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译注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译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译注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译注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孤山清风堂明虚常省白话译注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即“世尊”。这里指释迦牟尼佛)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能发出美妙音乐的神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在一起)。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天龙八部:守护佛法诸神——天:梵天、帝释天、四天王等天神。龙:八大龙王等水族之主。夜叉:又叫“药叉”。能飞腾空中的鬼神。阿修罗:好斗之神。迦楼罗:即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乾闼婆:帝释天的音乐神。以香为食。紧那罗:歌神。似人而有角。故又名“人非人”。摩侯罗迦:大蟒神。上述八部众中。以天、龙二众为上首。故标举其名。统称天龙八部。上述八部鬼神。本来非人。但常常变现人体。前往佛前听闻佛法。故这些变化了的鬼神称为“非人”。)
这是我听世尊释迦牟尼佛说的。当时世尊游行诸国。教化众生。来到中印度的广严城。端坐在能发出美妙之音的乐音树下。与八千多位大比丘们在一起。同在一起的还有三万六千位菩萨。以及国王、大臣、婆罗门①、居士②等人及无数天神、龙神、药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八部护法诸神③。大家恭敬围绕在世尊周围。聆听世尊说法。①婆罗门:印度四大阶级中地位最高的一个阶级。专管祭祀。②居士:印度社会第三阶级。次于“刹帝利”(王侯武士)。叫作“吠舍”。即“自由民”。其中富有的、有地位的绅士。称为“居士”。非现今所说的学佛居士。③天龙八部:守护佛法诸神——一、天:梵天、帝释天、四天王等天神。二、龙:八大龙王等水族之主。三、夜叉:又叫“药叉”。能飞腾空中的鬼神。四、阿修罗:好斗之神。有天福而无天德。常与帝释天争斗。五、迦楼罗:即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六、乾闼婆:帝释天的音乐神。不食酒肉。唯以香气为食。故又名“寻香神”。七、紧那罗:歌神。似人而有角。故又名“人非人”。八、摩侯罗迦:大蟒神。上述八部众中。以天、龙二众为上首。故统称“天龙八部”。八部鬼神本来非人。但常常变现人体。前往佛前听闻佛法。故这些变化了的鬼神称为“非人”。
尔时。曼殊室利(即“文殊师利菩萨”)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tǎn坦:露)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
“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佛陀灭后像法之时)诸有情故。”
这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承蒙佛陀威神。从座位上立起。右肩袒露①、右膝跪地。向世尊弯腰合掌。祈求世尊道:
“世尊。为了利益像法时期②的有情③众生。使他们得获安乐。恳请世尊宣说诸佛名号。以及诸佛因地修菩因萨道时所发大愿和殊胜功德。使众生听闻之后。业障④消除。”①右肩袒露:义净三藏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云:“偏袒右肩。右膝著地……。”②像法时期:佛法共分三个时期:释迦佛在世时。称为“正法时期”。这个时期的众生修学佛法。大都能够获得果证;其教法流行一千年。佛灭度后。佛法已经变质。沦落为一些相似的佛法。故名“像法”;而且这个时候。只有经典、佛像留在世间。这时。证果的人已经很少。其教法流行也是一千年。末法时期。佛法衰微。众生善根愈来愈浅。修行者愈来愈少。证果者更少。而且经典和佛像都没有了。只剩下一句“阿弥陀佛”以及其实与佛法本不相干的密宗存在。所以。密宗愈兴旺。末法愈来临得早。(南怀瑾)其教法流行一万年。③有情: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动物。即常言之“众生”。一切无情感和生命的植物、矿物等物品。就叫“无情众生”。简称“无情”。④业障:人的一切善恶思想和行为。都叫“业”。好的思想和行为叫“善业”。坏的思想和行为叫“恶业”。就究竟成佛而言。善业、恶业都能产生一定的力量。障碍成佛。故叫“业障”。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年轻菩萨)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之)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这时。世尊赞叹文殊师利菩萨道:“很好很好。文殊师利!你出于大悲①。为了救拔业障缠身的众生。利益像法时期一切有情。使他们得获安乐。劝请我演说诸佛名号。以及诸佛因地修菩因萨道时所发大愿和殊胜功德。你这样做很好!你如今仔细听好了。并且认真思考。我将为你宣说。”
文殊师利菩萨答道:“是。世尊!请您速速宣说。我等十分高兴聆听您的教诲!”①大悲:给人快乐叫“慈”。为人拔除痛苦就叫“悲”。诸佛菩萨之慈悲。是将众生视作己身、视众生之苦感同身受而产生的慈悲。是无条件的。遍及一切众生。因而叫“同体大悲”、“无尽大慈”。
佛告曼殊师利:“东方去此。过十殑伽(jìngqié静茄:即印度恒河 )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佛告诉文殊师利:“从此向东。过数如十条恒河之沙那么多的佛国①。有一个世界名叫‘净琉璃’;这个世界的佛名叫‘药师琉璃光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②。’①佛国:又叫佛土、佛刹。指一佛所住或所教化的国土。一日月照耀的世界。称为“一小世界”;一千个一小世界。形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集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集成一个“大千世界”。因为一“大千世界”是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集成。故名“三千大千世界”。一“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所教化的领域。故称“一佛国”。②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一切诸佛通用的名称。(一)如来:一切事物。有来有去。皆须相对于其他参照物。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佛就是宇宙本身。宇宙就是佛。宇宙相对于宇宙。故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去。这就叫“如来”。(二)应供:梵语“阿罗汉”的意译。诸佛功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三)正等觉:梵语“三藐三菩提”。指诸佛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四)明行圆满:又叫“明行足”。“明”指“智慧”。“行”指布施、持戒等六度万行。“足”就是“圆满”的意思;诸佛智慧以及自利利他的功行。一切圆满具足。故名“明行圆满”。(五)善逝:“逝”即“去”的意思。即“证入涅槃”。小乘圣者不顾众生。自入涅槃。是“逝”而不善;佛陀不离生死而证菩提、不舍众生而入涅槃。故名“善逝”。(六)世间解:佛对世间一切清楚明了。故名“世间解”。(七)无上士:又叫“无上丈夫”。诸佛智慧、福德至高无上。天上人间最为殊胜。故名“无上士”。(八)调御丈夫:佛如高超的驯马师。无论多么刚强的众生。都能够很好地调教和驾驭。使之由恶向善。故名“调御丈夫”。(九)天人师:人天之师。(十)佛:诸佛自己觉悟、教化众生觉悟。自觉和觉他悉皆圆满无缺。故名“佛”。(十一)世尊:诸佛乃世间至尊。故名“世尊”。以上诸号。常常将“无上士”和“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统称“诸佛十号”。
“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文殊师利。东方净琉璃世界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因地修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以使所有的众生。所求皆能如愿。(哪十二愿呢?①)①义净三藏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云:“云何十二?。”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即觉悟成佛)时。自身光明炽( chì 翅:热烈旺盛)然。照耀无量无尽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并)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获无上正等正觉、觉悟成佛时。自身光明显赫。照耀无量无边、无穷无尽一切世界;以三十二种显著殊胜的大丈夫相、八十种细微精妙的好相庄严自身。容貌端庄无比。同时。令一切众生与我一样。毫无差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xiá huì霞会:杂质、污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身体犹如琉璃①。内外通体透明清澈。毫无瑕疵;所放光明。广大无边。万丈光芒交辉相映。远超日月。普照一切。乃至黑暗幽冥之处。悉皆充满光明;众生承蒙佛光照耀。悉皆心明眼亮。事事毫无障碍。心想事成。①琉璃:一种青玉。色如蓝天。乃猫眼石的一种。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能用无量智慧以及方便①。使一切众生悉皆丰衣足食。生活所需。充裕丰满。毫无匮乏。①智慧方便:用合适的方式。巧妙度化众生。这就是方便。智慧是方便的本体。因智慧而生方便;方便是智慧运用。因方便而显现深广之智慧。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若有众生。修行邪道。我当悉皆使其舍邪归正。坚持修行无上菩提;如果有人。修行声闻、独觉①等小乘之法。我当悉皆引导他们归向大乘。永不退转。①声闻、独觉:有佛之世。听闻佛的声教而觉悟者。叫做“声闻”。无佛之世。通过观察花开花落等自然景象而觉悟者。称为“独觉”。又叫“缘觉”。声闻、独觉追求的都是自我解脱。所以叫做“小乘”。而菩萨在追求自我解脱的同时。普度众生。愿与众生同得解脱。所以叫做“大乘”。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众生。于我正法之中修行清净梵行①。我当使其圆满受持一切戒法。无有缺漏。具足受持三聚净戒②;如有毁犯。若能听闻我名。(一心称念不忘。恳切忏悔③。)即能恢复清净。不堕恶道④。①梵行:断绝淫欲的修行。②三聚净戒:乃大乘菩萨之戒。又叫“菩萨三聚戒”:一、摄律仪戒:断除一切诸恶。为七众所受之戒。包括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此戒为法身之因。法身本自清净。由于诸恶覆盖。故不得显现;若离断诸恶。法身自然显现。二、摄善法戒:即“修习一切善法”。此戒乃报身之因。因为能够止恶修善。故得成就报身之佛。三、摄众生戒:又叫“饶益有情戒”。即以慈悲之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③义净译本曰:“专念受持。至心发露”。④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三种痛苦之处。。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yīn 音:不能说话)哑、挛躄(luánbì銮逼:手脚蜷曲不能伸开)、背偻(lǚ 吕:脊背弯曲)、白癞(即麻风病)、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xiá霞:聪明)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若有众生。身体下劣。六根不全。长相丑陋。愚痴蠢笨。眼盲耳聋。五音不全。四肢残缺。弯腰驼背。身患麻风。精神疯癫……种种疾病缠身。这时。若能听闻我名。(恳切至诚。一心称念。①)即能个个容貌端正。聪明无比。六根俱全。无有各种疾病之苦。①义净译本曰:“至心称念”。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若有众生。种种疾病缠身。无医救治、无人可依。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困苦。这时。若能瞬间听闻我名①——我名一经其耳。众病悉皆去除。身心安康快乐。亲朋儿孙满堂。丰衣足食。直至证得无上菩提。①义净译本曰:“暂闻我名”。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若有女人。不堪女性种种困苦折磨。极力想要摆脱女身。这时。若能听闻我名。(恳切至诚。一心称念①。)即能个个转女成男。具足大丈夫之相。直至证得无上菩提。①义净译本曰:“至心称念”。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juàn倦:网)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能使一切众生跳出邪魔罗网。从一切外道束缚中解脱出来。若有众生。误入歧途。堕落各种茂密的恶见①之林。我当悉皆加以引导。使之重归正见之道。逐渐修学菩萨之行。快速证得无上菩提。①恶见:指各种邪恶的见解。即违背佛教真理的见解。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若有众生。遭受国法制裁——枷锁加身。皮鞭抽打。身陷牢狱。或者即将极刑处死。乃至其他无数灾难降临。身心备受煎熬。痛苦忧愁不堪;这时。若能听闻我名。凭我福德之力以及威神之力。摆脱一切痛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若有众生。饥寒交迫。为求衣食而造种种恶业。这时。倘若听闻我名。恳切至诚。一心称念。我将先赐其上等美妙饮食。使其丰衣足食。最后用佛法加以教化。使其从根本上得获安稳快乐。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hào号:喜欢、爱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③。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若有众生。贫穷困苦。衣不蔽体。昼夜蚊叮虫咬。寒热难当;这时。倘若听闻我名。恳切至诚。一心称念。即能心想事成。得获种种上等美妙衣服。以及一切珍宝首饰;鲜花①香油②、鼓乐歌舞。一切娱乐。随心所欲。无不满足。①香花:这里指装饰用的鲜花。包括戒指、项链等各种饰品。②香油:这里指涂抹身体用的香油、香水。包括各种化妆品。③鼓乐歌舞:这里指各种娱乐活动及器具。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文殊师利。这就是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修行菩萨道时。所发微妙无比的十二大愿。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彼土)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què缺:皇宫、寺庙门前两边的望楼)、宫阁、轩(xuān宣:有窗的小屋或长廊)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另外。文殊师利。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修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以及琉璃世界无上功德成就的美妙庄严。我若滔滔不绝。说上一劫。甚至超过一劫的时间。也无法说尽。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佛土。一向清净无比。没有女人。也没有地狱、恶鬼、畜生等恶道。甚至连痛苦的声音也没有。东方琉璃世界琉璃为地。道路用金绳界定。城楼、宫殿、长廊、门窗、罗网等。皆是金、银、琉璃、水晶、砗磲、珍珠、玛瑙等七宝而成。就如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美妙无比。琉璃世界有两位菩萨。一位名叫日光遍照菩萨、一位名叫月光遍照菩萨。是琉璃世界无量无数菩萨中。为首的两大菩萨。药师琉璃光如来灭度后。将依次递补佛位;他们皆能坚持和传承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因此。文殊师利。所有坚信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善男子、善女人。都应当发愿。求生东方琉璃世界。”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lìn令:贪婪吝啬)。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同“缺”)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qiān牵:小气、吝啬)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即畜生道)。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分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这时。世尊释迦牟尼佛接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有许多众生。不知善恶。心中唯有贪婪和吝啬。不懂布施以及布施能得善果好报。愚痴没有智慧。对佛法没有信仰。犹如树木无根。众善难生。只知广积众财。守财如命。看见他人过来。有所相求。心生不喜;即使迫不得已。勉强布施。却如身被刀割。痛惜不已。还有无数吝啬贪婪之人。积聚钱财。自身却舍不得用。更不用说能够供养布施父母妻儿、奴婢佣人以及乞讨之人。这些众生。人间命终之后。投生饿鬼世界或者畜生道。倘若他在人间的时候。曾经偶尔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因为这个缘故。如今即使身处恶道。短暂之间能够记起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一念之间。从恶道消失。还生到人中。得宿命通。能够知道自己过去世的事。从此畏惧恶道之苦。不再贪求享乐。不但自己乐善好施。同时也赞叹他人布施。对于自己拥有的一切。毫不吝惜。甚至能将自己的头颅、双眼以及手足和血肉——身体的任何部分。布施需要的人。更不用说其他身外之物。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戒律)。而破尸罗(戒律);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则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zhī知:亿)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志向、意向)。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另外。文殊师利。若有众生。虽然跟随如来学习。受持各种戒律。却破犯戒法;而有的人。虽未犯戒。却破犯清规等各种轨则①;还有的人。虽未破犯戒律、轨则。却毁谤正见;更有人。虽未毁谤正见。却放弃多闻、不听正法。对既契合宇宙人生真理、又契合众生根机的佛说经典。不能深刻领会;又有人。虽然多闻。但是自高自大。因为骄傲覆盖了自心。常常自以为是。处处诋毁他人、诽谤正法。成为邪魔的党徒。这些愚人。自己坚持邪见。同时还使无量无数众生堕落险恶的大坑。上述众生。将来必带堕落地狱、畜生、鬼神等恶道。轮回无穷。如果能够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听闻之后。立即舍邪归正。修行诸善。将来就能免堕恶道。倘若有人不能改邪归正、众善奉行。将来堕落恶道。但是由于药师琉璃光如来誓愿之力巨大的缘故。能够使其瞬间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此人恶道命终之后。还生人间。能够坚持正见。努力修行。志愿成佛。于是舍弃家庭。出家修道。于如来正法之中。受持戒律。严守无犯。坚持正见。广学多闻。领会佛法甚深之义。远离我慢贡高。不诽谤正法。不追随邪魔。修行菩萨之道。最终功德圆满。觉悟成佛。①轨则:上面所说的戒法。是指事关个人修行的律条;轨则则指事关大众公共秩序方面的戒条。比如中国禅宗寺院的清规。若有违犯。则是对公共秩序的破坏。罪过更大。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另外。文殊师利。若有众生。吝啬贪婪、嫉贤妒能。赞叹自己、毁谤他人。将来必定堕落三恶道中。千年万年。受大痛苦。三恶道中受完苦后。随即命终。生到人间。有的变作牛马或者骆驼、驴子。经常遭人鞭打。忍饥挨饿。还要背负重担。运输各种物品;有的虽然投生为人。但是地位低贱。成为他人奴婢。受人驱使奴役。永无自由。但是倘若他们过去做人的时候。曾经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因为这个善因。如今能够想起药师琉璃光如来。从而恳切至诚。至心归依药师琉璃光如来。这时。凭借佛的神力。此等众生能够从种种痛苦中解脱出来。耳聪目明。智慧充满。广学多闻。一心求法。常常得遇良师益友。永运断除邪魔罗网。破灭无明①愚痴。烦恼②之河断流。从生老病死种种痛苦中解脱出来。①无明:烦恼的别称。泛指无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②烦恼:贪、嗔、痴等一切使人身心发生恼、乱、烦、惑、污等现象的精神作用。觉悟是学佛的最高目的。依此而言。一切妨碍实现觉悟的精神作用。都可称之为烦恼。
“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zhǒng肿:鬼神所住的山顶)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sì四:祭祀)药叉、罗刹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gǔ古:一种害人的妖术)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另外。文殊师利。若有众生。喜欢挑拨离间、破坏团结。甚至互相争斗吵闹。扰乱自身和他人;做事、说话、起心动念。常常制造种种恶业。使恶业增长;相互之间常做无益他人的坏事。互相谋害。有人祷告、召请山神树怪等鬼神。谋害他人;有人杀鸡宰羊。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等女鬼;有人手书仇人名字。或者绘画仇人形象。用恶毒的咒术诅咒仇人;还有人用魇魅蛊道等害人的妖术害人。对着死尸念咒。让死尸动起来。命令死尸杀害他人或者伤害他人身体。若有众生。倘若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就能免受上述妖术的危害。大家都能慈心相向。互相利益对方。平安快乐。毫无损害他人、憎恨他人之心。个个欢快愉悦。安于实现。知足常乐。互不伤害。相互帮助。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得大势菩萨、南无无尽意菩萨、南无宝檀华菩萨、南无药王菩萨、南无药上菩萨、南无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花中。自然化生。
“另外。文殊师利。若有学佛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其他对佛法信仰纯洁的善男子、善女人等①。若是有人。能够受持八分斋戒②——或者一年。或者三个月。受持八戒。凭此善根。发愿求生西方无量寿佛极乐世界听闻正法。但尚未一定者。这时。倘若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命终的时候。就会有八位大菩萨。他们的名号是: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得大势菩萨、南无无尽意菩萨、南无宝檀华菩萨、南无药王菩萨、南无药上菩萨、南无弥勒菩萨——这八大菩萨。从空中过来。指示道路。引导其往生东方琉璃世界。即于东方琉璃世界种种色彩斑斓的宝花中。自然化生③。①比丘:又叫“苾刍”。梵语直译。佛教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女性称为“比丘尼”、“苾刍尼”。优婆塞:又叫“邬波索迦”。意译“近事男”。受持三皈五戒。亲近、事奉三宝的在家男性佛弟子。女性则成为“优婆夷”、“邬波斯迦”。“其他信佛善男子善女人”则指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以及受持三归、未受五戒的在家居士。②八分斋戒:又叫“八关戒斋”。简称“八戒”。即在特定时间里。受持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著香花鬘、不香涂身、不歌舞伎倡。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等戒。八戒是依据出家沙弥十戒制定的。因此。在家人受持八戒。即是短期体验出家生活。种的是出世之因。功德非常殊胜!八戒是在家人所受戒律中惟一的出世戒。受持八戒。即是经上所说的“持斋”。许多居士有将“吃素”视为持斋的。这是错误的;持素的功德是无法与持斋相比的。持斋时间最短的。可每月一天。也可选择每月的“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以及每月的最后两天)。或者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这三个月持斋(年三长斋)。需要注意的是。八戒不是终生“尽形寿”受持。特定时间受持完毕。戒体自然失去。若要再次受持。必须重新受戒。取得戒体。这样再去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才是真正的持戒。否则只是一般的“行善”。不是持戒。③化生:没有胞胎等依托。依业力忽然而生(出现)。
“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另外有人。因为上述善因。得生天上;虽然投生天上。但是善根无穷无尽。从此不会堕落恶道。天上寿命结束。还生到人间。或者成为转轮圣王。统领四大洲①。威德无比。劝道无量无数众生广行十善②;或者投生到高贵的刹帝利、婆罗门以及居士③等大户人家。财宝无数。仓库充满。相貌端庄。子孙满堂。聪明而有智慧。勇猛健壮。如同金刚力士。如果是女人。闻听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专心持念。从此不再沦为女人。①四大洲:须弥山四周的碱海中的四个大洲:南方南赡部洲、东方东胜身洲、西方西牛货洲、北方北俱卢洲。②十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说谎)、不两舌(挑拨离间)、不恶口(说人坏话)、不绮语(下流话)、不贪、不嗔、不痴。③种姓:古印度根据出身、阶级、职业等不同。将所有的人分为四种:一、婆罗门:掌管祭祀的僧侣。地位最高。二、刹帝利:王侯武士。三、吠舍:农工商一类的庶民(自由民)。庶民中的富人。就叫“居士”。四、首陀罗:贱民。地位最低。从事屠宰、饲养小动物等所谓低贱的职业。受人歧视。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luán栾:痉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时彼世尊。入三摩地(三昧、禅定)。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
南谟(nāmó)薄伽伐帝、鞞杀社窭(jù)噜、薜( bì)琉璃、钵喇婆、喝啰阇(làshé)也、怛他揭多也、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另外。文殊师利。药师琉璃光如来证得无上菩提时。因为过去愿力弘深。这时观察众生。遭遇种种病痛之苦:劳伤消瘦(过度劳累所得的一种消耗性疾病)、体弱消渴(即糖尿病)、高烧体黄(即黄疸病)……。还有人或被魇魅蛊毒①等邪术所伤。或者短命。或者横死——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了满足这些众生之愿。使他们疾病之苦消除。这时。进入甚深禅定②。名叫‘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定’。入定之后。顶上肉髻中放出硕大光明。光明之中演说大陀罗尼③曰:
南谟(nāmó)薄伽伐帝、鞞杀社窭(jù)噜、薜( bì)琉璃、钵喇婆、喝啰阇(làshé)也、怛他揭多也、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①魇魅蛊毒:魇:厉鬼。这里指用咒语或法术镇压、降伏对方的邪术。另外。梦中遇到可怕的事而呻吟或者觉得有东西压住不能动弹也叫“魇”。魅:迷惑人的貌美鬼怪。蛊毒:施加了妖术的小虫等动物。②定:又叫“三摩地”、“三昧”。即远离昏沉掉举。心专住一境。修行者住于三摩地。观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断除一切烦恼而证得真理。③陀罗尼:梵语直译。中文“总持”、“能持”、“能遮”的意思。即能总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陀罗尼不仅能持各种善法。确保众善奉行。还能遮除各种恶法。确保诸恶不作。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
“这时。药师琉璃光如来光明之中说完此咒。大地震动。放出巨大光明;一切众生。所有病痛之苦悉皆去除。平安快乐。
“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文殊师利。若见有人。或男或女。身体有病。应当专心致志。为这个病人持诵此咒。诵咒之前。要沐浴洗漱。确保身心清净纯洁。然后对着饮食、药物或者无虫净水念诵此咒一百零八遍。念完之后。将饮食、药物或者净水让病人服下。若能如此。病人所有痛苦悉皆消灭。如果想要延年益寿。或者求生东方琉璃世界。只要恳切至诚。一心念诵此咒。就可无病无灾、寿命绵长;命终之后。化生琉璃世界。证得不退转菩萨果位①。直至成佛。因此。文殊师利。若是有人。或男或女。如果诚心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当常常持诵此咒。不可荒废忘却。①不退转:梵语“阿毗跋致”、“阿惟越致”。菩萨修到此位。修行不再退却。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另外。文殊师利。若是有人。或男或女。信仰纯洁清净。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后。应当一心持诵。清晨咀嚼齿木①。清洁牙齿。然后沐浴洗漱。确保身心清净。再以种种香花以及焚烧的香、涂抹的香和各种器乐歌舞等。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之像。对此经典。或者自己书写、或者叫人书写。要广为流通。专心受持。并且听闻其义。对于弘扬此经的法师。应当广修供养;法师所有生活所需。悉皆布施。不能让其有所匮乏——若能这样。便能承蒙诸佛一心护佑。有求必应。乃至证得无上菩提。”①咀嚼齿木:清洁牙齿的一种方法。犹如现今之刷牙。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世尊。我今发愿。像法时期。我要想方设法。让一切纯洁正信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梦之中也能听到佛号。使其有所觉悟。”
“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花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yì 义:到)其所。供养守护。
“世尊。若是有人。受持读诵此经。或为他人演说开示此经;或者自己书写、教人书写此经;恭敬尊重此经。用种种鲜花之香、涂抹之香、粉末之香、焚烧之香以及花环、璎珞、幡盖、歌舞等供养此经;用蓝、白、红、绿、黄等五色彩缎制成包囊。盛放此经;将供奉此经的地方洒扫干净。铺上高座。用来安放此经。这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其他无量无数天神。即会来到此处。供养守护。
“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世尊。此经流行之处。若是有人。能够恭敬受持此经。凭此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过去誓愿之力。以及众生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功德之力。此处必定没有意外横死。也不会有人遭遇恶鬼凶神夺其精气;即使有人精气被夺。也会迅速恢复如初。身心安稳快乐。”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著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佛告文殊师利:“不错!不错!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文殊师利。若有清净正信的善男子、善女人等。想要供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当首先建造药师琉璃光如来形象。铺设清净之座安放佛像。然后洒上种种鲜花、焚烧各种清香。悬挂种种幢幡。装扮此处。最后。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这期间。饮食要清净无秽;身体要清洗沐浴。保持香洁;所穿衣服要整洁清净;内心没有污秽。不生恼怒害人之心。应当生起利益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安稳快乐的慈悲喜舍之心。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另外还要击鼓奏乐、歌唱赞美如来。右绕佛像而行。并且诵读此经。认真思维此经之义。演说开示此经。若能这样。必定有求悉皆如意:求长寿。得长寿;求富裕。得富裕;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pí皮:熊的一种)、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如果有人。突然夜做恶梦。梦见种种凶恶之相;或者怪鸟飞聚过来;或者住处出现百怪。这时。此人若能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种种精妙器具。上述恶梦恶相等种种不祥之事。全部隐没。不会有任何危害。另外。若人遭遇水火刀兵之灾、受人毒害、身临悬崖险境。或者逢遇恶象、狮子、虎狼、熊罴等猛兽以及毒蛇、毒蝎、蜈蚣、蚰蜒、毒蚊等毒虫。这时。若能恳切至诚。一心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恭敬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切恐怖悉皆去除。若遇他国侵犯或者盗贼作乱。如能一心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恭敬药师琉璃光如来。同样能得获解脱。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尽形寿、终生)不事(侍奉、礼敬)余天(其它天地鬼神)。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还有。文殊师利。若有清净正信的善男子、善女人等。能够尽形寿终生不事奉和信仰其他的天地鬼神等外道。唯有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诸佛禁戒。如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等;于所受持的佛戒中。如果有所毁犯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似人而非人的鬼神)夺其精气。”
“若有女人。快要生产的时候。痛苦不堪。这时。若能恳切至诚。专心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礼赞药师琉璃光如来、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切痛苦悉皆去除。所生之子六根俱全。相貌端庄。人见人爱。聪明伶俐。安稳少病。不受鬼神侵扰;鬼神不能夺其精气。”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否)?”
阿难白言:“大德①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①大德:对佛菩萨以及高僧的尊称。
这时。世尊又问阿难尊者道:“如我上述称叹、赞扬的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所有功德。这是诸佛才有的甚深境界。不可思议。你会相信吗?”
阿难道:“大德世尊。我对如来所说经典毫无疑惑。为什么呢?一切如来所有言行和思想。没有不清净的。世尊。日月可以坠落。须弥山可以动摇。诸佛所说四海皆准。颠簸不破!世尊。有些众生。信仰不坚定。听说诸佛甚深境界。就这样想:为何只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能得获如此殊胜功德和利益?由此不信佛语。反过来生起诽谤。这些人。将于漫漫生死长夜。痛失巨大利益和快乐。最终堕落恶道。轮回流转。无穷无际。”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若)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佛告阿难:“这些众生。倘若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恳切至诚。一心受持不忘。不生丝毫疑惑;若能这样。如果堕落恶道。绝无此理!
“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此)!
“阿难。这是诸佛甚深境界。不可思议。难以相信和理会。你如今能够相信接受。这都是如来威力加被所致。阿难。一切声闻、独觉以及未登初地①的菩萨等人。悉皆不能如实相信和理解。唯除仅此一生即能成佛的一生补处菩萨②。阿难。人身难得。而对于三宝。信仰、恭敬和尊重。同样很难;能够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更是难上加难!①初地:修行菩萨道的人。从最初发菩提心。修行积累无量功德。乃至最后成佛。要经历许多不同的过程和层次。这就叫“阶位”。据《菩萨璎珞本业经》介绍。修行菩萨道须经历“五十二位”。即: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妙觉(佛)。十信位菩萨唯有其名而无其实。故称“名字菩萨”。②一生补处菩萨:仅此一生即能成佛的菩萨。又叫“一生所系菩萨”。进入十地之初地以后的菩萨。已无分段生死。故从分段生死的角度而言。名为“一生补处菩萨”。但初地以后的菩萨。虽然已无分段生死。但仍有变易生死。只有等觉菩萨。仅有一分无明和变易生死。此一分无明和变易生死破除。即便成佛。所以一般情况下。所谓“一生补处菩萨”、“一生所系菩萨”多指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觉悟与佛相等。但与佛还略有不同。不同之处唯有佛知。现实生活中常言之菩萨。比如观音、弥勒等。皆为等觉菩萨。
“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阿难。东方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无数菩萨之行、无量无数度化众生的善巧之法。我若详细展开。说上一劫、乃至一劫多的时间。一劫又一劫的时间可以很快过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修行和誓愿。以及度化众生的善巧之法。说不能尽!”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
“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 之所困厄。长病羸(léi 雷:瘦弱)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燃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旛。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 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这时。大众之中有一位菩萨。名字叫做“救脱”。从座位上站起。右肩袒露、右膝跪地。弯腰合掌。禀告世尊:
“大德世尊。像法时期。有许多众生。受种种病患折磨。长年体弱多病。骨瘦如柴。又不能进食。嘴干唇裂。这时。眼见周围昏暗一片。死亡的现象显现。父母儿女、亲朋好友团团围绕。哭声一片。病人自己躺在床上。看见阎魔王派遣使者。引领其神识①。来到阎魔王面前。世间众生。与生俱来都有一位‘俱生神’②紧紧相随。其所作所为。或善或恶。俱生神皆记录在案;此人死后。记录全部提交阎魔王。这时。阎魔王审问此人。根据其所作所为。计算其善恶轻重。加以审判。这个时候。病人亲朋如能为他归依药师琉璃光如来。延请众僧为他读诵此经。并且点燃七层之灯③、悬挂五色续命神幡。若能如此。七日之后。或者二十一日、或者三十五日、或者四十九日。病人神识还得归来。如在梦中。清楚自见。病人神识归来时。好像梦中醒来。清楚记得自己善恶行为所遭受的果报;因为自己真实证见了善恶果报真实不虚的缘故。从此以后。乃至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也不敢再造作诸恶。因此。清净正信的善男子、善女人等。都应当受持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尽自己最大努力。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①神识:众生出生后的果报色身。叫“本有”;此身坏灭后。叫“死有”;人死之后、尚未投生。这段时间叫“中有”;中有结束转世。则为“生有”。众生就在这四“有”之间循环往复。无有穷尽。这里所说的“神识”。当指“中有”。又叫“神魂”。近似于今日所说的“灵魂”。中有乃是意识所生的化生身。非由精血等外缘所成。专门通过食香以资养其身。中有之身。唯有欲界以及色界众生死后投生前方有。无色界众生则无此身。其中。地狱众生的中有身。容貌丑陋。如烧焦的树木;畜生的中有身。其色如烟;饿鬼的中有身。其色如水;世人以及天神的中有身。形如金色;色界众生的中有身。形色鲜白。天界众生中有身。其头向上;人、畜生以及鬼神中有身。来去横行;地狱众生中有身。头直向下。欲界众生中有身大小如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旛灯复云何造?”
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旛。长四十九搩(zhé哲: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这时。阿难尊者请问救脱菩萨:“善男子。如何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神幡以及七层之灯如何制造?”
救脱菩萨道:“大德。若有病人。想要摆脱病痛之苦。应当为其受持八分斋戒七日七夜;应尽己所能。供养比丘僧饮食以及衣服、卧具、汤药等其他生活用品①;昼夜六时②。礼拜、行道③。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灯四十九盏。建造药师琉璃光如来形象七尊。每尊像前。各燃七灯;像前每一组灯④。大如车轮;四十九日光明不绝。制造五色彩幡。幡长四十九搩(zhé哲: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手⑤。除此之外。还应放养各种杂类众生四十九日⑥。若能这样。即可度过危难。不被各种恶鬼控制伤害。①资具:资养身体、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和器具。包括衣服、饮食、卧具(床及床上用品等)、医药或者衣服、饮食、汤药、房舍等;这四种供养。就叫“四事供养”。②昼夜六时:古印度将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古代中国十二个时辰)分为六个时段: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其中。前三个时段叫“昼三时”。后三个时段叫“夜三时”。合为“昼夜六时”。一个时段相当于古代中国两个时辰、如今四个小时。“昼夜六时”也就是现在“日夜二十四小时”的意思。③行道:围绕佛像、佛塔等敬重对象右绕(顺时针)而行。即“绕佛”;与拜佛相同。是古印度一种礼敬方法。绕佛绕塔可一周、三周、七周。乃至百千周。另外。一次禅坐结束之后、下次禅坐开始前。起身走动以舒缓身心的步行。也叫“行道”。又叫“经行”。④义译本曰:“一一像前。各置七灯。其七灯状圆。若车轮(七盏灯摆成圆形。如车轮。——吴立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⑤义译本曰:“造杂彩幡四十九首。并一长幡四十九尺(制造杂色彩幡四十九条。并造一条长四十九尺的长幡。)”。⑥这里不限四十九日(天)。也可以理解为“四十九只”、“四十九种”、“四十九斤”等。
“复次阿难。若刹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xiù秀:星座)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
“另外。阿难。倘若刹帝利、灌顶王①等逢遇灾难。比如百姓当中瘟疫流行、他国侵犯、国内叛乱、星辰变异、日月反常、涝时有雨、旱时无雨……。这时。困境中的刹帝利、灌顶王等。应当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之心。赦免狱中罪犯。并依照前面所说的供养之法。供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凭此善根。加上药师琉璃光如来誓愿之力。能够使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切众生健康无
“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太监)、彩女(宫女)、百官、黎庶(黎民百姓)。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旛、燃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
“阿难。不仅如此。那些帝王之后、王妃、太子、王子、大臣、宰相、宫中太监、宫女以及其他百官、黎民百姓。若有病苦及其他灾难。也应当制造悬挂五色神幡、点长明灯、放诸生命、抛洒各色鲜花、焚烧种种名贵之香;若能这样。即得病愈。从各种灾难中解脱出来。”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
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旛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
这时。阿难尊者请教救脱菩萨:“善男子。众生既然寿命已尽。如何能够延续增加?”
救脱菩萨道:“大德。你难道没有听佛说过人有九种意外横死吗?因而世尊劝导众生制造续命神幡、燃灯供养三宝。修行福德;因为修诸福德。所以能够尽享其寿。不遭种种意外之灾。”
阿难问言:“九横云何?”
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mì密:求)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wǎng liǎng王良:精怪)。请乞福佑。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lù路:屠杀)。三者。畋(tián田:猎取禽兽)猎嬉戏。耽(dān 担:沉溺)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dàn淡:吃)。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阿难便问:“有哪九种意外横死呢?”
救脱菩萨答道:“若有众生。得病虽轻。但是无医无药。也没有照看护理之人;或者虽有医生救治。然而医生给与的药材不对。就这样。本来不该死的。最后意外死去。这就是横死。还有人。相信世间邪魔外道以及精怪妖孽等巫师神汉的说法。这些巫师神汉。胡言乱语。为人预测祸福;相信的人听了。心生恐惧。因为自心正气不足。占卦问卜。寻求祸害的根源。为了消灾免难。宰杀种种众生。供养启奏神明、招引呼唤鬼怪。乞求保佑。希望延年益寿。最后终究一无所得。反而因为愚痴无知、相信颠倒邪见。招致横死。堕落地狱。永无出头之时。这就是第一种横死。第二、违反国法。受到国法制裁。斩杀致死。第三、喜欢打猎以及嬉戏娱乐。沉溺女色。嗜酒如命。放纵无度。横遭鬼神侵犯。夺其精气而亡。第四、大火焚烧而死。第五、溺水身亡。第六、遭遇种种猛兽。被猛兽咬死。第七、坠落悬崖而死。第八、毒药、邪恶祈祷、邪咒、起尸鬼等毒害致死。第九、饥寒交迫。饿死渴死。这就是如来所说的九种横死;这是略说。另外还有无量无数种横死。实在难以一一陈述。①起尸鬼:古印度有一种邪术。名叫”毗陀罗法“。做法时须找一具完整的死尸。诵咒召鬼。令死尸起立。这就是“起尸鬼”。起尸鬼起来后。要用水将它先清洗干净。穿上衣服。然后手里放上刀。心念口言:“我为某某人。作毗陀罗法。”起尸鬼听后。便持刀追杀作法者所要杀害的人。但是被杀的人如果进入禅定或慈心三昧。或者有威力更大的咒师保护。或者有大力天神守护。则不能伤害。这时。做法的人必须预先准备一只羊或者一棵芭蕉树。如果起尸鬼杀害他人不成。就回过头来砍杀此羊或树。否则就会杀死作法者。此邪法阴险恶毒。为佛陀所禁止。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燃灯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另外。阿难。阎魔王主管世间众生名籍。登记记录众生善恶。若有众生。不孝父母师长。犯五逆罪①。毁谤侮辱三宝。破坏君臣上下尊卑秩序。毁犯性戒②;对这种人。阎魔王都会据其罪恶轻重。追究处罚。因此。我如今劝说所有的众生。燃灯、造幡、放生。修行福德。从而远离困苦。免遭各种灾难。”①五逆:五种逆恩逆德的大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佛身血、破僧和合(斗乱僧众、分裂僧团)。②性戒:佛制戒律分为两种:一、遮戒:有些言行。本身没有罪恶(不损害他人)。但是容易引发有损他人的事情发生。为防范未然。佛制规定不允许发生。比如饮酒戒。这就是“遮戒”。二、性戒:行为本身就是罪恶(有损他人)。即使佛未制戒或者世人未受此戒。但凡违犯。皆会得罪。比如杀、盗、淫、妄等。这些就是“性戒”。受持佛戒的人违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è恶)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魔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围邑(yì义:都城)、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这时。大众之中有十二位药叉①大将。一起坐在法会上。他们是: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è恶)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魔大将。这十二位药叉大将。个个各有七千药叉眷属。这时。一起同时禀告世尊:
“世尊。我等如今承蒙佛陀威力。得以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从此再也没有恶道之虞。我等上下一心。今生今世。永远归依佛法僧三宝。担起护佑一切众生的使命。利益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安稳快乐。在在处处。无论何等城镇乡村。乃至深山野林。若有此经流传。或者有人受持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我等大将及其眷属皆会保护此人。使其从一切困苦中解脱出来;若有所求。皆会满足。若有众生。身体有病或者逢遇困境。想要摆脱。也应当读诵此经。并用五色丝线编打结扣。一边编打。一边念诵我等名号。待所求愿望实现。将结解去。”①药叉:又叫“夜叉”。通常与“罗刹”并称。意译“轻捷”、“勇健”、“祠祭鬼”、“捷疾鬼”等。指住于地上或空中。以威势恼害人。或守护正法的鬼类。夜叉受毗沙门天王统领。守护忉利天等诸天。得受种种欢乐。并具有威势。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这时。世尊称赞众药叉大将道:“很好。很好。众药叉大将!你等念念不忘报答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应当常常如此利益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安稳快乐。”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这时。阿难尊者启禀世尊:“世尊。应当如何称呼这个法门?我等应当如何奉持此经?”
佛告阿难:“此法门名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又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又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当如此奉持。”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即乐神“乾闼婆”)、阿素洛(即“阿修罗”)、揭路荼(即金翅鸟“迦楼罗”)、紧捺洛(即歌神“紧那罗”)、莫呼洛伽(即蟒神“摩侯罗迦”)(等)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世尊说完。这时。众菩萨以及所有的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还有天、龙、药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迦等人神——所有与会大众。听佛所说。皆大欢喜。相信接受。依教奉行。
(参考书目:太虚大师《药师本愿经讲记》、吴立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南怀瑾《药师经讲述》、《佛学大词典》)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4/136452.html
以上是关于《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译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白话译注;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