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且说佛陀灭后。后世不见报身真佛。那时优填王因思念佛陀。就用旃檀香造佛像。视同真佛供养。为佛像肇始。为后人带来忆念追思之需。《圆觉经》说:“若复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故今佛弟子皆以佛像做礼拜、供养、观想之修持所用。佛经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诸经典中。常赞礼拜、供养佛像之功德利益。因之佛教徒遵循已久。
何以拜佛有如是功德感应等事。就佛之行持证悟。非常人所能行。由因地至果位历经修行。已入不生不灭无余涅槃之大光明藏。故于一一拜中。佛光注照。黑去暗除;恶业即化。障碍何有?佛表光明。业表黑暗。拜佛乃引佛之光明。破除自己业的黑暗。如一室之黑暗。以一烛光尚可破除。况佛遍照。暗破无余。佛像巍巍功德。世俗凡夫以及诸般外道。自不能理解。
修行人静坐参禅、或观想、或念佛、或持咒既久。当起而经行、或拜佛。五体投地。诸环百节。千筋万络。
复次。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若行者拜。只一见此形好佛相。自心如是严饰。等无差别;此刹那间。面
普贤菩萨曾发过十个大愿。称做十大愿王。过去、现在、未来行菩萨道者。皆依此十大愿王而得成就无上菩提。可见其行愿功力之深切久远了。在十个大愿中。头一个大愿就是“礼敬诸佛”。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对礼敬诸佛之功能详加阐释。佛是人天之师。虽具高至无色界之非想非非想天。乃至诸天、仙人、梵王、帝释、人及非人都要向佛礼拜。足见拜佛一定有很大的好处。我们于诸种佛相之前。顶礼膜拜。虔诚倍加。如面圣容。如佛亲临。做此思惟。当受法益。文殊大智有礼佛之偈。今录于下。凡礼佛依此佛作观。获益难思。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如来涌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皈命礼。”
如是拜。如是观;当拜佛时。只求一心直下观拜下去;起观行时。住心一处。观主体的我与客体所礼的佛皆入大般若智性空觉海之中。化自他。绝对待。自他无二。主客一如。于此性空寂照之中。缘起观行。豁然朗现之中。庄严道场若帝释天珠。弥布虚空。每宝珠上。十方诸佛坐莲台。放大光明。佛光、珠光相映成趣。大般若光打成一片。再观自身所化与诸佛涌现等同。自身一一于如来前接足顶礼。如是作观拜佛。为理事圆融拜佛。其功德实不可思议复不可说矣。
当拜佛时。只求一心莫因旁人讪笑。而起自卑;更由我慢不躬顶拜。此等即失其利。应知我为佛子。面佛顶礼。佛所制仪。非不见我人对待。更应观礼拜于法性之中。周遍法界。礼十方一切诸佛。更当思惟。非此时应遍体诸佛。往昔历劫早经遍礼诸佛。尽未来际也当遍礼诸佛。如是作观。是真佛子。功德难宣。
又有人妄说拜佛、菩萨圣像。不能抬头观看。此是不明法理。以讹传讹。
前已略述。此段提出紧要处。凡所有相。皆含有性。佛相虽然如是。有情无情莫不如是。凡夫拜相不拜性。圣者礼性不礼相。凡夫身拜心不拜。圣者心拜身不拜。惟大智者。拜而无拜。无拜而拜。身心不二。性相一如。故以外在佛相。依之礼拜。而引内里佛性。我内里佛性成就。则我外在佛相必然具足。一切外相为内性之表彰。一切内性皆外相之含蕴。此凡夫依佛相礼拜。正是依此法修行;若修行人礼拜到佛相与自性打成一片。豁然相我一体。无二无别之时。自会妙处。那“山河大地无非法身。翠竹黄花皆是般若”;于此中立。拜与不拜。皆成戏论啦!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23805.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