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拜佛仪规常识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9:48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拜佛仪规常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拜佛仪规常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拜佛仪规常识

几沙门居士女尼亦在内。以下例此。

  见佛像时。无塑像画像。皆应整衣礼拜。最少亦须问讯即作揖或合掌。  若在佛殿经堂见佛像。则必须礼拜。  拜时当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知佛。十

伊索寓言佛学常识

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安缚(音袜)曰(音只)喇(音纳)斛。”三遍。凡偈文只念一遍。凡咒语须念三遍。以下例

佛学常识答问

此。  凡入佛殿经堂不得携带器物。除佛经像及供佛物。  入内不得东西顾视。必于礼拜后。始可抬头瞻视。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又须默赞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凡在殿堂经行。必右绕不得左旋(左右以殿为主)三匝或七匝。皆须平视直行念佛。不得谈世谛语言。即言佛法。亦勿高声。不得笑。不得坐。不得涕唾。不得倚壁靠桌。若咳嗽。须以袖掩口。凡礼拜。必须从容。五体投地。精勤作观。不得急落急起。教列七种礼。不可不知。  七种者:

  一、我慢礼。谓依位次。无恭敬心。心驰外境。五体不具。如捣碓然。

  二。唱和礼。谓心无静想。见人则身轻急礼。人去则身惰心疲。盖心散而口和也。

  三、身心恭敬

视频版佛学常识

礼。谓口称佛名。心存佛想。身心恭敬。精无厌怠。

  四、发智清静礼。谓达佛境界。随心现量。礼一拜。则礼一切佛:礼一拜。则礼法界.盖诸佛法身融通故。

  五、遍入法界礼。谓白观身心等法。从

佛学常识ppt

本以来。不离法界。佛我平等。今礼—佛。即礼法界诸佛。

  六、正观礼。谓礼自佛。不缘想他佛。以一切众生。各有平等佛性故。

  七、实相平等礼。谓上六种。有礼有观。自他两异。惟此一礼。无自他分别。凡圣一如。体用不二。故文殊菩萨云:能礼所礼性空寂云云。此七种前三名事礼。后四名理礼。学者当依后五种不依前二。

  凡拜佛、拜塔、拜经、拜大沙门。皆须如此。下不重宣。若于各处遇见有佛像、佛经、或一佛字。在不洁净处。急宜两手捧持。安于净处。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正义劝之。  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若安卧室内则须常坐不卧。纵卧亦不得久卧。更不得并置溺器于卧室内。盖像在即如佛在也。安得不敬。  常见世人。于佛经义。则极其深慕赞叹。而于经像则多视若寻常。以为佛法不在经像。殊不知敬佛经像。原为成就自己品行德行。若于经像不敬。则其佛法妙理。又奚从来哉。是故无论何人。皆应敬佛经像也。

 

原文出处:

以上是关于「文化」拜佛仪规常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拜佛仪规常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38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