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关于世界结构的认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关于世界结构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关于世界结构的认识
佛教关于世界结构的认识(转载) 宇宙的结构是什么?我们生存的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面对茫茫无际的宇宙。人们思考着、探索着。古希腊哲学家首先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的球体。其它星球都围绕地球运转。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天文学家伽利略又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其后。天文学家又更进一步发现:天空中的很多星辰同样是太阳一般的恒星。它们分布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按照各自的运行轨道存在着。 佛教对世界结构的认识。既不同于地心说。也不同于日心说。它和现代科学倒是颇有相似之处。当然。其深刻程度又非现代科学所能及。 一、三界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也是佛教对于世界的基本划分。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围绕着它的。是根据不同层次安立的三界。关于须弥山。现代人有种种猜测。或认为是喜马拉雅山。或认为是太阳系的核心。这些推断我们且不必理会。总之。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除了太阳、月亮。还有众多的星球。这一切所组成的世界。经典里称为小世界。在每一个小世界中。又根据有情的生命层次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什么是欲界呢?顾名思义。生活在这个层次的人。欲望表现得特别强烈。在佛经中。将欲望定义为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从内容上划分。则可分为财、色、名、食、睡五欲。即人类对财物的需求。对异性的需求。对名誉的需求。对饮食的需求。对睡眠的需求。五欲又是建立在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感官的需求之上。我们的眼睛喜欢悦目的色彩。我们的耳朵喜欢动听的声音。我们
不丹佛学常识
的鼻根喜欢芬芳的气味。我们的舌头喜欢可口的味道。我们的身体喜欢舒适的感觉。 一般来说。所有的欲望之中。以食、色两种欲望最为强烈。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具体到每个人。由于兴趣不同。对欲望又会有各自的偏重:有人偏重于敛财。将财富的增长视为首要任务;有人偏重于性爱。将感情的交流看作至高享受;有人偏重于名誉。将世人的评价当成人生目标;有人偏重于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人偏重于睡欲。大好光阴。一睡了之。虽然欲望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但作为欲界众生。无一不是沉溺在对欲望的追求和享乐之中。 三界众生又有六道的差别。其中。又以人道为核心。人道之上是天道。天道的生存环境非常优越。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和天人相邻的是阿修罗道。意译非天。他们有天人的福报。但没有天人的德行。并且嗔心炽盛。经常出于对天人的嫉妒而与其发生激战。 和人道共住的众生有两类:即畜生道和鬼道。畜生道是我们最熟悉的。包括形形色色的动物。在我们的世界上。动物的种类非常之多。现存的物种就已五花八门、成千上万。而就地球有限的历史来说。曾经存在但业已灭绝的物种更多达现存数量的一万倍。而佛教所讲的鬼道。以饿鬼为主。此外还有威德的鬼。有下贱的鬼。有寒酸的穷鬼。有多财的富鬼……有的鬼的福报非常大。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内。而那些没有福报的孤魂野鬼。就只能在荒郊野外依附草木生活。 人道之下则是地狱道。大致可分为“八寒地狱”和“八热地狱”。那里的生存环境是无法想象的艰苦。生活于其间的众生。时刻都在经受各种难以忍受的折磨。真是生不如死。八寒地狱的特点是寒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这个世界根本找不到如此寒冷彻骨的地方。比南极和北极不知要冷多少倍。处在八寒地狱的众生。被冻得浑身起泡。大如莲瓣。一旦身临其境。实在是倍受煎熬。八寒地狱分别为: 1、额部陀。又名额浮陀。罪人因严寒所逼。皮肉泡起。 2、尼剌部陀。又名泥赖浮陀。此处罪人寒苦加剧。所起之泡即刻拆裂。 3、额哳吒。又名阿吒吒。此处寒苦更甚。口不能言。于舌中吒吒作声。 4、嚯嚯婆。又作阿波波。此处罪人寒苦至舌僵。唯于喉中作嚯嚯之声。 5、虎虎婆。亦是因寒冷而发出之异声。 6、优钵罗。译为青莲花。此处罪人皮肉受冻开裂。色如青莲。 7、钵特摩。又作波头摩。译为红莲花。此处罪人皮肉受冻开裂。色如红莲。 8、摩诃钵特摩。译为大红莲花。此地寒苦至极。罪人皮肉冻裂。如大红莲花一般。 八寒地狱以外。还有八热地狱。处于其间的罪人终日在极度高温中饱受各种刑罚之苦。千生千死。万生万死。八热地狱分别为: 1、等活狱。罪人依次遭受各种刑具加害。闷绝倒地后再次复苏。继续受苦。 2、黑绳狱。罪人被狱卒以黑绳在身上分割。再以刀斧或斩或锯。 3、众合狱。罪人被狱卒逼入铁山之间。然后铁山合拢。将罪人挤压至七窍流血。 4、号叫狱。罪人寻求房舍入铁屋中。屋内火起。将他们烧得发出惨叫。 5、大号叫狱。情况与号叫狱相似。只是有二层铁屋。有情受苦更惨。 6、烧热狱。狱卒将罪人置于烧热的铁板上。再以大铁钉由下贯穿全身。使受刑之人七窍及毛孔遍布火焰。 7、极烧热狱。狱卒以三股叉从罪人下身贯入。
佛学常识 小说
至两手及顶门而出。再以铁叶将罪人包裹后丢入沸腾的热锅中煎煮。骨肉分离后将骨骼捞出。待皮肉复原。复又煎煮如前。 8、无间狱。处于此地的罪人极为悲惨。其所遭受的酷刑主要有三种: (1)火焰从东方扑面而来。罪人站于铁地之上。其余三方之火依次而来。四维上下只有熊熊大火及火中传出的惨叫之声; (2)在铁箕中装满烧热的铁炭。将罪人放入一起簸颠。再置于热铁地上。令其登热铁山。上下反复不休; (3)将罪人之舌拔出。以铁钉绷于铁板之上。又用铁钳撬开其口。将热铁丸置入。并灌以熔化的铁水。从口、喉、五脏至下身流出。所经之处无不溃烂。 地狱众生就是由于往昔所造作的恶业。在无量无边的痛苦中绝望地挣扎。 尽管所处环境不同。各自福报不同。但欲界众生都没有脱离欲望的左右。只是在表现形式和强烈程度上有种种区别。从人间到他化自在天。层次越高欲望就越淡薄。以淫欲为例。天人和凡人就不尽相同。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还没有脱离凡人的形式;但夜摩天的天人。欲望就相对淡薄。只需拥抱就能得到满足;到兜率天。只要拉拉手就会得到满足;而到化乐天就更简单。相视一笑即可;到最高一重他化自在天。甚至连笑都是多余。彼此只要看一眼。欲望就会得到满足。但不管怎么说。只要身处欲界。还是会有欲望的困扰。 什么是色界呢?色界的“色”不是颜色。也不是女色。而是代表着物质。佛法认为。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显色。即颜色;一是形色。即形状。任何物质现象都是通过显色与形色两个渠道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在佛法中将物质现象定名为“色”。 色界天在六欲天之上。欲界天享受的是物欲的快乐。而色界天享受的则是禅悦的快乐。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相应的。抵达欲界天和色界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能够布施并受持五戒十善。将自己拥有的钱财、掌握的技术、具有的能力施舍给他人。再以戒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德行。就可以升到欲界天;而要到色界天。仅仅布施或受持五戒十善就不够了。还必须修习禅定。只有具备禅定的基础。才能继续上升到层次更高的色界天。 据禅定境界的不同。色界天又
初级佛学常识试题
分为四禅十七重天。即初禅三重天。二禅三重天。三禅三重天。四禅八重天。由禅定的境界决定其在色界天的层次。三界中最高的一界就是无色界。无色界是纯精神生活的世界。它是通过修四种空定而获得的果报: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色界天的四禅加上无色界天的四空定。合称四禅八定。值得注意的是。四禅八定并不是佛教所特有的。在佛世时。印度的许多外道也修四禅八定。那么。佛教的四禅八定与外道又有什么不同呢?外道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四禅八定证入涅槃。所以。在他们认为修行人要突破三道界限:首先要突破欲界;其次要突破天魔的世界;最后才能进入大梵天的境界得到解脱。还有一种外道则认为。只有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才是最终的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修行之初。也曾跟随外道修习四禅八定。但佛陀以自身的实践认识到。四禅八定并不是真正的涅槃。它仅仅是证得解脱的基础。所以。佛陀要我们“观三界如火宅”。因为三界之内仍有生死和轮回。 二、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那么。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有多大呢?三界内。欲界与色界的初禅天合为一小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则以这个小世界为基本单位来计算。一千个小世界合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为一大千世界。 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合称三千大千世界。如此。再以每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为单位。作为一尊佛陀教化的区域:如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西方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教主;东方琉璃世界则以药师佛为教主。 现在。我们再来具体计算一下三千大千世界的面积。每一小世界就是一个太阳系。一小千世界是一千个太阳系;由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中千世界。等于是一百万个太阳系;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大千世界。即十亿个太阳系。 三、十方微尘世界 虽然三千大千世界已大得惊人。但它并不能代表整个宇宙。事实上。它在宇宙中就象砂粒一样渺
跟大师学国学 佛学常识
小。整个宇宙又有多大呢?佛经中是以十方微尘世界来说明。十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上、下。散发于其间的微尘是无量无边的。而在这十方世界里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如微尘那么数不胜数。这在佛教的很多经典中都有说明。 如《阿弥陀经》中所介绍的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就在距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之遥的地方;在鸠摩罗什翻译的三十卷《摩诃般若经》里。佛说摩诃般若大法时所放的光明。遍照十方恒河沙数
佛学常识100讲
世界;又如《维摩诘经》记载:维摩诘示病。佛遣文殊师利及众比丘前去慰问。及至维摩诘家中。舍利弗发现屋内空无一物。连坐位都没有。正在疑惑之间。维摩诘知其心意。便问文殊师利菩萨道:“您已游历无量佛土。觉得哪一佛国的椅子最好?”文殊师利答说。“依我看。从我们这个东方世界过去。经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世界。其佛为须弥灯佛。那个世界的椅子皆是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美妙无比。”维摩诘闻言。随即运用神通将那里的椅子搬来让比丘们落坐。到了用餐的时间。维摩诘又于定中观察。发现从我们这个世界过去。经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有国土名香积国。那里的饭特别香。且能够开发智慧。于是又运用神通到那里取了一大钵饭来。这都说明。在我们所处的宇宙间。世界数量之多不可穷尽。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不得不放弃几千年来的妄自尊大。放弃自以为是的“地心说”和“日心说”。也使人类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的故乡地球乃至太阳系决非宇宙的中心。与宇宙间无穷的未知部分相比。它们不过是一颗小小的砂粒。但科学对无限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它所能告诉我们的只是:宇宙具有潜在的无限性。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佛法对世界的认识:小世界是有量有边的。而十方微尘数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却是无边无际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2911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关于世界结构的认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关于世界结构的认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