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佛经中常见字的读音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经」佛经中常见字的读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经中常见字的读音
佛经中常见字的读音
佛经中的很多用字。在现代人眼中并非是什么古字僻字。但其读音却与现代大为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
“南无”。这两个字最为常见。经常出现在各种佛及菩萨的名号之前。如: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等。它们是梵文的音译。表示对佛及菩萨的尊敬或皈依。佛经中读为namo。而不读nanwu.
“阿”。此字在佛经中不读a。而读e.如前面提到的“南无阿弥陀佛”。此字在佛教咒语中也经常出现。
“摩诃”。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佛、菩萨的名号之前。其意译为“大”。如佛的十大****之一的“摩诃迦叶”。就是指“大迦叶”。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经典《摩诃止观》。汉语就是“大止观
“叶”。此字在佛经中也不读做ye。而读she。与“叶公好龙”中“叶”的旧读同。前面提到的“摩诃迦叶”。正确的完整读音应为mo he jia she.
“般若”。这两个字经常和“波罗蜜”连用。而成为“般若波罗蜜”。在一些神怪电影(如《倩女幽魂》)中出现过此词。“般若”译为汉语是“智慧”的意思。是梵文(prajna)的音译。由于其含义繁多。属于“多含不翻”。故留其梵音
“多”。这个字是接着上面说的。在佛教中有一部著名的经典。名字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其中的“多”字不读duo。而读作da.因为这个“多”字的音是跟着“般若波罗蜜”的。是一个尾音。此经结尾的一句话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但由于在《西游记》中。作者将“多”字与前面的“般若波罗蜜”分开了。将《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正确简称)错误地简称为“多心经”。故而使后人把此字读成了duo.
“他”。此字读作tuo。为佛经咒语中的常用字。
“那”。此字经常出现在佛经咒语和一些佛的名号中。如佛经《八十八佛忏悔文》中的“南无那罗延佛”。佛经中读作nuo.
“伽”。这个字现在也经常可以碰到。主要也用作外未语的音译。一般的情况读作jia.如著名的天文学家“伽利略”。但此字在佛经中不读jia。梵音应读作qie.如很多寺庙里都供有一个菩萨。名字叫“伽蓝菩萨”。那个殿叫“伽蓝殿”。所谓“伽蓝”。意译就是指佛教寺庙。是梵文“僧伽蓝摩(samgharama)”的简称。所谓“僧伽”就是指僧人。即和尚。所以“僧伽蓝摩”就是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寺庙。“伽蓝菩萨”也就是专门守护寺庙的菩萨。再有如印度的“
“行”。我们经常说的“道行”以及佛教中“大行普贤菩萨”中的“行”。都不读作xing。而读作heng.意思为“功夫”。
“日”。此为咒语用字。读音应为zi.出现最频繁的是在佛教《普供养真言》(所谓“真言”。即咒语)中。
佛经中还有一类加口旁的类似于拟声字的字。有的也不能念半边。如“口”字旁加一个“罗”字(与现代语气词同形)读1a。“口”字旁加一个“缚”读wa。等等。这些在佛经中不胜枚举。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佛教文化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学史的人。没有不涉猎佛学的。而本文所提出的这一问题。实如草芥。对于整个佛教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汪洋来讲。简直就是“毛端之水”。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3/129319.html
以上是关于「佛经」佛经中常见字的读音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经」佛经中常见字的读音;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