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平等」普贤十大行愿随喜功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众生平等」普贤十大行愿随喜功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普贤十大行愿随喜功德
普贤十大行愿(二十三)五者随喜功德1──随喜的意义于自由时报90.05.05(六)刊载
「随」是随顺、不违背;「喜」是欢喜、无瞋。「随喜功德」。就是随着所见所闻。凡是有人做了善事。不论大事或小事。都能以欢喜的心随顺应和、称扬赞叹。譬如有人敬顺师长、慈化弟幼、待人和善、处事认真。乃至于读诵经典、宣说正法、布施供养、持戒严谨、精进用功等。便点头赞许、合掌恭敬、欢喜赞叹。进而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随喜功德」。 一般众生对于喜的感受。是建立于人我的分别对待之上。故有喜亦有瞋:对于自己成就的功德。便感到欢喜;但是见到别人成就善法功德。却往往不耐他荣。因而产生嫉妒、瞋恨。轻者。于人背后说风凉话;重者。则无所不用其极地加以毁谤、破坏。 《菩萨本生经》中记载:佛于过去生与阿弥陀佛是同学。世尊名为首达。阿弥陀佛名叫维先。首达年高腊长。却不如年少智深、辩才无碍的维先。由于弟子们都想依止维先。首达因此心生嫉妒。而对弟子说:「维先年幼慧浅。不可依崇。」维先得知此事。即默然离去。首达虽然又重获大众的尊崇。但是因为不能降伏自心瞋恨、嫉妒烦恼。以致无法随喜他人的善法功德。而毁谤贤者。死后堕于地狱。 此外。众生因为心中有分别对待。对于重大的善法能欢喜应和;但对于小善。却未必能随顺欢喜。《普贤行愿品》云:「所有世间一毫之善。我皆随喜」。就是教示我们。即使是面对任何众生所行的一丝一毫善法。都要以平等、无瞋嫉的心。全然地随顺欢喜。 随喜功德的「喜」。是平等、欢喜、无瞋的表现。「平等」。即泯除人我及一切的分别对待;「无瞋、欢喜」。则能够对治众生心中的瞋恨、嫉妒。唯有泯除人我、顺逆的差别对待。方能超越瞋、喜的对立。无条件地随顺欢喜。修习种种功德利益众生。 《大般涅盘经》云:「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菩萨从初发心。皆是以清净、平等心修一切善法。志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为目的。当菩萨见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则能得无量大欢喜。修习「随喜
普贤十大行愿(二十四)五者随喜功德2──随喜的对象于自由时报90.05.08(二)刊载
「随喜功德」是以平等无瞋的心。不分时间、空间。乃至对于一切众生所有功德。皆以平等心随顺欢喜。《普贤行愿品》说:菩萨修随喜功德的对象。乃是普及所有十方一切法界。也就是说。上自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下至六道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勤修随
普贤十大行愿(二十五)五者随喜功德3──随自意喜与随他意喜于自由时报90.05.10(四)刊载
「随喜功德」。就能修随喜的人而言。包含主动的「随自意喜」及被动的「随他意喜」两类。「随自意喜」。就是自己发心。主动、积极地修善。令众生欢喜;「随他意喜」。则是见到他人行善。乃至起一念善心。都以同等欢喜的心。随顺成就他人的功德。肯定他人的成就。增加他人的欢喜。无论是主动的随自意喜。或是被动的随他意喜。其目的都是要长养自他心中的善根、福德与智慧。 佛世时。释提桓因是忉利天的天主。极为崇敬、信仰佛法。经典记载:释提桓因过去生曾为商人。某次。在经商的旅途中。经过一座倾颓的佛寺。由于不忍见到寺院败坏。于是发心重整寺院。当时。他的三十二位伙伴。见他如此发心。深受感动。都纷纷出钱、出力随喜帮忙。共同修建这一座寺庙。由于共同建寺的功德。他们后世一同感得生天的福报。释提桓因为忉利天宫的天主。其余三十二位则成为他的辅弼。 释提桓因主动发心建寺。属于「随自意喜」。其余的三十二
普贤十大行愿(二十六)五者随喜功德4──随喜的方式于自由时报90.05.12(六)刊载
一般人的观念中。布施财物是最易行。也是最普遍的随喜方式。然而。除了钱财的布施以外。藉由其它方式。也能够修随喜功德。譬如:运用自身的体力。以劳动去帮助别人;在道场听闻佛法。回到家庭、社会、工作单位。随缘为人解说;或是以口赞叹、以手鼓掌。乃至见人行善。发起了一念欢喜、赞叹的心。这些都是修随喜的方式。 佛在世时。在祇园精舍旁。有一户非常贫穷的人家。经常看人们到精舍供佛、斋僧。作种种布施。自己也想布施。但是。家里一贫如洗。无法布施钱财。于是发心每天去打扫精舍。一日。有一位大富长者。得知贫者因为无钱布施。而日日至心不倦地打扫精舍。于是也发起欢喜心。布施贫者五百两黄金。帮助他圆满供佛斋僧的心愿。 贫者虽然没有钱财。但是他运用自身的体力。打扫精舍。也能使他圆满了布施的心愿。打扫精舍。是力的随喜;长者发欢喜心赞助他完成布施金钱、供佛斋僧的心愿。则同时包含了钱财与心念的随喜。 其实。在道场中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没有充足的钱财随喜供养三宝。建设道场。但是也能运用其它的方式随喜发心:或是到精舍打扫环境。或帮忙接电话。或随喜为来到精舍的人服务。或是赞叹功德主的发心。或与人分享自己对佛法的领悟等等。藉由这些发心。扩展生活的领域。与更多的人结善缘。使他们的内心。总是充满法的喜悦。 《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一切法都是佛法。所以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法门;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众生。行者在广修随喜功德的过程中。一方面摄受、度化了众生;同时。藉由一切有为的方便法门。消弭自心的种种障碍。启开智慧之眼。而契入众生本具、平等的心性。了达一切法乃是因心所生。于是十方法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法门。都成了广修随喜功德的菩萨行处。心量也就开展向无量无边的法界。 《华严经》云:「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毘卢性海。」这是道场中。每日必发的大愿。菩萨在随喜发心。与众生共同成就功德善法的因缘中。施者与受者互相熏陶、互相含摄。终能达成最初所发的大愿:与一切众生同登平等法界。共入诸佛清净本具的毘卢性海。
普贤十大行愿(二十七)五者随喜功德5──随喜的功德于自由时报90.05.15(二)刊载
随喜功德有随喜功德的果报。例如富贵豪门今生享受荣华富贵。是过去修来的福报。这个福报。使那些与他有关系的人也受到好处。好比家里的佣人、随从等。这些人虽然自己没有修这么大的福报。但是由于沾了老板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49160.html
以上是关于「众生平等」普贤十大行愿随喜功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众生平等」普贤十大行愿随喜功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