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建筑」寺院建筑艺术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6:3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建筑」寺院建筑艺术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建筑」寺院建筑艺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寺院建筑艺术

寺院建筑艺术

伽蓝七殿

从北魏开始。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但是。印度神庙和佛寺建筑的模式并没有被接受。寺。在中国原来就是汉代官署的名称。相传中国第一座古寺。东汉永平十年所建的白马寺。就是用接待外国宾客的官署棗鸿胪寺改建的。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把佛寺与官府、宅邱、祠堂混同起来。这是因为在建筑格局上。支配中国人的是根深蒂固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

佛学常识爱乃生死根珠婆娑

美心理。在这种文化一心理的指导下。必然会产生一个建筑模式。而模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不仅宫殿官邸如是。词堂民居如是。寺院道观也如是。所以中国佛寺一开始就融合了固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柯庙。依然是平面方形。对称稳重。南北中轴线布局。构成整伤严谨。气势磅礴的建筑群体。  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当时的寺院习称“浮屠祠”。礼拜塔中舍利是当时信徒巡礼的主要内容。庙前有廊庑围绕。正中院庭的前后有殿堂。房院为僧房。隋唐以后。造巨像成风。佛殿普遍代替佛塔。佛塔渐渐被挤出寺院。或另辟塔院。或置于寺前后或两侧。  禅宗兴起后。提倡“伽蓝七殿”制。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室。较大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鼓楼等建筑。明代以后。伽蓝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塑像也大抵一致。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东西配殿则有伽

佛学常识何为因果何为业报

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常盖成殿堂式。殿内左右分塑二金刚力士。守护佛法。   山门而后的天王殿。中供大肚弥勒。弥勒是释迦的继承人。称为“未来佛”。弥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大天王像。掌管东西南北四大部洲的山河大地。又称为“四大金刚”。弥勒像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天尊。  大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供一尊佛。或释迦佛或毗卢佛或接引佛。有的供三尊佛。或三世佛(中释迦佛、左东方药师琉璃光佛、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或三身佛(法身、报身、化身)。主尊两侧。常有左右胁侍。即老“迦叶”、少“阿难”。或塑文殊、普贤两菩萨。殿内东西两侧面。多塑十八罗汉像或二十诸天。佛去背后多塑一堂“海岛观音”。  法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是寺中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  最后是藏经楼。珍藏佛经的地方。  大雄宝殿两旁的东西配殿。西为伽蓝殿。供像三尊。中波斯匿王。左陀太子。右给孤独长者。两侧常供十八位伽蓝神。东为祖师殿。多供奉达摩或当寺开山祖师。  其它尚有库房、客房、厨房、浴室等等。分布四周。  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也较普遍。以寺为主。或包以园林。或附缀园林。或穿插园林。与寺庙均衡、对称、封闭相反。园林的配置则追摹自然。灵活多变。园林中水涧溪流。似源头无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似境界无穷。这两种相反的艺术格局构成了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有自然情趣、意境层深的欣赏。如苏州的灵岩寺、杭州的灵隐寺、夫台山国清寺、广东曲江南华寺、湖南衡山祝圣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成都文殊院等等。都属于此类格局。

寺院建筑的艺术处理

中国的寺院建筑样式与宫殿相似。更多地融会了中国宫殿建筑的美学特征。在时间进程和空间的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屋顶的形状和装饰占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和微翘的飞檐呈现着向上、向外的张力。配以宽厚的正身、廓大的台基。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加上严谨对称的结构布局使整个建筑群显得庄严浑厚。行观其间。不难体验到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流动美。  基座。分为普通基座与高级基座;以显示建筑寺庙的等级和风格。普通基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随着院落的进深。基座逐渐升高。大雄宝殿的基座。人们常称为须弥座。须弥是佛教中“位于世界中心的最高之山”。把大雄宝殿置于须弥座上。借助于台基高隆的地势。周围建筑群体的烘托。以显示佛殿的宏伟庄严。   开间。平面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数开间都是单数。这也是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如大雄宝殿用九、五开间。以象征“帝王之尊”。其余大殿一般为三间。间的纵深为进深。开间与进深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整体建筑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屋顶。寺院建筑的体身部分。体型都显得庞大笨拙。但在屋顶上却利用木结构的特点把屋顶做成曲面形。寺院屋顶造型有底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庑殿、歇山屋顶又有单据和重檐两种。  飞檐。又使屋顶上独具风韵。那弯曲的屋面。向外和向上探伸起翘的屋角。使十分庞大高耸的屋顶显得格外生动而轻巧。除了屋面是凹曲外。屋檐、屋角和屋顶的飞脊都是弯曲的。彼此相形相映。构成中国古典别具一格的屋顶造型。琉璃瓦饰。建筑屋顶的正脊、垂脊、檐角上置有多种琉璃瓦饰。如正脊与垂脊相交处的大吻。因它有张牙舞爪欲将正脊吞下之势。故又称“吞脊兽”。大吻产生于汉代。称鸱尾。最早的鸱尾呈鱼尾形。鸱是大海中的鲸。佛经上说它是雨神的座物。能灭火。故造鱼形以厌胜。  檐角上常排列一队有趣的小兽。小兽的大小多少视寺庙宫殿的等级而定。最高等级共有十个。其顺序是:由一个骑凤的仙人领头。后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狡猊、押鱼、懈豸、斗牛、行什。这些排列的小兽。或象征吉祥安定。能灭火消灾。或是正义公道的化身。能剪除邪恶。这些造型精美。神态各异的小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梁思成语) ”。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型式

斗拱。在屋顶与屋身交接部分设置有一种称为斗拱的木构件。也是古寺建筑的十个显著特征。斗拱是用短木枋组成的一种悬挑结构。主要起支撑巨大屋顶出檐和减少室内大梁跨度的作用。唐宋时期的斗拱硕大雄健。与梁、枋结合为一体。明清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蜕化。成了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由于斗拱构造精巧。造型变化复杂多变。具有很高的装饰效果。  彩画。原是为了木结构防腐。宋元以后。彩画已成为寺院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特别是梁枋上的旋子彩画。几乎成了明清寺庙建筑彩绘的主要形式。那些用琢墨;大点金、和雅五墨(指青、绿、丹、黑、白。

五毒心佛学常识

因不用金饰。故称雅五墨)绘成的龙锦图案、旋花、翎毛花卉与寺庙黑黄色的瓦面、朱色的檐柱、白色的台基相配。色彩浓重而有

佛学常识含义

鲜明的对比感。把整体建筑装点得更加绚丽灿烂。 

 

原文出处:[

佛学常识在线听

标签:出处]

以上是关于「建筑」寺院建筑艺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建筑」寺院建筑艺术;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23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