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的礼仪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1 07:0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的礼仪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的礼仪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的礼仪

一、佛教对于民间节庆的看法如何?  中国民间节庆有新年春节、元宵、清明扫墓、端午、中元、中秋;美国有万圣节、感恩节;泰国有泼水节。乃至全世界各国民族都有各种不同的节日。节庆的形成或是由于人民终年累月工作。需要有共同节日。作为休息、鼓舞士气以及互相联谊之用;或是为了效法先贤的忠孝仁义事迹

100个佛学常识大全

。而订定节日以兹纪念。因此。从社会立场而言。节庆实有其存在的必要。  佛教尊重各民族习俗。无有好坏优劣之别。然佛教徒应提倡庆祝佛教的节日。让佛教徒有缅怀教主、相互学习、宣扬教义的机会。同时藉着佛陀伟大的弘化事迹。净化社会人心。达到潜移默化的功用。例如四月八日佛诞节、十二月八日佛陀成道纪念日、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等。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佛教纪念日。佛教徒若能全力推动。将上述三个节日订为正式的佛宝节、法宝节、僧宝节。成为全国共同的节日。则佛教将更深入人心。与生活更紧密结合。达到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目标。    二、三宝节的意义?  佛宝节。指四月八日佛诞节。也称浴佛节。是纪念佛陀在印度蓝毗尼园诞生时。九龙吐水、金盆灌沐的景况。当然。佛陀的圣德、自性、法身早就清净无

佛学小常识2019

染。毋须灌沐。众生不过是藉此洗涤自我罪业。期与佛心相应。今日佛教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已把佛陀的诞生、成道、涅槃日统一订为‘卫塞节’。所以每当五月月圆时。锡兰、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都以之为国定假日。尤其锡兰。更以此日为最伟大的庆典。举国欢腾。希望所有佛教徒也能在全世界大力提倡订定卫塞节。或直接称之为佛宝节。争取假日。例如:每逢该日。公教人员向机关请假一日。自营商店则自动公休一天。如此逐渐影响政府重视广大佛教徒的心愿。使佛诞节成为国定假日。  法宝节。是纪念佛陀当初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证悟正觉的日子。十二月八日。让人间有了佛法、光明。使众生得以远离无明。有超脱轮回的希望。所以称为法宝节。过去寺院丛林在此日以腊八粥供佛。与大众结缘。表示感戴佛恩。并为信众消灾祈福。遂将之名为‘腊八节’。今日佛教徒更应感念这个使人间充满光明希望的日子。继续以腊八粥与世人结缘。  僧宝节。是目犍连尊者为救母脱离倒悬之苦。经佛陀教示。应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设斋供僧。以此功德回施其母。使离三途之苦。始有盂兰盆会的节日。所以在中国节庆中。盂兰盆会为重要的节日。希望佛教徒能本诸过去流传。继续提倡盂兰盆会。光大僧宝的圣德。    三、盂兰盆会、普渡是什么意义?  盂兰盆。意译作倒悬。比喻亡者之苦有如倒悬。痛苦至极。据《盂兰盆经》所载。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见其母堕在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苦闷相续。故以神通持钵饭往饷其母。然其母以恶业受报之故。饭食皆变为火焰。目犍连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之法。佛陀便指示其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或称佛欢喜日。以百味饮食置于盂兰盆中供养三宝。能蒙无量功德。得救七世父母。现今于七月十五日。寺院循例举行盂兰盆会。在诵经施食之外。并有供僧大会。  所谓‘普渡’。即普施饿鬼诸种饮食的法会。依唐代不空所译的《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载。阿难一夜在静处思惟。焰口恶鬼来告诉阿难。谓其三日后即将命终。堕饿鬼道。阿难大为惊怖。急至佛陀座前哀求救度。佛陀教示阿难若能施饮食予恒河沙数饿鬼及诸仙等。非但不落此道。且能延年益寿。诸鬼神等常来拥护。遇事吉祥。后至梁武帝启建水陆法会。扩而普施斋食于水陆有情。演变而为救拔诸鬼神的法会。    四、生活中的佛教仪礼有何重要性?  佛陀的教法具有人间性。与生活息息相关。表示生活中处处有佛法。要使佛法能普遍为社会所接受。提倡佛教生活仪礼乃刻不容缓之事。  佛教仪礼的范围涵盖了生老病死、婚丧喜庆。目的是让佛教徒在生活中都能有所依循。都能心存感恩。都能欢喜安详。例如:佛教家庭在婴儿弥月时。要到寺院中为其子女取名;成年时。行成年礼。代表已能担当家计。负担社会责任;结婚有佛化婚礼。接受法师的祈福祝祷。此外。举凡佛像安座、新居落成、工厂开工、房屋迁移、破土奠基等等。都可遵循佛教仪礼。请法师证明、洒净及说法。使佛法能落实生活之中。达到佛教

佛学根本常识及时之雨

人间化的目的。    五、婚丧喜庆仪礼有标准的规定吗?  人从出生、弥月、成年、结婚。一直到往生。不分国家、种族、区域。都有既定的仪式。这些仪式又都与宗教息息相关。例如:西方社会信奉天主或耶稣者。上从国王。下至百姓。不论生老病死。全在教堂完成一生的祝福。佛教徒亦然。举凡毓麟之礼、皈依之礼、

佛学常识经书

成年之礼、佛化婚礼、寿诞之礼。乃至临终关怀、丧葬礼仪。佛教徒都可以在寺院中完成。  举行这些仪礼最主要的原则是简单隆重。能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下。接受法师的祈愿、诸佛菩萨的加被祝福。使人生更加圆满殊胜。    六、临终助念要多久?八小时之内不可移动亡者吗?  亡者临命终时。帮助他放下万缘。提起正念。随大众念佛。以正信安住正念是最重要的。因此家属要轮流助念。或请法师或助念团前来帮忙。最好是八小时之内不间断的念佛。  亡者虽已断气。但神识尚未离开。如果此时移动他的身体。恐其剧痛生嗔而堕恶趣。故有八小时之内不可移动亡者之说。然而八小时之说并非绝对。须依时空人事权宜处理。例如:遇到意外死亡。身体受伤严重;或在医院中往生。诸多不便;或生前即发慈悲心。捐赠器官。遗爱人间者。则不必拘泥于八小时不可移动的禁忌。而流于执着。    七、各种仪礼必须要歌赞唱颂吗?  世界上凡有重要的集会。无不在会前有一歌唱、赞颂的仪式。有的是唱国歌。有的是唱会歌、团歌。藉以昭显集会的正式隆重。佛教在举行法会或召开会议之前。也必须要有此一仪式。一般而言。传统习惯以唱‘香赞’为主;现代佛教活动日益多元。除了香赞以外。‘三宝颂’最为普遍流行。三宝颂歌词如下

佛学常识大全图解

: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  南无僧伽耶。南无佛法僧。  您是我们的救主。您是我们的真理。  您是我们的导师。您是我们的光明。  我皈依您。我信仰您。我尊敬您。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除此。会中念诵‘祈愿文’。为参加集会者祝祷祈愿。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    八、佛教教旗的颜色代表什么意义?  佛教教旗是一面五色旗。纵横均为蓝、黄、红、白、橙。五种颜色象征五乘佛法、五族共和。进而达到各民族平等;横向表示全世界都能和睦相处。纵向代表世界和平。绵亘永远。亦即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真义。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0/451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的礼仪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的礼仪;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46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