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缘」十二因缘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十二因缘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课题:生
佛学常识问答赵朴初
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的由来。佛教说为‘十二缘起’。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循环相续的结果。也就是说。有情众生由于一念‘无明’。因而造作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着业识投胎而有‘名色’。继而‘六入’成形。藉着六入接
佛学常识大全及图片
‘触’外境而产生感‘受’。而后生起‘爱’染欲望。进而有了执‘取’的行动。结果造下业‘有’。‘生’命的个体就此形成;有了‘生’。终将难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于是就在‘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的循环之下。有情众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流转不已;构成有情生死的这十二个条件互为因缘。因此称为‘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显示的是有情生命流转的因果关系。当中‘无明’和‘行’是过去世的因。依此二因而生出‘识’、‘名色’、‘六入’、‘触’、‘受’等现在世的果;再由现在世的‘爱’、‘取’、‘有’再次种下未来世‘生’、‘老死’的果。由此产生三世之间‘惑、业、苦’的因果轮回关系。称为‘三世二重因果’。列表如上图: 从上表可知。十二因缘就像一条链子。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生命紧紧串连在一起;又像一座城墙。人为城墙所困。虽然有门。但是门口站有许多卫兵。不容易出去。人本来可以跳出十二因缘的束缚。但是由于贪、嗔、痴烦恼的牵引。所以不容易出离十二因缘的流转。因此。若欲脱离三世轮回。得到解脱之道。只有泯灭生死根本的‘无明烦
烟雨江湖佛学常识体系
恼’。唯有‘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此才能究竟解脱。以上的流程称之为‘还灭缘起’。反之。称为‘流转缘起’。十法界当中的缘觉圣者虽然生不逢佛世。但能够从十二缘起的流转、还
佛学常识图标说明
灭现象了悟‘非生非灭’的真理。因此称为‘缘觉’。 《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因为思惟十二因缘的真理而开悟证果。而后因为悲悯众生‘不解十二因缘法。流转生死。无有出期。皆悉迷惑。不识行本。于今世至后世。从后世至今世。永在五恼之中。求出甚难’。故以方便宣说此甚深难解之法。令众生共趋于正觉解脱。这段话说明:唯有认识十二因缘法。才能了解生命流转的实相。进而永除诸暗。离苦得乐。 十二因缘是有情众生生死流转的根源。一般的生命起源说法是直线的。依佛教的因缘法来看。生命是‘无始无终’。是圆形的。一个人除非能够证悟解脱。否则一期生命结束。死亡的只是肉体。生命将随着业识继续流转。就像果树的种子。永远相续相生;又像薪尽火传。赓续不断;也像水和冰一样。互相溶合。互为冰水。所以。在三世相续的生命中。尽管我们的身体有五趣六道之别。生命主体却是一个
佛学小常识净虑空文化
。有些不明生命现象的人认为‘死亡就是消灭’。这就是不明因果的‘断灭论’。 《中阿含经》卷十〈习相应品〉说。了解十二因缘流转带给生命的诸多苦恼。便能有信;习信。便有正思惟;习正思惟。便有正念正智;习正念正智。便有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习解脱。便得涅槃。这段话可说是道尽了‘十二因缘’法的价值所在。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4287.html
以上是关于「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