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舍利弗教我们巧除五种烦恼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舍利弗」舍利弗教我们巧除五种烦恼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舍利弗教我们巧除五种烦恼
内容概要:
真心修道人。不见世人过。三岁小儿能知。八十老翁难行。愿大家多长智慧。少生烦恼。创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不妨先让自己心平气和。
学佛之后。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一个烦恼就非常普遍了。那就是看到周围的人举手投足都不如法。这样很容易让佛弟子产生烦恼。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那么佛弟子应该怎么做呢?
当年佛祖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子曾经告诉大家五种方法。去除我们的这种烦恼。
面对五种人:
1身污口净
2身净口污
3身口皆污意稍净
4身口意三皆不净
5身口意业不作恶
面对这5种人分别用以下五种事物来比喻:
1粪扫衣
2草覆之深水池
3牛迹水
4旷野病人
5好池水
从而以这五种方法分别除去自己的烦恼。
故事出处:
小乘阿含部·第0538部中阿含经第五卷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正文内容:
有一天。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舍梨子告诉比丘们说:「诸位贤者们!我现在将为你们阐说五种除去烦恼之法。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好好的思念其真理。」
尊者舍梨子说:「那五种呢?诸位贤者们!
(1)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而口却为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到如此的情形时。假如会生恚恼的话。也应当除去(不可以看到这种人就起瞋)。
(2)有一种人。其口乃为不净行。而身为清净之行。如有智慧的人看见如此情形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就应当除去。
(3)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也不净行。然而其心有些清净。如有智慧的人看见此情形之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就应当除去。
(4)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与意也为不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见此情形之时。假如生恚恼的话。也应当把它除去。
(5)有一种人。其身为净行。口与意也为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到此情形时。假如也生恚恼的话。也应当把它除去!
(1)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为净行。如有智慧的人看见此情形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就应如何除去呢?
诸位贤者们!犹如阿练若比丘(都住于森林内。而不住于精舍内的头陀行者)。乃持粪扫衣(人家废弃于粪尘中的布片。把它拾来缝成为衣的法衣)那样。他看见粪堆中被人所遗弃的弊衣。或者有大便之污。或者有小便、涕、唾。以及被其余的不净之物所染污。看过此情形后。就伸左手去执持它。用右手去把它舒张(展开)。如果有不被大便、小便、涕、唾。以及其它不净之物所污的部份。或不会穿孔的部份。使把它裂取之(污损不堪为衣的。就废弃。可作材料的就取用)。
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如看见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而口却为净行。那么。你就不可以念他的身为不净行。你只要念他的口之净行就可以。
如果有智慧的人。假如生恚的话。就应如是的去除弃其恚恼(用这种方法去制止其瞋念)。
(2)有一种人。其口为不净行。身为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见此情形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应当要如何去除弃其恚恼(制止瞋念)呢?
诸位贤者们!犹如在林外不远之处。有很深的水池。被藁草所覆。如有人到这里来。此人正因极热而烦闷。也因饥渴而顿觉乏力。同时被风热所逼。就到池边。将衣服脱弃而放在于岸边。便进入池中。以两手拨开藁草。就放情恣意的在池中快浴。而念去其热。其烦闷。其饥渴。其顿乏。
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如看见有一种人。其口为不净行。而身为净行。则不可以念他的口不净行。你只要念他的身之净行就好。
如有智慧的人看见其情形时(口不净行)。假如会生恚恼时。就应该像如是的去除弃其瞋念!
(3)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身为不净行。口也为
诸位贤者们!犹如在四衢道里。有牛迹之水。如有人到这里来。此人正因极热而烦闷。也因饥渴而顿觉乏力。同时被风热所逼。看到有牛迹之水(牛趾踏过而
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如看见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也是不净行。而心却有少些的清净。则不
如果有智慧的人看见他的此情形。而生恚恼(瞋念)的话。就应该要这样的去除灭它。
(4)诸
诸位贤者们!犹如有人。远涉长途。在中途时罹患疾病。极困委顿。而独自一人。并没有伴侣的人。回顾后村。则已转远。而前村却还未到来。这时如有人来。住在于他的旁边。看见此过路的行人。远涉长途。在中途罹患疾病。极困委顿。独自一人。并没有伴侣。后村已经转远。而前村却还未到来。他如得有侍者的话。就会从回野(辽远的原野)中。带他到村邑中去给与妙汤药。以及补养的美食。也有好的瞻视者(看病、照顾等人)。像如是的话。此人的疾病。必定会得以差愈。所谓那个人。对于这位病人。极为有哀愍慈念之心。
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不净行。口与意也为不净行。
如有智慧的人看见此情形时。便作此念:这位贤者(习惯的称人耳)。其身不净行。口与意也不净行。但是不可使此贤者因为身不净行。以及口与意都不净行。就因此而身坏命终之后。趣至于恶处。转生于地狱之中。如果这位贤者能得善知识的话。就能舍身之不净行。能修身之净行。能舍口与意之不净行。而修口与意之净行。像如是的。这位贤者。由于身的净行。与口及意的净行。其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至于善处。乃会转生于天上。所谓那位贤者。为了这位贤者。极为有了哀愍慈念之心。如有智能的人看见时。假若欲生恚恼的话。就应用这种方法去除灭其瞋念。
(5)诸位贤者!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净行。口与意也是净行。如果有智慧的人看见时。假如生恚恼的话。应当要如何去把它除灭呢?
诸位贤者!犹如林外不远之处。有好的池水。其水清而又美。其渊源为平满。有青翠的草被在岸边。四周都为开华的树木。如有人到此处来。被极热而烦闷。又饥渴而顿觉缺乏。又被风热所逼。就到了水池之边。脱掉衣服而放在岸上。便进入池中。在池内恣意的快浴。而除弃了极热的烦闷。以及由于
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或者有一种人。其身为净行。口与意也为净行。而恒常的当念他的身之净行。他的口与意之净行。
如果有智慧的人。假若生恚恼的话。就应如是的除去他的瞋念。
诸位贤者们!我刚才所说的。就是五种除灭烦恼的方法。因此之故。在此阐说。」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5/148251.html
以上是关于「舍利弗」舍利弗教我们巧除五种烦恼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舍利弗」舍利弗教我们巧除五种烦恼;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