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法」菩萨的见、修、行、果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1 04:5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法」菩萨的见、修、行、果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法」菩萨的见、修、行、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菩萨的见、修、行、果

菩萨的见、修、行、果  大乘菩萨的见解、修行、行为和结果。是菩萨道行人修行的方法和目标。我们都自以为是大乘行人。如果对这些都一知半解。修行就无从下手。  社会上有很多人不愿意进这个门。这是因为福报不够。根基浅薄。机缘不成熟的缘故。我们虽然愿意进这个门。却对菩萨的见解、修行、行为不看、不学;或者仅仅将之作为研究课题。学了一点理论上的东西。明白一些道理。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做的时候却很敷衍。这样。永远也不能体会佛法的微妙之处。所以。仅仅了解还不够。还要从现在起。循序渐进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实践。身体力行很重要。能否做到不是最强调的。关键是要去做。走上这条道路以后。即使做得不是很圆满。在发心和行为上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改观。下面。我们将四个问题分别进行讲解:  一、见解  菩萨的见解包含显宗和密宗的见解。密

佛学基本常识与仪轨

宗的见解今天不讲。简单来讲。显宗菩萨见解的基础。就是要深知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是自己的父母。这个观点在经书中也有记载。它并不是一种善巧方便。实际上就是这样。无始以来。众生在六道轮回的时空隧道中穿梭。历经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无数次地互为父母。这是事实。不是修行的方法。所以。所有的众生都曾作过我们的父母。我们首先应明白这一点。  我们不能认为空性和大光明是菩萨特有的见解。空性和大光明虽然是菩萨的观点。但不是菩萨特有的、重要的观点。经书中讲过。阿底峡尊者也特别强调过这一点。大、小乘共同的法都讲空性。只是大乘的空性更深广。声闻、缘觉得四向四果。都以证悟空性为前提。从证悟空性方面来讲。大乘、小乘差不了很大。有解脱道。就必须有空性。因为空性是通往解脱唯一的道路。  菩萨特有的、不共的见解。就是知母、念恩、报恩。此见解的根源。首先。就是要毫无疑问地明白。所有的众生都曾经作过自己的父母;其次。这些众生作我们父母时。与现在的父母一样。宁可自己挨冻受饿、造作恶业。也要让我们吃饱穿暖。对我们恩深似海;具有这些见解后修出的结果就是。无条件、无自私心地报答众生、利益众生。有了前面的见解。才会有后面的发心。这一系列是最关键的问题。  证悟空性不一定有这样的发心。除非证悟大乘里的大空性等。才会生起利益众生的心。声闻、缘觉也讲证悟空性。却没有这样的发心。证悟空性大家都认为很了不起。实际上也很了不起。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修法前期很重要、后期不是那么重要;有些修法后期重要。前期却不是那么重要。若想学大乘法。首当其冲的。就是调整前期的发心。就是要知母、念恩。思维众生的恩德。思维的结果就是要报恩。报恩的方法是什么呢?  在基督教等其他外道的宗教教徒、社会上的很多团体以及普通人当中。有许多人都很有慈悲心。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甚至为了别人而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很了不起。看看这些根本没学佛的人之所作所为。我们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做到?若做不到。还算什么大乘佛子?看看经文、念念咒语。并不一定是学佛。学佛就是佛陀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有的人学佛学了很多年。自以为学的是大乘佛法。但为了别人。甚至连名誉、钱财等身外之物都不能舍弃。更不要说牺牲、损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只是在对自己的没有丝毫损失的情况下。愿意利益别人。这只是表面上的大乘。实际不是。如果只考虑自己的今生来世也可以。但这只能称之为小乘佛法。如果这样。就不能标榜自己是学的大乘佛法。要勇于承认自己学的是小乘佛法。  如果要学大乘佛法。就要从内心做起。大乘佛法强调。身口意中内心很重要。形式上的东西不是很重要。但也不是说。就不去做念咒、顶礼、供养等形式上的东西。当然。在有正知正见的基础上。作这些更有意义。如果没有这些见解。做总比不做好得多。但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意义不大。  如果内心清净。没有自私心。完全为了利益众生。即使外表上看起来是恶业。比如方便妄语等。都是开许的。为了自己。即使去放生。虽然能使很多众生受益。但也只能称之为小乘佛法。在这些细微的问题上。要认真地去抉择。  证悟空性也是大乘的见解。但小乘里根本没有的。就是知母、念恩、报恩这三个关键的见解。无条件地利益众生。这很重要。大乘法有很多层次。愿不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或退而求其次。愿不愿意牺牲自己很珍爱的东西;或者比较重要的东西。这是判别一个大乘菩萨的首要条件。不管牺牲的层次如何。都可算作大乘佛法。这是大乘佛法在世俗方面讲的重要观点。对于刚起步的人来说。这个观点尤其重要。在修行的前期。其重要性远胜于空性。  虽然空性很重要。但如果一个人仅仅修空性。却不发菩提心。即使发誓成佛。所修的法再好也不是大乘佛法。有的人认为。佛很了不起、很伟大、没有过失、没有痛苦、圆满一切功德。所以我要做这样的佛。虽然每天口里念诵:“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但心里始终都是为了自己

佛学常识问答赵扑初

。这不是大乘佛法。如果有知母、念恩、报恩的见解。有菩提心。不要说修空性。即使磕一个头都是大乘佛法。  上面这些见解容易了解。但仅仅在理论上了知并没有实在意义。关键在于身体力行。这是最难的。有的人学佛时间很长。得到很多灌顶、传承。受了很多次菩萨戒。但是否去做过、去想过要无条件地利益众生呢?如果有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念头。就始终不是大乘佛法。我们应从内心深刻反省。审慎思维。  藏地很多大德说。如果没有菩提心。连灌顶也得不到。没有灌顶。我们修习的所谓密宗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表面上的自欺欺人。妄想成佛?难于上青天!  菩萨的见解不止这些。但最基本的就是知母、念恩、报恩。  二、修法  菩萨也修四禅八定。也修空性、大光明。上述见解的修法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讲了一些。但不够广。在《普贤上师言教》的一个讲义里。有很详细的记录。只是现在还没有翻译成汉文。我讲的《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讲义》中也讲过。在这里就无须赘言。大概的修法就是。将现世的父母等亲属观想在左边。现世经常损害、障碍我们的敌人魔障观想在右边。然后就从过去、未来与现在三世来进行观察、思维。  左边的父母等亲友。虽然现在对我恩重如山。但过去是否也是如此对我呢?并不一定是这样。无始以来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他们曾无数次地作过我的怨敌。千方百计地加害于我。从现世来观察。他们今年是我的亲人。明年是否仍然如此也很难决断。有些人上半辈子是亲人。下半辈子却反目成仇;再观察未来世。在无尽的轮回当中。他们可能会成为我的仇敌。  再观察右边的怨敌。他们虽然现在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对我们进行迫害。但前世他们也一定作过我的父母。象现世的父母一样尽心尽力饶益于我。即使现在是我的仇敌。但几年后也有可能成为我的恩人;将来也一定会转世为我的父母。  就这样再三思维。对亲仇两边都生起平等心。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这样下去有可能会走上一条弯路、一条错误的弯路。就是对亲友和怨敌两方都没有慈悲心。不恨不爱。这是无明平等心。无明舍心。我们应明白。他们虽然做过怨敌。那是因为被无明愚痴所驱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能再怨怨相报。而应不记前嫌。不念旧恶。只思维恩德。这样慢慢思维。直至对两边的众生都生起慈悲心。再将范围逐渐扩大。最后对一切众生都生起慈悲心。这样长期串习。就能生起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慈悲心。  世间有的人发心很好。很有慈悲心。考虑别人可谓无微不至。带来的后果却很难预计。比如:为了别人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财物。让别人活下来。或让别人生活得很好。的确。人人都有求生的欲望。但有的人活着的时候频繁地造作恶业。这样生存有何价值?还不如死了好。至少恶业可以从此停止。对他周围的众生或他的来世会有一些帮助。还有捐助一些物品。想让别人过得更好。比如扶贫等等。布施一些衣物和食品。但这些东西吃完穿完就没有了。不能永久性地给予利益。这就是缺少方法的结果。  要想让众生得到长久的安乐。就应按照佛陀传给我们的、利益众生的方法去做。就是让众生明白生老病死等轮回痛苦的真理。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并最终依靠自己的努力。从轮回的苦海中逃脱。要解救众生。就需要智慧。自己不明白怎能引导别人?智慧的顶峰就是佛的智慧。没有任何烦恼障和所知障。除此之外。就是十地菩萨。其智慧也是有限的。所以要发誓成佛。这是度化众生最好、最高档的方法。这一系列的问题。主要的来源就是知母、念恩、报恩此三个见解落实于行动的具体修法。如果没有这些见解。每天口里空谈大圆满、灌顶等等。没有用的。明白吗?并不是说这些法不好。法非常殊胜。但如果连菩提心都不具足。就没有修大圆满的根基和缘分。  作为初学者。我们应从眼前着手。不应好高鹜远。如同一个人去印度朝拜金刚座。首先不是看几百、几千公里以外的路。而是应该分清轻重缓急。先看清脚下的路。如果不看脚下。就有可能会堕入悬崖。身手异处。所以要边走边看。遥远地方的路况如何。到时候自然会了解。否则即使看到几千公里以外。眼前的路却一无所知。半步也休想跨出去。这样怎能到达目的地?  菩萨的修法不仅仅是这一点。涵盖的范围很广。《现观庄严论》中有比较详尽的说明。有兴趣的可以从中了解。  三、行为  就是无条件地利益众生。很多人的利益众生都是有条件的。比如表面上体恤下属。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官运亨通;表面上布施财物。实际上是为了求得名声。学佛的人无论放生、磕头还是念经。如果只是为了清净罪业。下一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享受。不愿再沉溺轮回。这是有条件、有自私心的利益众生。只是外表上的菩萨。是去本逐末的作法。菩萨就是要为其他人牺牲和损失自己。如果什么都不愿意付出。利益众生只是一句空话。  究竟的目的是利益众生。但有一个过程。要讲究顺序。刚趋入大乘之门。应先藏形匿迹。到寂静地方去调整自己。初发心就到城市去利益众生的话。就会被荆棘丛生的度生之路吓倒。因为五浊恶世的众生很难调服。你对众生恩德有加。众生却恩将仇报。一旦看到这种情况。你就会放弃发心。所以。首先应调整自己的心相续。调整好以后。有把握作到即使别人恶言相向、拳脚相加。也不生丝毫嗔心。再到公共场合去利众。这和利益众生并不矛盾。经典中也赞叹、也是这样要求的。所以一开始顺序不能颠倒。  发心后。每天做功课或行善将功德回向给他们。回向善根也是利益众生的方法。有的人心中这样盘算:听说回向很好。如果不回向。一生起嗔心善根就会毁掉。所以要回向。这也是利益自己。就象你拥有的一个物品。如果不给别人。就会被抢。所以在未抢之前先给别人。此种发心也是利益自己的方便。利用表面上利益别人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利益。并不是大乘菩萨的作法。所以应无条件地回向众生。发心的初期能这样做也很不错。  调整好以后。不需要等到成佛。就要利益众生。不能只管自己成佛的事。发心等自己成佛后再利益众生。成佛后利益众生理所当然。并不希奇。因为佛具有这种能力。现在作为凡夫时利益众生很了不起。自己尚受缚于轮回。有可能堕入地狱、饿鬼之道。却不考虑这些后果。将利益众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难能可贵的发心。  归根结底。有了前面的见解。才会有后面的修法以及利益众生的发心和行为。这一系列是前后连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四、结果  暂时得登地。也就是见道的果。见道后。很快就可以成佛。也就是说。间接的果是成佛。想解脱。就应该这样做。  放下一切自私心很难。却要将此作为努力的方向。否则离大乘的门都很远。更不用说大乘的具体修法。与登地、大幻化网、大圆满等更是天地之遥。否则。即使没有大圆满等法。离成佛的路也不是很远。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世上有些人有很好的慈悲心。却缺少真正利益众生的方法;有些人听了很多大乘法。却欠缺慈悲心;有的人听了大乘法以后。虽然有利益众生的念头。明白成佛后可以度很多众生。但想成佛的念头却总是不能产生。可见。智慧和发心二者不可偏废。只有智悲双运。才能成就佛果。  如果具备这些见解、修法、行为。从此以后就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还是凡夫。烦恼深重。只是考虑众生。自己解脱的事怎么办呢?可以肯定地回答。如果真正放下自我。自己的事不用专门去经营。在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自己的事也自然而然地成就了。  经书中也有记载。无始以来。凡夫一直在为了一己私利而奔波、劳碌。至今却仍然在轮回的旋涡中挣扎、盘旋。除了了无止期的痛苦。一无所获。生生世世在如水车般的轮回中来来往往、上上下下。释迦牟尼佛等诸佛。则完全放下利益自己的私心杂念。只考虑别人。却成就了佛的果位。所以自己的事是不用担心、操劳的。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只要愿意做。你就会了知佛陀的真知灼见。万法都是由因缘产生的。调遣因缘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既不是上帝等造物主创立或规定的。也不是神仙、天人的专利。这些都是人做出来的东西。即使末法时代的人也能做到。有的人知道这样很好。却放不下。这就是没有成就的原因之一。  有的人在刚学佛时很好。无论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还是对三宝的信心都很坚定。修法也很精进。如果照这样下去。很有希望。后来却越学越懈怠。一年不如一年。五、六年、十几年以后。当初的慈悲心、出离心也消失了。原因就是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这两个外加行没有修好。这是另外一个没有成就的原因。这种情况出家人有、在家人也有。藏族有、汉族也有

初级佛学常识试题

。主要的根源就是只强调一些形式。追逐大圆满、大手印等一些很好听的名词。没有去抓根。想避免这些问题。就要从人生难得开始。将基础打牢。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修建自利利他的摩天大楼。  经书中有一个比喻:一个犯人在充满寒冷、黑暗的监狱中。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到外面晒太阳。这就比喻我们现在这一生就是感受阳光的时刻。以前一直在漫长的幽暗中承受着严寒的煎熬。将我们关进囹圄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从无始以来到今天时刻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我执。我执。是世上最大的魔王。现在在外面晒太阳的美好时光不知会延续到何时。一旦结束就将回到无尽的黑暗里。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见阳光。此时如果有一个办法可以逃出去。再也不用回到阴冷恐怖的监狱中。就应该想方设法逃出去。因为如果不抓住机会。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苦难。面对这一切现状。他怎么能不居安思危呢?  所以我们应清醒地知道。轮回不是一个好地方。之所以现在我们感受不够强烈。是因为这是我们整个轮回当中最圆满的时候。平时虽然有一些痛苦。但与地狱的痛苦相比有天壤之别。有的人明知道不一定生生世世都是这样。但却自欺欺人地不考虑这些问题。将以前所受的痛苦全部忘掉了。安心地的享受转瞬即逝的光明。这样坐以待毙。不是很愚蠢、很盲目吗?要不要回去。机会不是掌握在所谓造物主、万能神手中。而是在每个人手里。主要看你做不做。什么时候做。如果明日复明日。一直往后拖。将大好的时光白白蹉跎。最后就没有机会在等待你了。若不知从长计议。不想办法改变即将面临危险的现状。实在可悲可叹。  经书中还有一个比喻:在很高的悬崖上有一个野生的水果。一个人用一只手抓住一把草。拽住自己吊在悬崖外的身体。一只手伸下去摘水果吃。有黑、白两只老鼠轮流吃着这把草。一次吃一根。如果他现在放弃水果。是有办法爬上去而不堕悬崖的。但这个人却对这些熟视无睹。仍毫不在乎地吃着水果。这两只老鼠就表示白天和夜晚。草就表示我们的年龄。水果就表示世间的妙欲、享受。白天和晚上这“两只老鼠”将维系我们生命的“草”。每过十二个小时就吃掉一根。直至我们生命终止。绝对不会停息。属于我们的“草”每天都在减少。当“草”彻底消失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坠入万丈深渊。贪欲的人却不计后果。只在乎水果的鲜美滋味。一旦掉下去。追悔莫及。所以。在现在有办法可以不堕入轮回深渊的当下。千万不要为贪得一时之欲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你们也许会想。人生难得、寿命无常我也懂。但这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要去修、去做。没有任何人给我们考试。我们也不需要为敷衍任何人。而做一些表面上的东西。今天如果你们讲。也许可以讲得更动听。你们语言上没有障碍。可以用一些优美的辞藻、华丽的修辞。将此内容包装一下。但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不去实践。等于说食数宝。是没有价值的。  不要一开始就妄想爬得很高。要从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开始。好好地修。如果不修。是没有希望的。正如昨天所讲的一样。上师告诉弟子:“你也将会死!我也将会死!你回去好好修。我的上师也是这样告诉我的。我也是这样修的。其他没有什么。”说得很简单。实际上这里面有很深奥的涵义。不修这个。修其他高深的法也没有用。  阿底峡尊者一脉相传的噶当派弟子们。是以修无常等而著称于西藏的。虽然这些法非常基础。他

佛学常识地藏经

们却穷其一生专心致志地修这些法。而不是首先就去修大圆满、大手印

佛学常识放生的功德意义

等。当然本来大圆满他们也没有。他们的法主要是大威德、大手印等。但他们不是很强调这些法。有的人一生都以人生难得、寿命无常等作为修行的内容。却成为了藏地最好的修行人。有人认为这些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不辨龙蛇的愚昧见解。不修这些加行。就不能加入真正修行人的行列。所以。要入菩萨道。就不要停留在语言上。要落实到行为上。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修行人。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707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法」菩萨的见、修、行、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法」菩萨的见、修、行、果;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36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