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拜佛?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如何拜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
佛学常识 太虚著PDF
文标题:如何拜佛?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借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学习的宗教仪式。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如果加以细分。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
佛学常识与经典开示
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虚。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
佛学常识莲接
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了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只知道“他”在拜。 如果在寺院拜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
佛学常识什么是人我空
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 4、拜佛时必须内心恭敬三宝。如第一拜念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第二拜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宝不思议……。或第一拜念南无尽虚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礼佛主要在诚敬。故行观想或念诵。则视个人修持而异。并无定规。 5、拜佛时。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可翘起。如此才合乎礼仪。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礼佛时。应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切无有如佛者。缚日罗省。”或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6、凡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经行而过。 7、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 8、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拜佛的动作解说: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
佛学常识赵朴初
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是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撑起。直腰起立。两手合掌立直。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6292.html
以上是关于如何拜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如何拜佛?;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