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寺院建筑艺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建筑」寺院建筑艺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寺院建筑艺术
寺院建筑艺术
伽蓝七殿
从北魏开始。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但是。印度神庙和佛寺建筑的模式并没有被接受。寺。在中国原来就是汉代官署的名称。相传中国第一座古寺。东汉永平十年所建的白马寺。就是用接待外国宾客的官署棗鸿胪寺改建的。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把佛寺与官府、宅邱、祠堂混同起来。这是因为在建筑格局上。支配中国人的是根深蒂固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
寺院建筑的艺术处理
中国的寺院建筑样式与宫殿相似。更多地融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在时间进程和空间的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屋顶的形状和装饰占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着向上、向外的张力。配以宽厚的正身、廓大的台基。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加上严谨对称的结构布局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庄严浑厚。行观其间。不难体验到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流动美。 基座。分为普通基座与高级基座;以显示建筑寺庙的等级和风格。普通基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随着院落的进深。基座逐渐升高。大雄宝殿的基座。人们常称为须弥座。须弥是佛教中“位于世界中心的最高之山”。把大雄宝殿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体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庄严。 开间。平面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数开间都是单数。这也是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如大雄宝殿用九、五开间。以象征“帝王之尊”。其余大殿一般为三间。间的纵深为进深。开间与进深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整体建筑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屋顶。寺院建筑的体身部分。体型都显得庞大笨拙。但在屋顶上却利用木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曲面形。寺院屋顶造型有底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庑殿、歇山屋顶又有单据和重檐两种。 飞檐。又使屋顶上独具风韵。那弯曲的屋面。向外和向上探伸起翘的屋角。使十分庞大高耸的屋顶显得格外生动而轻巧。除了屋面是凹曲外。屋檐、屋角和屋顶的飞脊都是弯曲的。彼此相形相映。构成中国古典别具一格的屋顶造型。琉璃瓦饰。建筑屋顶的正脊、垂脊、檐角上置有多种琉璃瓦饰。如正脊与垂脊相交处的大吻。因它有张牙舞爪欲将正脊吞下之势。故又称“吞脊兽”。大吻产生于汉代。称鸱尾。最早的鸱尾呈鱼尾形。鸱是大海中的鲸。佛经上说它是雨神的座物。能灭火。故造鱼形以厌胜。 檐角上常排列一队有趣的小兽。小兽的大小多少视寺庙宫殿的等级而定。最高等级共有十个。其顺序是:由一个骑凤的仙人领头。后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狡猊、押鱼、懈豸、斗牛、行什。这些排列的小兽。或象征吉祥安定。能灭火消灾。或是正义公道的化身。能剪除邪恶。这些造型精美。神态各异的小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梁思成语) ”。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型式
斗拱。在屋顶与屋身交接部分设置有一种称为斗拱的木构件。也是古寺建筑的十个显著特征。斗拱是用短木枋组成的一种悬挑结构。主要起支撑巨大屋顶出檐和减少室内大梁跨度的作用。唐宋时期的斗拱硕大雄健。与梁、枋结合为一体。明清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蜕化。成了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由于斗拱构造精巧。造型变化复杂多变。具有很高的装饰效果。 彩画。原是为了木结构防腐。宋元以后。彩画已成为寺院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特别是梁枋上的旋子彩画。几乎成了明清寺庙建筑彩绘的主要形式。那些用琢墨;大点金、和雅五墨(指青、绿、丹、黑、白。
原文出处:[
以上是关于「建筑」寺院建筑艺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建筑」寺院建筑艺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