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欲广福田须凭心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这一句是一篇的纲领。上面讲述因果的事实。这里是说明因果的道理。心地是因。福田是果。世上的儒生不信因果。是因为没有领会儒书的精神实质。所以一当论及积善的人家一定会有吉庆。不积善的人家
信因果的人。心中常有畏惧。有畏惧就不敢为恶;不信因果的人。心中常常放荡。常放荡就无所忌惮。一人怕因果。就有一人行善;万人怕因果。就有万人行善。一人不怕因果。就有一人造恶。万人不怕因果。就有万人造恶。所以说:「人人知因果。天下就会太平;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就会大乱。」
福田心地图
|报恩田-父母师长和尚
|贫穷田-饥饿困厄人畜
二种八福田:
佛 ┐
法 |
僧 | ┌——孝养父母
父母|敬田| |—广置义井
师僧┘ └——恭敬三宝 方便 |—建造桥梁
|—平治险路
贫穷┐ ┌—给事病人
疾病| 悲田|—救济贫穷
畜生┘ └—设无遮会
世间七事不齐皆由心造:
寿短 -- 愿他身死。杀害众生。建造淫祠
寿长 -- 怜悯一切。戒杀放生。宁静惜福
多病 -- 恼害
少病 -- 礼拜三宝。惠施医药
丑陋 -- 瞋恚斗诤。遮佛光明。笑人丑陋
端正 -- 忍辱柔和。修造佛像。以食施人
无威德 -- 他物生妒。不能修福
有威德 -- 不怀嫉妒。诚信不欺
卑贱 -- 骄己凌人。负他财物。薄视僧尼
尊贵 -- 信奉三宝。力行善事。处己谦和
贫穷 -- 悭吝不施。常行窃盗
富饶 -- 性喜惠施。不负他财
恶智 -- 亲近恶人。赞扬恶法。吝法不说
善智 -- 修习智慧。亲近沙门。受持正法
十恶所感正报余报图(十恶正报即是三途。若生在人中。则如下文所感二种轻报耳):
┌——杀|——多病
| |——短命
|
| |——贫穷
身三恶业|——盗|——共财不得自在
|
| |——妻不贞良
|——淫|——得不随意眷属
└
┌——妄言|——多被诽谤
| |——为他所欺
|
|——绮语|——言无人受
口四恶业| |——语不明了
|
|——两舌|——眷属乖离
| |——亲族弊恶
|
| |——常闻恶声
└——恶骂|——言多诤讼
┌
|——贪|——心不知足
| |——所求阙绝
|
|——瞋|——人求长短
意三恶业| |——被他恼害
|
| |——生邪见家
└——痴|——其心谄曲
二十七种善恶果报:
豪贵——礼事三宝
大富——布施
长寿——持戒
端正——忍辱
勤修——精进
明达——智慧
声清——歌咏三宝
洁净——慈心
不净——猪
悭贪——狗
狠戾——羊
轻躁——猕猴
腥臭——鱼鳖
含毒——蛇
无慈——虎狼
颛愚——不教他
瘖哑——谤毁人
下使——负债不还
丑黑——遮佛光明
生麋鹿中——惊怖人
生在龙中——喜调戏
身生恶疮——鞭挞众生
人见欢喜——见人欢喜
常遭县官——笼系众生
短小——轻蔑人
丑陋——喜瞋恚
无知——不学问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4/139452.html
以上是关于欲广福田须凭心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欲广福田须凭心地;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