了僧尼。哪知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五百个大脓疮。久治不愈。后来有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手眼合药才能治好。于是。妙庄王求助于妙金、妙银。但二位公主皆不愿献出。三公主在外知道后。毅然献出手眼为父亲合药治病。果然。不久妙庄王的病体就康复了。此事不仅使妙庄王深受教育。同时也感动了释加牟尼。他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便赏赐了千手千眼给妙善公主。从此。妙善公主就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据考。这个故事出自于元代赵孟兆夫人管道升撰的《观音大士传》。因此。宝顶石窟的千手观音绝非源于这个故事。而仍是依据佛经创作的。比较上述几龛造像不难看出。北山佛湾石窟第9龛不顾龛内空间的限制。着力于佛经内容的忠实。严格。咯守佛经所规定的仪轨。基本上表现了《千手眼大悲经变相》的内容。它可以称得上是四川石窟中最完整的《千手观音经变相》。第273龛在严守佛经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视龛内空间的实际情况。删去了部分内容。宝顶大佛湾石窟第8龛与之不同。它全力渲染和展现的是千手干眼。以及手中所持的各种法器。把佛经内容的表现放在了次要地位。由此反映出大足石窟中晚唐至宋的千手观音像。在表现上经
佛学常识100题
历了一个由严恪恪守佛经仪轨到简化佛经内容的历史过程。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
佛学常识讲座(六)慧风
全中国。一般是40臂。乘以25有。成1000之数。(1)手下伸、掌向上。名施无畏手。除一切众生怖畏;(2)持日手。救眼暗无光者;(3)持月手、救患热病令清凉;(4)宝手。为众官位者;(5)宝箭手。令善友早相遇;(6)净瓶手。为求生梵天者;(7)杨枝手。除种种病难;(8)白拂手一切恶障;(9)宝瓶手。为调和眷属;(10)盾牌手。辟一切恶兽;(11 )钺斧手。除一切王难;(12)髑髅宝杖手。役使一切鬼神;(13)数珠手。能得一切佛接引;(14)宝剑手。降伏一切鬼神;(15)金刚杵手。摧伏一切怨敌;(16)铁钩手。能令龙王拥护;(17)锡杖手。慈悲覆护一切众生;(18)白
佛学常识戒定慧
莲花手。成就种种功德;(19)青莲花手。为生十方净土;(20)紫莲花手。能见十方诸佛;(21)红莲花手。能令生天;(22)宝镜手。成就大智慧;(23)宝印手。成就大辩才;(24)顶上化佛手(二手)。为得诸佛摩顶授记;(25)合掌手(二手)。令一切人及鬼神爱敬;(26)宝箧手。能得土中伏藏;(27)五色云手。令速成佛道;(28)宝戟手。能辟除怨贼;(29)宝螺手。号召天神;(30)如意宝珠手。能令富饶;(31)绢索手。令得安稳;(32)宝钵手。令身体安稳;(33)玉环手。令得仆役;(34)宝铎手。令得上妙音声;(35)五股杵手。能降伏天魔外道;(36)化佛手。生生不离佛;(37)化宫殿手。生生在佛宫殿中。不受胎生;(38)宝经手。令博学多闻;(39)金刚轮手。直至成佛终不退转;(40)蒲桃手。令稼谷丰收。以上是经中所说。一般再加麦穗手、羯磨轮手、宝矛手、宝锤手成四十八臂。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3361.html
以上是关于千手观音介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千手观音介绍;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