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
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
南北朝以来。五行说混入佛教。“提谓经”等以之配五戒。三种悉地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法。则以配于五字、五佛、五智、五脏等。“大日经疏”卷四。配于信、进、念、定、慧等五根。又指菩萨自行化他的五种行法:即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出自《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主要为天台家所用。今略述其意于下:
(1)圣行:圣即正。谓菩萨依戒、定、慧三正行而修。戒、定、慧三行乃入圣之要行。故名圣行。
(2)梵行:梵即净。谓菩萨于空有二边无爱染。名为净。以此净心运慈悲。起利他行。拔众生苦与众生乐。故名梵
(3)天行:天即第一义天。谓菩萨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名天行。
(4)婴儿行:婴儿乃喻人天小乘。谓菩萨以慈悲心。示同人天、声闻、缘觉
(5)病行:病乃喻烦恼业苦。谓菩萨以平等心运无缘大悲。俯同众生。现烦恼病苦之相。化他利生。故名病行。
别圆二教于此五行之按配则有殊义。就别教言。圣行是地前之自行。梵行是地前之化他。天行是地前之内证。婴儿行是地上应善之外用。病行是地上应恶之外用。如是五行。前后隔历。互不融即。故又称别五行、次第五行。就圆教言。圣行、梵行是住前之行。天行、婴儿行、病行是往上之行。如是五行。非
(二)《大乘起信论》所举的五种菩萨行门:即施门、戒门、忍门、进门、止观门。详称五门修行。
(1)施门。谓施财、施无畏、施法。
(2)戒门。谓护持三聚净戒。
(3)忍门。谓安忍违顺之境。喜怒不动其心。
(4)进门。谓勇猛精进。自利利他。不受
(5)止观门。谓止一切境界之相。观因缘生灭之相。随顺奢摩他与毗钵舍那。止与观渐渐修习。不相舍离。双现前故。合而为一。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9/88035.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