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心地观经》: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9 00:13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心地观经》: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心地观经》: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心地观经》: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我今为汝宣说少分。假使有人为福德故。恭敬供养一百净行大婆罗门、一百五通诸大神仙、一百善友。安置七宝上妙堂内。以百千种上妙珍膳。垂诸璎珞、众宝衣服、栴檀沉香立诸房舍。百宝庄严床卧敷具。疗治众病百种汤药。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以微少物色养悲母。随所供侍。比前功德。百千万分不可校量。世间悲母念子无比。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终于十月。行住坐卧受诸苦恼非口所宣。虽得欲乐饮食衣服而不生爱。忧念之心恒无休息。但自思惟将欲生产。渐受诸苦昼夜愁恼。若产难时。如百千刃竞来屠割。或致无常;若无苦恼。诸亲眷属喜乐无尽。犹如贫女得如意珠。其子发声如闻音乐。以母胸臆而为寝处。左右膝上常为游履。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长养之恩弥于普天。怜愍之德广大无比。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若有男女背恩不顺。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发恶言。子即随堕。或在地狱、饿鬼、畜生。世间之疾莫过猛风。怨念之微复速于彼。一切如来、金刚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护。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悲母教承顺无违。诸天护念福乐无尽。如是男女即名尊贵天人种类。或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他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名教授。善巧方便导引子故;九名教诫。以善言辞离众恶故;十名与业。能以家业付嘱子故。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节录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二 报恩品第二上

五浊恶世诸众生。 不悟深恩恒背德;

我为开示于四恩。 令入正见菩提道。

慈父悲母长养恩。 一切男女皆安乐。

慈父恩高如山王。 悲母恩深如大海。

若我住世于一劫。 说悲母恩不能尽!

我今略说于少分。 犹如蚊虻饮大海。

假使有人为福德。 供养净行婆罗门。

五通神仙自在者。 大智师长及善友。

安置七珍为堂殿。 及以牛头栴檀房。

百宝卧具各敷陈。 世间美味如甘露。

疗治万病诸汤药。 盛满金银器物中。

如是供养日三时。 

佛学常识六根六识

乃至数盈于

佛学常识三宝是什么

百劫;

不如一念申少分。 供养悲母大恩田。

福德无边不可量。 算分喻分皆无比。

世间悲母孕其子。 十月怀胎长受苦。

五欲乐情不著。 随时饮食亦同然;

昼夜常怀悲愍心。 行住坐卧受诸苦;

正诞其胎藏子。 如攒锋刃解肢节。

迷惑东西不能辩。 遍身疼痛无所堪;

或因此难而命终。 六亲眷属咸悲恼。

如是众苦皆由子。 忧悲痛切非口宣!

若得平复身安乐。 如贫获宝喜难量。

顾视容颜无厌足。 怜念之心不暂舍。

母子恩情常若是。 出入不离胸臆前。

母乳犹如甘露泉。 长养及时曾无竭。

慈念之恩实难比。 鞠育之德亦难量!

世间大地称为重。 悲母恩重过于彼!

世间须弥称为高。 悲母恩高过于

佛学常识与经典开示

彼!

世间速疾唯猛风。 母心一念过于彼!

若有众生行不孝。 令母暂时起恨心。

怨念之辞少分生。 子乃随言遭苦难;

一切佛与金刚天。 神仙秘法无能救!

若有男女依母教。 承顺颜色不相违。

一切灾难尽消除。 诸天拥护常安乐。

若能承顺于悲母。 如是男女悉非凡。

大悲菩萨化人间。 示现报恩诸方便。

若有男子及女人。 为报母恩行孝养。

割肉刺血常供给。 如是数盈于一劫。

种种勤修于孝道。 犹未能报暂时恩。

十月处于胎藏中。 常衔乳根饮脂血;

自为婴孩及童子。 所饮母乳百斛余;

饮食汤药妙衣服。 子先母后为常则;

子若愚痴人所恶。 母亦恩怜不弃遗。

昔有女人抱其子。 渡于恒河水瀑流。

以泛水故力难前。 与子俱没无能舍。

为是慈念善根力。 命终上生于梵天。

长受梵天三昧乐。 得遇如来受佛记。

是故悲母有十德。 随应义利立其名。

一名大地二能生。 三能正者四养育。

五与智者六庄严。 七名安隐八教授。

九教诫者十与业。 余恩不过于母恩。

何法出间最富有? 何法世

一开头的佛学常识有哪些

间最贫无?

母在堂时为最富。 母不在时为最贫;

母在之时为日中。 悲母亡时为日没;

母在之时皆圆满。 悲母亡时悉空虚。

世间一切善男女。 恩重父母如丘山。

应当孝敬恒在心。 知恩报恩是圣道。

不惜身命奉甘旨。 未曾一念亏色养。

如其父母奄丧时。 将欲报恩诚不及!

佛昔修行为慈母。 感得相好金色身。

名闻广大遍十方。 一切人天咸稽首。

人与非人皆恭敬。 自缘往昔报慈恩。

我升三十三天宫。 三月为母说真法。

令母听闻归正道。 悟无生忍常不退。

如是皆为报悲恩。 虽报恩深犹未足!

神通第一目揵连。 已断三界诸烦恼。

以神通力观慈母。 见在受苦饿鬼中。

目连自往报母恩。 救免慈亲所受苦。

上生他化诸天众。 共为游乐处天宫。

当知父母恩最深。 诸佛圣贤咸报德!

若人至心供养佛。 复有精勤修孝养。

如是二人福无异。 三世受报亦无穷。

——节录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报恩品第二下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4/13708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心地观经》: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心地观经》: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95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