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实相念: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心念也是念佛。所以念佛法中。除持名念之外。尚有实相念和观想念各法。实相念即是入第一义心。观佛法身实相。此其所得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这一法门。本属于禅。但禅心所显的境界。便是净土。故亦摄于净土法中。此法非上上根器。不能悟入。故中下两根。便不能普被。所以在净土法中。很少有人提倡。而归禅门去提倡。观相念:这是依照《观无量寿佛经》中。对于阿弥陀佛极乐国的依正庄严。作十六种观法。观行若得纯熟。则开目闭目。无非极乐。立可转娑婆为净土。不俟命终。即身便游极乐。功效之大。非可言喻。此其所得的三昧。是般舟三昧。亦名佛立三昧。惟是观法微细深玄。有五种难成:一者。根钝则难成;二者。心粗则难成;三者。无善巧方便则难成;四者。认识不深刻则难成;五者。精力不及则难成。若要根利、心细、聪巧。再加上印象深刻、精神强旺。这就万不得一了。所以也不能普及。也是难行门。持名念:持名念佛。比较上述二种念佛。容易得多。不论上中下根。但是能念。无不成功。念到一心不乱。便得三昧。此
佛学常识100
其所得的三昧。是念佛三昧。持名念佛一法。经过二千年来。佛门大德不断提倡和实行的结果。已成为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佛法。就因为它有修必成。及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缘故。所以其所度脱的人数。也远非各宗所能望其项背。可以说自有佛法以来。得度总人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所出若单就数量一项来计算。已足使各宗都黯然失色。其实它所含道
佛学常识 epub
理的广博渊深。不特较诸各宗绝无逊色。并且各宗所有的精髓。竟无不包罗在内。实集各宗之大成。此所以论效果。论学理。论难易。确都卓然独步。无与比肩。于此可知有人瞧不起念佛法门。谓为系愚夫愚妇之所修者。这实是一种严竣的门户知见和误解。对于念佛法门。所含有的原理。可以说是体会不深。假使他是真有认识的话。那他对于净土这一方便法门。自然会佩服到五体投地的。(二)持名念佛种种方法为了要适应念佛时的环境和心境起见。为了要适应念佛人的根器起见。所以念法便有种种不同。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作用。有它的特长。行人念佛时。可以自己选择下列合宜之方法。加以实行。若是念了些时。觉得此种方法。又不能镇定当时的心境时。便可以再换一种念法。如是一换再换。八换十换。均无不可。只要这一刻能定心扫除妄念的。便是这一刻的好方法。譬如医病。但医得好病的。便是对症良药。众生妄念是病。佛号是药。能除痼病。便是妙药。持名一法。原为净土修行途径之中坚。因其重要。故特将各种念法分别详述于下。高声念:念时声音洪大。把全身之精力。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大有音若金石。声满天地之概。此种方法。虽然稍嫌耗气喉哑。不能持久。但是它能对治昏沉懈怠。驱除相续的杂念。行者念佛时。若昏昏欲睡。或想入非非时。猛一提起精神。高声朗念。顿觉头脑清醒。正念恢复。仍旧有无穷活力。强大作用。并且会使闻声之旁人。亦生起念佛之心。昔永明禅师。在杭州南屏山顶念佛时。山下行人。觉其声音如天乐鸣空。高朗嘹亮。所用的就是这种念法。默念:念时自外表看来。只见唇动。并不出声。虽是不出声。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在行者心识中。还是清清楚楚。明
佛学常识知识
明白白。为了清楚明白之故。所以心不散失。正念得凝成一片。故其效力。并不减于有声。这一种念法。可用之于卧时、病时、沐浴。入厕时。或不便出声之旅次及公共场所。金刚念:念时声音不大亦不小。甚为中和。行者一面念。一面用耳听。不论四字念。或六字念。但能一字一字听得分明。不走失。自然心定。此种念法。效力至大。故以金刚喻之。盖金喻其密。密则不为外境所渗入。刚喻其坚。坚则杂念无不破。在各种念佛方法中。独此最为常用。觉照念:念时一面称佛名号。一面回光反照自性。所以眼前虚灵超拔。但觉我心佛心。我身佛身。凝成一片。光奕奕。圆陀陀。境界辽阔。充塞十方。所有山河大地。房舍器具。一时顿失所在。乃至自己四大假身。亦不知落在何处。如此则报身未谢。已证寂光。佛号初宣。便入三昧。以凡夫身。
三千大千世界佛学常识
预佛境界。无有比此更捷者;可惜非上上根人。不能悟而实行。观想念:念时一面称佛名号。一面观想佛身相好庄严。卓立我前。或手摩我头。或衣覆我体。或再观想观音、势至。侍立佛旁。诸圣贤众。围绕于我。或者观想极乐世界金地宝池。花开鸟鸣。宝树罗网。光辉庄严。如观想真切。即身便可游于极乐国土。如不真切。亦可作为念佛之助缘。使净业易于成办。倘久观令熟。平时已在心目中。存留甚深印象。一旦身体衰谢。此方尘缘。不复牵累。则极乐胜景。便一齐现前了。追顶念:念时用上面金刚念法。但将字与字之间。以及句与句之间。连缀得极其紧密。形成一字追一字。一句顶一句。中间不留间隙。所以名为追顶念。因为追顶紧密。不留间隙的缘故。杂念便无法乘机楔入;此因念时情绪紧张。心口并进。正念的威力。盖过一切。故能使无明妄想。暂时归于沉寂。所以此种念法。效力至大。净业行人。多采用之。礼拜念:念时一边念一边拜。或念一句后拜一拜。或不论字句多寡。但边念边拜。边拜边念。成为念拜并行。身口合一。再加上意中思佛。便是三业集中。六根都摄。这样则吾人身体上。所有能发生作用的器官。全部都用在念佛上。更没有空闲时间。能再涉及念佛以外之事。或念佛以外之念头了。所以此法是特别精进。效力也特别大。惟是拜久则身劳气喘。故只宜
佛学常识和灌顶
兼用。不宜专用。记十念:念时以念珠记数。每念十句佛号。拨过一粒念珠。或用三三三一制。成三二三二制。皆于第十句念毕后。拨过一珠。如此心中既要念佛。还要记数。不专也要专。若不专心时。则数目便错乱了。所以此一法可算是强迫专心的方便法。故对治杂念极有功效。十口气念:念时但用追顶法念去。不论佛号多寡。但以尽一口出气为度。待到出气已促。势须抽吸进一口气。方能再续念时。名为一口气。如是十次。名为十口气。此系专为每日工作忙碌之人。而特设的方便法。大约念完十口气。只须五分钟左右。每日只须念过一次十口气。便能往生极乐国土。所以纵使极忙人。也能做到。此是根据弥陀第十八愿:“十方众生。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愿文而设;据古人研究的结果。所谓十念。即是十口气。因为佛愿甚广。而净土法又最切实。所以虽仅十念。临终佛亦必来迎也。定课念:念佛最怕是始勤终懈、无有恒心。故古今行人。每将念佛一事。定为按日功课。只要日日实行。便是道心不退。佛号多寡。规定时可以不拘。古人有每日定念十万、七万。五万佛号。皆为常有之举。可见其精进。总之。此事当斟酌环境。及自身力量。定为功课。既定之后。无论如何忙法。也要把它念完。否则次日即当照补。养成习惯。若起初藉一股勇气。定得太多。以致后来做不到。则不好。若定得太少。则近于懈怠。亦不好。所以在决定之时。是要细加斟酌的。四威仪中皆念:行者净种纯熟。则念佛自会精进。由于勇往直前的结果。便不以定课为满足。在定课之外。不论日里夜里。除睡眠外。几乎无时无刻不念。这便是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皆念。久之成为习惯。则一句弥陀。永不离口矣!这在古人往生传中。就比比皆是。有的业打铁。便一面打。一面念;有的业磨豆腐。便一面磨。一面念。最后都是声音一停。便已立化。这大都可作为吾人之借镜。果能做到这种程度。则定课和不定课。便不成问题了。念不念皆念:上述四威仪中皆念。是指口念。此处念不念皆念的最后一念字。是指心念。照题目即是说:不论口念;或口不念。而心中皆是在念佛。这样说起来。口念时心中固然是在念佛。即使口不念时。心中也是在念佛。这就是持名之外。又加上忆想。当忆想时。也正在持名。所以与单是口念时才想佛者。又有不同。行者果能做到。不论何时何地。也不论口念口不念。意中都是在思佛。如此则净念坚固。心如铜墙铁壁。风吹不入。脚踢不破。没有一丝世念杂念。能够闯得进去。此时念佛三昧。不成自成。往生彼国。便如操左券了。古人说: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即是这种境界。若不是念佛有年。功行纯熟。则绝对做不到。所以不是初学者所能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31115.html
以上是关于「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9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