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观音」观世音菩萨的由来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11:3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观音」观世音菩萨的由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观音」观世音菩萨的由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观世音菩萨的由来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所知的菩萨。亦即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婆芦吉低舍婆罗、逋卢羯底摄伐罗。又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观世自在者、窥音、现音声、观音。或称为救世菩萨、救世净圣、施无畏者、莲华手、普门、大悲圣者。

关于其译语。旧译作光世音、观世音;新译则作观自在。《大唐西域记》卷三谓唐言观自在。即“阿缚卢伿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为“自在”。玄奘以为旧译“光世音”或“观世音”、“观世自在”皆是讹谬。窥基《般若心经幽赞》卷上更敷衍其义。谓“观”为照之义。即了空有之慧;“自在”为纵任之义。即所得之胜果。昔行六度。今得果圆。慧观为先而成十自在。十自在指:

(1)寿自在:能延促命。(2)心自在:生死无染。(3)财自在:能随乐现。由施所得。(4)业自在:唯作善事及劝他为。(5)生自在:随欲能往。由戒所

心经中的佛学常识

得。(6)胜解自在:能随欲变。由忍所得。(7)愿自在:随观所乐成。由精进所得。(8)神力自在:起最胜通。由定所得。(9)智自在:随言音慧。(10)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慧所得。

窥基又谓。此菩萨位阶补处。道成等觉。无幽不烛。具上述十自在之胜果。故名“观自在”。因此。若称之为“观音”。则词义俱失。

又。《大日经疏》卷五谓如来

佛学常识测试

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如来约行故名菩萨。上述玄奘、窥基所说。与此《大日经疏》之说。系将Avalokites/vara一词解作“观”(avalokita)与“自在者”(i^s/vara)的合成词。随而译之为观自在。另外。《玄应音义》卷五云:“旧译云观世音。或言光世音。并讹也。又寻天竺多罗叶本。皆云舍婆罗。则译为自在。雪山已来经本皆云娑婆罗。则译为音。当以舍、娑两音相近。遂致讹失也。”此是认为旧译将有“自在”义之“舍婆罗”(i^s/vara)与有“声音”义之“娑婆罗”(svara)混同之故。

虽然鸠摩罗什将此词译为“观世音”。然而。《注维摩诘经》卷一曾列举罗什之说。云:“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自在也。”依此可知。鸠摩罗什亦承认ava-lokites/vara有“观自在”或“观世自在”之义。法云《法华义记》卷八认为观世音之外。别有“观世间音声、观众生身业、观众生意业”等三名。总名为观世业。其中。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故只名观世音。《法华经文句》卷十(下)、《法华义疏》卷十二(吉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九、《法华经玄赞》卷十(末)等。亦有与《法华义记》同义之解释。皆是敷衍罗什之意者。

另依日本学者荻原云来之说。avalokita为作者名词avalokitr!(观者)之转讹。西藏名spyan-ras gzigs dban-phyug亦有“观者”之意。又。“光世音”之“光”。系从语根ruc(光)生语

净土宗佛学常识

根lok

一分钟教你学会佛学常识

(观)。再加前接字ava。依其使役法作作者名词而成avalokitr!。故“光世音”即与“观世音”大致同义。所以旧译“观世音”或“光世音”并无讹谬。

关于观世音菩萨。《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经》、《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大宝积经》卷八十二及卷一百等处。皆列有此菩萨之名号。然未列本缘等事迹。至《法华经》。始设一品详说此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生之相。即据《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普门品〉所述。若有人称观世音菩萨之名号。则大火不能烧。大水不能漂。夜叉罗刹不能恼。对有怖畏者施无畏。令有贪嗔痴者离之。若求男女者随而令得之;又。受持此菩萨之名号。或对之礼拜供养。其福德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之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者相等。而且。此菩萨摄化无方。随宜示现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乃至紧那罗身、摩侯罗伽身、执金刚身等。对于应得度之众悉皆加以度化。

又。《悲华经》卷三〈诸菩萨本授记品〉叙述观世音菩萨自发愿。云:“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闇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凡此所说。皆系以此菩萨为救一切厄难。又示现种种身以专事利生之大士。

依旧译《华严经》卷五十一、新译《华严经》卷六十八等所述。此菩萨住在南海补陀落山。为无量菩萨所围绕。其住处即在此娑婆世界。然而《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观世音受记经》等。则以此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施教化。亦即以西方净土为此菩萨之本住处。《观无量寿经》亦述及观世音菩萨于极乐世界之色身庄严等事。

密教亦以此菩萨为弥陀之胁侍。并且认为此菩萨与阿弥陀佛原为因果之异。寻其本觉即为无量寿佛。但由本誓而示现大悲菩萨形。又将此菩萨安立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观音院、遍知院、释迦院、文殊院、虚空藏院、苏悉地院诸院。然而以此菩萨为释迦之胁侍者亦复不少。如《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以普贤、观音为释迦之胁侍。其下云:

“右厢画观世音坐华座。着白色衣。胡跪合掌。面向佛看。听佛说法。左厢三手。一手执华。一手捉澡罐。一手捉经甲。右厢三手。一手施无畏出宝。一手捉索。一手捉珠。菩萨顶上有佛。”

此外。《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亦述及以观世音为中尊。以势至、普贤为胁侍之三尊像。

在密教诸经轨中。述说此菩萨之形相者为数不少。如《陀罗尼集经》卷五、《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二、卷九等说二臂像。《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说八臂像、十臂像。其他更有四十臂、一百八臂。乃至千臂等诸像。由于此菩萨神变无

初学佛学常识

方。故其形像亦有多种。就中。二臂之正观音即此菩萨之本形。其他皆是示现其神变自在之力用。

观世音之种别。除了其本体──圣观音(或正观音)之外。另有千手千眼、十一面、准胝、如意轮、不空罥索、青颈、香王等观音。凡此皆各有不同的仪轨。又。《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三、卷四、卷十九、卷二十五等处。亦曾列出四面大悲观音、除八难仙观音、播拏目佉观音、大梵身相观音、根本莲华顶观音、广大明王央俱舍观音等之名。《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亦揭举名称慧观自在、月身观自在、勇健观自在等之名。《摩诃止观》卷二(上)。更列举大悲观世音、大慈观世音、香王观音等十五观音。《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列举代苦、与智、不动等二十五观音名。以及三十三观音等。其他。有救世观音、救苦观音、九面观音、百济观音、梦违观音、船中涌现观音等诸尊。此诸观音之中。有不少系混入后世中国及日本等所兴起之民间信仰。其形像及名称亦纯依作者之意而无经轨之依据。但此诸形像则概以莲华为持物。

大乘菩萨中。慈悲之观世音与智慧之文殊、愿行之普贤。同是最著名之菩萨。广受信仰。就中。观音信仰最为普及。泛传于印度、西域。乃至中国、西藏、日本、南海等地。因此有关观音之信仰史事为数最多。《高僧法显传》、《大唐西域记》等书。常揭载印度及西域各地崇拜此菩萨之事实。尤其《大唐西域记》卷十记载南印秣罗矩吒国布呾洛迦山有此菩萨之灵迹。近代又从艾罗拉(Ellora)、坎内利(Kenheri)及鹿野苑废墟中发现若干圣观音像。其中。坎内利窟寺中存有诸难救济图、十一面观音像等物。凡此皆可证明观音信仰之盛行。

西藏之观世音信仰亦颇盛行。观世音之根本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仍广行于该地。

在中国内地。西晋·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以后。未几即兴起观音信仰。如《法苑珠林》卷二十三记述西晋·元康(291~299)中。竺长舒诵《观世音经》而免火灾。其他如《比丘尼传》卷一、《名僧传抄》、《续高僧传》卷二十五等。述及令宗尼、张崇、徐义、开达、法智、竺法纯等人各因称念此菩萨而免诸种灾厄事。及姚秦·鸠摩罗什传译《妙法莲华经》以后。其信仰更盛。《名僧传抄》、《高僧传》、《出三藏记集》、《太平御览》、《金石续篇》等书揭载有不少观世音信仰之史事。

因观音信仰之盛。造立其形像之风亦告大行。尤其北魏以后。其风益盛。今大同、龙门、驼山等存其遗品颇多。隋唐以后。随着密教之传来。多造立十一面、千手、如意轮诸像。又由于笃信者之感应。而有蛤蜊、马郎妇、水月、鱼篮等诸观音像之流行。此外。有元魏·孙敬德《高王观音经》等疑伪经相继出现。凡此皆可见此一信仰在基层民间之普及化。而《观音持验记》、《观音慈林集》等持验录之出现。亦系此一信仰普及于世之佐证。

日本自古亦盛行此一信仰。《扶桑略记》卷三记载。推古天皇三年(595)尝下敕刻观音像。入奈良朝之后。圣武天皇于诸国建立国分尼寺安置观音像。平安朝末期。兴起西国三十三所巡礼之风。后又在参东、秩父等地设三十三所灵场。观音信仰乃渐普及全国。今所存古代优美的观音像为数颇多。被指定为国宝者。雕刻绘画合计有四五0种。另有《长谷寺缘起》、《观音感通传》、《观音新验录》等灵验记。至今尚传于世。

在台湾。观世音信仰亦甚为普及。以此一菩萨为本尊的寺庙(含民间信仰寺庙)。全台湾大约有七百座左右。其中。高雄县最多。台北市居次。台湾人称呼此一菩萨。民间多称之为“观音妈”。佛教徒则称之为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或白衣大士等名号。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与九月十九日。各地区的观音寺庙皆有庆祝法会。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0/97137.html

以上是关于「观音」观世音菩萨的由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观音」观世音菩萨的由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472.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