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法藏法师:印光大师对台湾净土思想之深刻影响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11 04:2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法藏法师:印光大师对台湾净土思想之深刻影响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法藏法师:印光大师对台湾净土思想之深刻影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法藏法师:印光大师对台湾净土思想之深刻影响

台湾佛教的净土宗。受到印光大师的影响可说非常大。煮云老法师的影响层面主要是属于通俗性的。还不算太大。然而像忏云、妙莲等老法师。乃至已往生的李炳南老居士等。对印光大师的推崇。可说都到了极点。尤其李老居士所创之佛教莲社。更是四处印制印光法师之《文钞》、《法语》等。使大师的《文钞》到现在仍为修净土者所重视。就是一个明显的实例。大师思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它几乎已是台湾净土宗的主流。 那么。印光大师的思想内容又是什么呢?考察其思想的主要背景。我们可以发现乃是以藕益大师的思想为主轴。从他老人家推崇藕益是“两百年来第一人”。乃至认为其所注之《弥陀要解》。即使是弥陀再世。重新注解《弥陀经》也不过如此等等。看出他对大师的推崇备至。同时。两人的思想都偏向天台教理思想。对净土的认知可说是完全一致的。虽然藕益大师学戒律、修密、参禅及对各种教理都有广泛的涉猎研究。但并不失其在净土宗被推崇的地位。因此印光大师和藕益大师在思想上可说是一脉相承的。 上面的论述说明了印光大师对台湾佛教净土宗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就可以从了解大师的思想是什么当中。看出台湾佛教思想的主轴是什么了。印光大师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敦伦尽份。佛儒一致”的佛教思想。事实上。大师并不特别强调戒律。从他

佛学常识何为三有

被邀请在灵严山担任导师时。与被邀请去讲戒的慈舟老和尚。为了要不要过午不食而辩论这点来看可以证明。就今天学戒者的标准来看。还真有点匪夷所思。他以一代大师的身份。竟然公开辩论这一件事情。可见其对戒律的

佛学基本常识图片

看法。不似现在台湾所谓恢复原始佛教戒律传统的专业型态度。两者对恢复戒律持守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再从其《文钞》当中可看出。至少当他在劝导白衣(在家人)修行时。主要是用“敦伦尽份”与“专心念佛”这两件事来涵盖佛法修行的。至于持戒的部分。当然从来没反对。但也没有着力的加以推行。因此。他的佛教净土思想虽然也谈到持戒。并不是现今一些研究戒律的出家人所认知到的。严谨持戒的概念。事实上。他是用“敦伦尽份”的概念来代替在家人的持戒要求的。 印光大师念佛法门的思想内容 何谓敦伦尽份?敦伦尽份。是借儒助佛。以两者合一的方式来教导大众。所谓以儒助佛。就是个人的人际、态度、社会道德的部分需要持守儒家的修养。这个部分后来转到居士佛教身上后。就更被推崇了。因为就居士立场而言。哪有什么太深的戒律好谈?世俗人要特别注重的。只是世间人伦的关系而已。当然在中国也只有儒家思想最适宜了。因此李炳南居士特别推崇儒学的概念。当然也是受到印光大师思想的影响。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说大师就不注重出家的戒律。或是不注重出家人的教导。只是比较遗憾的是由于大师的家乡口音及弘法因缘。使得他极大部分思想的理解。事实上都是透过他写给别人﹙大部分都是白衣﹚的一些信函。或是应景式的序文中被认知的。而那些序文往往都是在家人请他执笔的为多。信件也是以写给在家居士占大部分。因此其思想很显然地就偏向对在家人说法。所以。虽然我们所看到的文献较为偏向如此。但我们却也不能说印光大师真正的思想就一定是倾向世俗。或儒佛合一的。 个人曾经听过一位老法师讲有关印光大师的一则故事。在民国初年。有一位大学毕业的出家人。出家时自言要念佛。因此和同参道友谈及发愿要到普陀山请教大师。旁人劝他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印老相当严厉。且只是教人念佛而已。问了也是白问。但这位出家人却认为。即使只是教人念佛。也要亲自听闻所言才肯信受。后来见面顶礼之后。大师和气地问这位出家人从何处来?以前做过什么?知道这个人是大学毕业生。而且能够讲经时。印光大师就要这个人好好地研究经典。多发心讲经。这个人当场就很怀疑。因为种种说法都说印老只教人念佛。但是印老就是教他要讲经。要用心研究教理

大白话佛学常识

。从这个例子我们很显然地可以看到。其实他对出家人有不一样的教导和看法。不像一般在家人所转述的。印光大师那么刻板的。只是教人把世间人伦做好而已。其实印光大师当然也具备一般出家人的上求下化见解。只因为他所度化的大都是在家人。同时。面对民国二十年前后。外国入侵的战乱时局。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其所提倡的净土比较倾向于“末法时期。应该早日求度、得度”的概念也只是大师应时与药的方便施设。这种态度和藕益大师其实也是相类似的。 然而这种状况并不能作为一种常态。而将大师的净土教法单一化看待。现在很多人不了此义。执事废理。提倡“只要念佛。其他一切皆可抛”的修行观。既不了解祖师设教的苦心。而且也僵化了佛教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妥而且也极易引起人们对净土法门的误解。早期台湾佛教所面对的弘法环境又正是以居士为主的情况。因此长期以来所提倡的净土教导就不是倾向出家人态度的净土宗。而是一种比较倾向于白衣化的净土宗。虽然这也号称是继承于印光大师的思想教理。但学人个人并不认为那些是印光大师的唯一净土思想风格。充其量不过只是其思想的一部分而已。而这个部分因为当时时代的需要及

佛教常识佛学院

其所留下来的文献内容。大部分是对白衣的弘法信件之故。再加上四、五十年代的大力弘扬。而使得台湾净土宗思想一直存在着白衣化(浅薄化)与儒教化的性格。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居士化净土教的弘扬绝对不好。站在缘起的角度视之。这也只不过是台湾佛教演化的一种必然过程而已。 总而言之。既然台湾净土佛教继承于大陆净土。而这其中又以继承于印光大师的思想为主要。而大师的主要思想又一向被解读为倾向于白衣的净土教。所以台湾佛教净土宗的主

佛学常识迅雷下载

要思想内容。其实是比较倾向白衣化的。然而白衣净土教的教义一向是以“发愿”和“启信”为主。而对于念佛的内在根本深义以及广泛大乘深义的教理则很少结合。常常打佛七时。主七和尚总是强调“万缘放下、好好念佛、求一心不乱”即可。至于念佛的理论如何、相应的方法如何。其与大乘实相的教理又如何相配合等等问题。则少有人给予专注或弘扬。这一切。也正代表了目前台湾净土教的气质。如此的特质导致很多的知识份子带着怀疑的眼光。乃至不能很深刻地信仰净土的教法。这正是学人个人所看到的台湾净土教之内容。仅提供大家参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7804.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法藏法师:印光大师对台湾净土思想之深刻影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法藏法师:印光大师对台湾净土思想之深刻影响;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34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