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佛教的十大真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的十大真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的十大真理
佛教的十大真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神境界。称之为「真理」;孔子亦认为符合天、地、人、三纲、五常的伦理。就是真理。一般来说。世人。尤其
何谓佛教的真理?广义的说。如来一代教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契理契机的道理。都是真理。综合其法要。可归纳为:
一、苦聚:苦。通常是指我们受到业、妄想、烦恼的控制。而有五阴炽盛身心痛苦的感受;所谓「苦受」固然是「苦苦」。「乐受」也会「坏苦」。「不苦不乐受」也会「行苦」。总之。四大五蕴所积聚的人生就是苦聚。苦聚是人生的实相。所以。必须寻找灭苦的方法。才能超越娑婆苦海。从忧悲苦恼中得到解脱。也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才能离开苦聚。
二、无常:是指世间的万象。无一不是在刹那生
三、无我:所谓「我」。是主宰和实体的意思。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主宰的「我」。或是可依赖的「我」。因为「我」不能自由。不能自主。更没有实体。吾人要求青春永驻。希望永远幸福安乐。那里能如我所愿呢!所以佛教讲「诸
四、空性:所谓「空性」。并非指存在的东西忽然变得不存在了。而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是无自性的。没有不变不灭的实体。所以空性才是实相。佛陀说:「物质的存在如泡粒。感受如水泡。表象如阳焰。意欲
五
六、因果:因果是指宇宙生灭变化的法则。《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这揭示了佛教因果论的特点。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为「因」。等待缘聚合又生他果。如是相依相摄。因缘果报形成森罗万象、无穷无尽的世界。
七、缘起: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是说明世间万物彼此依待而存在的法则。世间一切的事物。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八、中道:中道就是超越有无、增减、善恶、爱憎等二边的极端。如人生热烘烘的一味追求欲望享乐。或冷冰冰的舍离一切。执持苦行。都是不恰当的。应离开邪见执著。而行不偏于左右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中道」。但吾人也不能将「中道」误以为是折中之道、中庸之道。中道应以般若智慧来调和事理。融和有无;中道是以般若智慧来导正吾人的行为。趋向解脱之道。
九、般若:是指向人生正途的光明法炬;有了般若。才能照见缘起性空。洞悉事事物物的无常、无我。而能知苦灭苦。佛教所讲的一切法。凡无般若。皆为世法。一切法有了般若。才是佛法。如「布施」而有般若。才能三轮体空;「持戒」而有般若。才能饶益众生;「忍辱」而有般若。才能无生法忍;「精进」而有般若。才能奋而不懈;「禅定」而有般若。才能证悟觉道。般若就是一种能透彻宇宙真相的智慧。
十、涅槃:涅槃是灭除一切痛苦的究极理想境地。是净化贪爱。舍诸执著。拔除烦恼。息灭欲念的世界。进而到一大总相的常寂光世界。当吾人透过佛法的修持。拥有般若的慧解。舍弃贪瞋痴烦恼的束缚时。当下就能获得清净自在的涅槃境界。
「厌苦求乐」。这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发展的本能。可是世间科技文明急速发展。带给社会繁荣。人民富有。却没有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明智合理或安心自在。反而使人陷入更多的困顿与惶恐。这是为什么呢?依佛教的见解。人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因为人们对世界的本质有根本上的误解。所以苦痛就会像涟漪一样。一个接一个发生。
佛教的真理告诉我们:要离「苦」。才能得安乐;要知「无常」。才能有希望;要懂「无我」。才能融入大众;要明「空性」。才能真空妙有;要消「恶业」。才能美善人生;要识「因果」。才能心甘情愿;要透「缘起」。才能真相大白;要行「中道」。才能安身立命;要证「般若」。才能自由自在;要圆满「涅槃」。才能究竟人生。希望法界众生都能徜徉在真理的领域。以佛教真理作为修行的指归与方法。不断净化身心。时时轨范行为。进而达到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3/12940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的十大真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的十大真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