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安士全书白话解:六道中的人道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8 06:0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安士全书白话解:六道中的人道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安士全书白话解:六道中的人道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安士全书白话解:六道中的人道

《起世因本经》说:我们这个世界刚刚形成时。一切人类都从光音天降下。乘空飞行。不由母腹怀孕而生。等到吃了谷米以后。就有了筋脉骨髓。生成男女的形状。淫欲从此就产生了。

(按)人的种来自色界天。因此塑造天神的像。都如人类。

人由四种物质组成

世上的东西概括起来不过是地水火风四种。这就叫做四大。人就禀承这四大要素聚合而成形体。骨肉是地。涕泪痰涎是水。暖气是火。运动是风。

(按)把四大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两种说法进行比较。那么。五行多金木而少风。四大中地可以包括金木。五行少风就不能运动了。即使以五脏配五行。但五脏外的躯壳。似乎缺乏着落。因此。五行的说法不如四大的说法颠扑不破。

人类是四生六道中一种

四生是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人都是胎生。六道是指天、人、修罗、地狱、鬼、畜。人地道位在其次。

(按)人并不是一定胎生。因业力牵引。偶然的因缘而胎生。也不是一定为人。偶然因缘而做人啊!所谓李四张三。堕地时暂时的姓名。天宫地府。是人生瞬间的家乡。

人生有十时

《法苑珠林》说人身分为十个时期。一是薄膜时。二是水泡时。三是脓疱时。四是肉团时。五是四肢时。六是婴孩时。七是童子时。八是少年时。九是壮盛时。十是衰老时。

(按)前五时就处于母胎中来说。后五时就出胎以后的情形来说。

人面如地形

《起世困本经》说。我们这个世界大七千由旬。北阔南狭。因此我们的面形就如地形。

(按)北俱卢洲地形方。所以人面也方;东胜神洲地形圆。所以人面也圆;西牛货洲形像半月。所以这里的人面突而脑后平。由此推论。鸟住在树上。所以羽毛像树叶;兽走在草上。所以牠的毛像草的样子(这也是推究事物原理的学问)。

人有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色、声、香、昧、触、法。用眼观色。用耳听声。根尘相对。识存其中。

(按)同是六根。凡夫用它就成为六情、六入、六受、六爱、六贼。如果菩萨用它。就变为六神通了。这样我们难道还不了悟天人视水为琉璃、饿鬼则视水为脓血的道理吗?

人须知十二因缘法

《法华经》说:无明缘行(无明指前世无始以来的烦恼痴暗。缘指生。行指所造的业。前世因为愚痴昏暗。所以造业)。行缘识(识是初起妄念。想要托母胎)。识缘名色(名色指初托胎后。六根成为神识与物质的混合体形态)。名色缘六入(有六根生。将来必有六尘相对。所以叫做六入)。六入缘触(三、四岁时。对尘无知。所以仅叫触。即对六尘的感觉)。触缘受(受指五、六岁后至十二、三岁能因好恶刺激而有苦乐的感受)。受缘爱(爱指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贪着声色六尘而起爱心)。爱缘取(取指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因贪爱而生执着心。驰求不息)。取缘有(三界叫做三有。既有善恶境界。来世必因善恶业力牵引而报应。再轮回生死)。有缘生(生指未来之世将再生六道)。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老死指将来老而复死。忧悲苦恼永远没有穷尽)。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按)只知道身体是母亲所生。却不知父亲也有分。这是小孩。只知道身体是天地父母所生。却不知因前世业缘而来。这是庸夫。我最不喜欢天生圣人的说法。如果天

佛学常识视频

果然能生圣人。就应当常常生圣人。既然已生尧舜。为什么又生桀纣?如果不能禁止生桀纣。那么也不能保证尧舜必出。怎么能说天地能生人呢?娶小妻的。是为了想尽办法来求子。却很难求得子;私奔在外的。只害怕怀胎。却偏偏怀了胎。这样看来生育不仅仅是父母的原故了。有缘则聚。不想怀胎也会怀胎;无缘则散。想求子也求不到。

人寿有古延今促之异经说:增劫的时候;从人寿十岁开始。每过百年。各增一岁。这样增加上去。至八万四千岁而止。以后进入减劫。每过百年。各减一岁。这样减下去。到十岁时停止。十岁以后。又进入增劫。犹如日长日短。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按)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出世。所以周成王、康王的时代。满百岁的很多。例如周武王九十三岁。周文王九十七岁。唐虞时代。在周文王以前千多年。又应当增十多岁。所以禹寿一百零六岁。舜寿一百一十岁。尧寿一百一十七岁。帝

佛学常识 太虚 pdf

喾在位七十年。他的寿命可以推知了。颛顼在位七十八年。比帝喾又增加了。少昊在位八十四年。比颛顼又增加了。黄帝在位百年、比少昊又增加了。炎帝在位一百四十年。比黄帝又增加了。伏羲前有因提纪、循蜚纪、叙命等纪。到人皇氏。不知几十万年。所以人皇兄弟九人。合四万五千六百年。到地皇、天皇。又不知多少万年。所以兄弟各一万八千岁。这些事实流传史册。彰着可考。后儒看见几万年的说法。认为荒唐。全部删去。真是知识浅薄啊!当时作史的人。记载流传下来的这些史实一定不会没有根据。孔子生于周衰之时。还看见了史氏遗留下来的许多残缺文字。难道唐虞以前的史臣。会随便地把没有根据的语言记载在正史吗?唉!没有看清熊的全貌。就说看到一只三脚鳖。不是原物有什么大惊小怪。而是学识不足啊!从周昭王到今天。又经过三千年了。又应当减三十岁。所以看今天年高的人。大致以七十为上下。博览群书。才知道佛讲的话。都有应证。韩愈《谏迎佛骨表》说上古没有佛反而寿命长。后世有佛反而寿命短。他哪里知道现在正处在减劫的时候啊!人寿八万岁时。五百岁才婚嫁。周初的制度。三十才成家。今天则年未成童。就恋美色;束发小子。口出秽语。

人身有古大今小之殊

人寿进入减劫时。每过一百年。身体就短一寸。千年就短一尺。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身都长八尺(佛的化身一丈六尺)。今已过二千多年。应当短去二尺。所以今天的人。大多数都在六尺上下。总之。寿增则身体随之而大。寿减则身体随之而小。到出现疾疫灾害后。寿命更短。身形更小。有的二搩手(搩。以手量物。或作桀)。有的三搩手。所吃的东西。以荑稗(稗子草类)当上等好货。所穿的东西。以人发衣服当上等好货。生活用具。都作刀杖的形状(今妇女簪珥已有作刀斧形状的。此即是杀心的体现。译者补注)

(按)有人发现隋唐以前的古墓。见骨头粗大。比今天人骨长二尺左右。曾经考证《天人感通记》说。蜀都旧址本在青城山上。今天的成都是大海。以前迦叶佛的时候。有人从西耳河(洱海。在云南省大理县)边回。船到现今成都的地方。看见海上奔过一只兔子。就拉弓去射。不知兔是海神。大怒。就踏翻了船。使沙子堵塞了河道。变成一片平地。以后晋朝时候。有个僧人路过。看见地上多裂缝。就挖开来。找到人骨船底。骨都长达三丈多。因为迦叶佛时。人的寿命都是两万岁。又曾读《孔履记》。孔子的鞋子相当今天官尺一尺三寸。那么孔子的脚决不是今天人的脚了。又曾读《周礼》说。斧头的柄长三尺。棋子的直径三寸。要拿这么大的东西。那么古人的手就不是今天人的手了。由此推之。服物器皿凡在百年前的。一定比今天大。难道不是身形渐小物也随之而小吗?

人福有古重今轻之验

人惟有德。才能有福。寿减之后。一切都减。德渐薄。福渐少。简略来说。七宝渐渐隐没。五谷渐渐歉收。衣食渐渐艰难。容貌渐渐丑陋。天资渐渐昏愚。精神渐渐衰弱。风俗渐渐骄慢。六亲渐渐不和。赋役渐渐繁重。水火盗贼灾害渐渐繁盛。佛法濒渐衰落。善人渐渐衰残。真儒渐渐稀少。谤佛之人愈来愈受到推祟。富人渐渐悭吝。

[按]世间文字之书。有时不能验证。如果出自佛典。就字字有证。例如夏商周三代。都使用黄金白玉。动不动就以百双万镒来计算。没有纯用白银的。到了汉后就间或用白银了[桑宏羊甚至以白银铸钱]。但「夜光之璧」、「照乘之珠」这些宝物。小国都有。不像今天少见。今天用低等银子的

你应该知道的佛学常识

。多掺和纯铜在内。这是白银不多。以铜弥补。这不是七宝隐没的应验吗?[古人所说白金是百锭金。汉文帝说:百金是十家中等人的产业。苏子说:兴师十万。每天花费千金。如果一金只作一两。则汉代中等人的产业只有十两。一个士兵的粮食武器等。每天只用银一分了。有这样的道理吗?]周朝时百亩田只相当今天二十二亩。这二十二亩的收入。上等农夫可吃九人。古人每餐要吃ㄧ斗米。一人一年的粮食大约今天七十多石。九人应有六百几十石。所以每亩可收获米三十石。我小时候还看到。我家乡

佛学常识清净微妙法

每亩收白米三四石。自康熙癸亥年后。凡从前收三石多的。都收不到三石了。这不是五谷歉收的应验吗?[隆万年间。有人修理昆山荐严禅寺。挖出瓦间所塞稻草。还是唐朝遗留下来的。它的穗有尺多长。估计收入。每亩一定有十多石。今天的稻穗。已经不满四寸了。]古时候国家没有十年的积蓄。就叫做不足;没有六年的积蓄。就叫做急。汉唐盛世时。还可与往年「不足」相比。今天则想求「急」都不可能了。这不是衣食艰难的应验吗?古时候以王公的尊贵身份。还与山野人士来往;以卿相的尊贵身份。出外都不坐车。今天则刚一上任。便藐视老朋友;芝麻小官。乘车顶盖。这不是民俗骄慢的应验吗?古时候高僧见天子不称名。皇帝下诏必称高僧为师。唐太宗叙三藏圣教。非常钦崇。玄奘法师逝世。高宗对左右的人说:「我失国宝了!」停朝五日[见《高僧传》]。中宗景龙二年。派高安令崔司思亮迎接僧伽大师到京城。皇帝与百官都自称弟子[出《金汤篇》及《佛祖统纪》]。高宗显庆元年。命天下僧尼有犯国法的。都以僧律处理。不能与民同科[见《唐书》]宋真宗时。下诏天下避志公禅师的名讳。只称宝公[见《志公禅师后行状》。是张南轩父亲忠献公所撰]。宋朝太祖、太宗。真、仁、高、孝。都弘扬佛法。有时驾临佛寺。有时内宫问法。成为丛林盛事。今天的人傲慢无礼。许多人看见佛像不参拜。遇见高僧不作礼。这不是佛法衰落的应验吗?孔子立教。只贵实践。不重口舌。严格要求自己。薄于责人。孟子批评杨墨是万不得已。就像大黄巴豆。良医偶然用它。不是天天必须的东西。今天则白衣小子。只拾几句谤佛俗语。就自称程朱再出。黄口儿童。只有一种夸大习气。动不动就自树一家。自我炫耀。这不是真儒稀少的应验吗?仅举此几例。其余可推知。

人死有六验

想要知道死后投生到什么地方。只观察临终时身体热的地方。如果从下面先冷。暖气上升到头顶上的人。是证果往生的人。一定是出了生死轮回。聚在眉间额上的。就投生于天道。聚在心上的。就投生人道。如果从心上先冷。暖气聚到肚子上。就投生鬼道了。聚到膝上的。就投生畜生道;聚在脚底的。就投生地狱道。

〔按〕人的前世。或从天上来。或从人中来。或从异类中来。或从修罗、饿鬼、地狱中来。只要察其相貌、身形、语言、动静。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因文字太多。在这里就不详细记载了。

判断

佛学常识答问

自己是哪一道众生投胎转世

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1384.html

佛对外道说:六道众生转生人道后的性情与习气

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32402.html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19/19346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安士全书白话解:六道中的人道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安士全书白话解:六道中的人道;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71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