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金刚经」《金刚经》知识9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8 04:1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金刚经」《金刚经》知识9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金刚经」《金刚经》知识9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金刚经》知识9

心病:从庄严佛土在心中。精神病人也是自己理解为别人要攻击自己的。但是别人并没有这个意思。都是自己心里想的。你自己心里想别人对我很好。怎么还会想别人会害你呢?怎么还会想报复呢?所以说庄严佛土在心中。

至虚极。笃静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空无自性。若凡人可以知道这个(若见诸相非相)。就见到如来了。

第九品:一相无相分——唯一的相是没有相。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心有住即为非住。非住就说明了未来的事情总是不可预知的。可参考我写的“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这句话说明了须菩提长老真证得了阿罗汉果。因为

什么是佛学常识

法尚应舍。长老舍了法。所以证得了。罗汉本就不生不灭是空的。并不需要什么法来证。

妙行无住分——非礼勿视很难做到。但止住这个非分的念头之后也很美。无住这个想看的念头。止住了这个想看念头就没烦恼了。就很美。

我心情由我不由他。

无明烦恼——不明不白的烦恼。

今天体会到了“清净心则见实相”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须陀洹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才叫须陀洹。因为不住。所以才不自满。不自满所以时

佛学常识什么是佛教

时警惕小心。又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佛祖不住相才能是如来。

无所住而生其心——万物自有义意。这个义意就是自己的性。正如那句诗写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只有放下自我才能体会万物的义意(真理)。

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佛应该不离众生的烦恼。

现在心不可得——我现在生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心。瞬间生出八万四千烦恼。还不是须陀洹。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还可以说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万物相生相克。到头来就是一场空。

我空无自性自然把精力集中在别的问题上。又因为我空无自性所以我没有把柄(敌人)。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句话的意思也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好比念念相续。终是看不透)。既然相都是虚妄。那么有为的结果到头来也是一场空(好似众生到头来都会坏掉)。这句话的意思还与另一句话的意思相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世尊无所说法是因为: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恨佛法的就看破吧!佛祖是没有说法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泡影存在极短的时间。这说明了现在心不可得的道理和有为法存在极短的道理(有为法就是现在心不可得。存在极短)。就像做坏事。只能贪得一时之乐。但做好事虽然一时辛苦。但能得到长久快乐。

静观其变。

无为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规律来做事。而自己并不作为。以其不自生而能长生。

莫说佛没有功德。万物皆有佛性(可从如来如如不动的自性知道)。正因为随随处处是如来。我们才感觉幸福。还有佛祖帮助了无数众生解脱。这样佛的功德是无法比喻的。正因为如此侮辱佛的人是要受地狱罪的。

如果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还说出了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还说出了不要好色。还说出了色空不二的道理。

明心见性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明心见性也是空的。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若如来具足三十二相见(太狭隘)是不能说明众生都具有如来本质的。

究竟无我就是顺应天道做事。佛祖说的顺应因缘做事。因为不随意做事而顺应天道。故而能成就自我(以其不自生而能长生)。这个无我的我也可以理解成无“五蕴六尘”这个我。

是清净心则见实相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清净心自然无所住。无所住自然而生清净心。清净心思考符合大道的清净无为。

庄严佛土在心中。不论环境是好是坏。其实庄严一直在心中。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炼庄严佛土。

我们不应该说佛法在1万年后会消失因为——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能代表未来心。未来我们终究不知道。所以我们也应该心无所住。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相生的心是清净心。是清净心则见实相。见实相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事情解决了就看破了。看破了就放下了。放下了就是空。这是金刚经破万相的原理。

不住相布施就是不要求回报的布施。因为他不住相(不住相就是看透所有相到头都是空的)。

若心有住即为非住(因为我们永远也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只有不动任何妄念。下一秒也才是不动任何妄念)。所以佛祖看透后就如如不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道看不见。只能感觉到(佛说的)。道就在身边。大道化为万物。大道平易近人。所以才容易被人接受。就好似众生皆有佛性。这是道和众生的共存性。

大道本空。和人性无我无为相呼应。

法尚应舍。不生法相。为什么?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相也是变化无常。住也是非住。这包含了佛祖融会贯通又变通的思想。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相由心生。三世之心不可。故相皆是虚妄。

一分钟教你学佛学常识

婆娑世界乐。乐在是婆娑。佛不离众生苦。婆娑是我受苦的地方也是我成道的地方。好比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能讨厌这个地方吗?

奈得了平凡。就是不平凡的自己。感谢不平凡的自己。

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好坏是相对而言。其实并无好坏、美丑。法也是。所以法尚应舍。

五毒心佛学常识

祖为何说自己“无得无说”——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来看空了或者从长时间来说法也是不能久住的)。如来如如不动于法不说断灭相(就好比不说美丑只说法尚应舍)。

世事无常就是世间最常见的事。

现在之心不可得。因

佛学常识普及

为你的心并不是众生的心。众生的心皆不一样。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1/211250.html

以上是关于「金刚经」《金刚经》知识9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金刚经」《金刚经》知识9;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62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