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8 00:4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佛诞日是佛教的一个重大节日。与七月十五日自恣日一起历来被称为“佛欢喜日”。历史上。寺院内外于此日往往举办大型的庆祝仪式。比如浴佛、行像、放生、供灯、斋戒等(详见浴佛、行像、放生诸条)。明清以来。寺院于佛诞日举行佛诞仪。

「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相传二千多年前。在喜玛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特附近。有一个名叫拘萨罗属国的迦毗罗卫国。这个国家是释迦族居住的地方。他们是古印度时期著名王族懿师摩王(汉语“甘蔗王”)的后裔。当时的国王名首图驮那(汉译“净饭王”)。妻子摩诃摩耶是与迦毗罗卫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按当时风俗。妇女怀孕后必须回娘家生育。摩耶夫人临产前回娘家。途中在蓝毗尼园无忧树下生下了太子悉达多(汉译“成就者”)。因为释迦族姓乔答摩。所以太子全称为乔答摩·悉达多。传说。太子诞生下地。就不须别人扶接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位太子就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佛教将佛祖在无忧树下降生之日称为佛诞日。

关于佛诞日的具体日期。虽然在印度南、北传的《佛传》里都有明确记载。但说法不一。《大唐西域记》卷六、卷八曾述上座部和诸部所传的不同。另外。在诸多佛教经典中。关于佛诞日的说法亦多有出入。《长阿含经》卷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佛本行集经》卷七、《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二。定佛诞日为二月八日;《修行本起经》卷上。记载佛诞日为四月七日或四月八日;《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异出菩萨本起经》、《佛所行赞》卷一、《十二游经》、《灌洗佛形像经》。定佛诞日为四月八日。纵观我国历史记载。北朝多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日;自南朝梁经唐至于辽初。大抵定为二月八日;宋代南方用四月八日。北方却改为十二月八日(腊八);元代以来。南北趋于统一。均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日。而南传、藏传佛教则历来以公历五月的月圆日(相当于我国农历即月之十五日)为佛诞日。并且于1954年在缅甸仰光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上。定此日为“世界佛陀日”。因此为了既尊重我国的历史传统。又体现佛法的庄严

佛学常识指什么

性和一致性。我国各大寺院除了仍以农历四月八日为佛诞日外。自1990年起。增加每年公历五月月圆日为佛陀吉祥日。

佛诞日是佛教的一个重大节日。与七月十五日自恣日一起历来被称为“佛欢喜日”。历史上。寺院内外于此日往往举办大型的庆祝仪式。比如浴佛、行像、放生等(详见浴佛、行像、放生诸条)。明清以来。寺院于佛诞日举行佛诞仪。晚近通行的佛诞仪则如下:

众集大殿。唱“宝鼎爇名香”香赞。主法拈香礼拜毕。大众合掌唱、诵《圣无量寿光明王咒》三遍。主法居中跪下。监院(或斋主)居后跪下。押磬。悦众白:金钟才叩。绕龙象一班齐;梵音演处。祝如来之圣寿。维那跪呼:哇地一声。尘刹国中现妙相。周行七步。(众接)人间天上独称尊。(维那呼)偏设六度慈航。(众接)拔济众生苦恼。(维那呼)仰叩洪慈俯垂明证某寺。(白)当代住持宏法沙门。(众接)监院比丘等(引磬二下。维那呼)于今某年四月初八日恭逢世尊降诞良辰。云集僧众。登临宝殿。讽演秘章。(众接)称扬嘉号。(维那呼)所集功勋。端为庆祝南无娑婆教主。(众接)释迦如来。(维那呼)释迦如来。(众接)释迦如来。(维那呼)本师释迦如来。(众接)金莲座下。(维那呼)伏愿扇慈风于末世。揭慧日于中天。百亿山河。(众接)全彰法王妙相。(维那呼)大千刹海。灌沐我佛金身。指出本有菩提。(众接)圆成众生种智。(维那呼)仰劳大众。称念金刚无量寿。(主

佛学小常识净虑空文化

法等皆起。悦众押磬举)护国仁王菩萨摩诃萨。接《楞严咒》从“萨怛他”起。念毕接《心经》。接“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三称。唱《佛宝赞》。接《赞佛偈》。众齐称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号绕行归位。拜愿。宣疏。三皈依毕。

明清以来。除在寺院举行佛诞仪另外还形成了一些与佛诞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食结缘豆是明朝开始的一种风俗。明朝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云:“四月八日舍豆儿。曰‘结缘’。……先是。拈豆念佛。一豆号佛一声。有念豆至石者。至日(四月八日)熟豆。人编舍之。其人亦一念佛啖一豆也。凡妇不见容于夫姑婉若者。婉妾摈于主及姥者。则自咎曰:‘身前世不舍豆儿。不结得人缘也。’”可见明代民间已有食结缘豆之风俗。此俗至清代而大为流行。据《余墨偶谈》称:“京都浴佛日。内城庙宇及满洲宅第。多煮杂色豆。微漉盐豉。以豆萝列于户外。往来人撮食之。名‘结缘豆’。”另据查嗣琛《查浦辑闻》记载:“四月八日。都人煮豆。任人掬取之。谓之‘结缘’。”可见清代食结缘豆之俗在民间流行之盛。甚至发展到了“任人掬取”的程度。食结缘豆之俗主要流行于都城北京。

举办善会。这是清代时兴的一种佛诞日新风俗。善会亦称斋会。即由僧家作主人。邀请善男信女在佛诞日这天到寺内来吃斋。这个风俗本与佛诞日无必然联系。实际上是寺院举办的一种旨在集资募捐的活动。不过是以四月八日佛诞日为借口罢了。但此俗风行甚盛。北京俗曲《阔大奶奶出善会》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风俗。曲中说:“这一天正是四月初八日。庵观寺院都办佛事。尼姑庙里摆席筵。请的是些大门子。指佛吃饭。赖佛穿衣。叫下了学号徽班儿一台戏。善会办的出奇。”这种善会有三个特点:其一。客人要在寺院里吃两顿饭。早饭与中饭。“早饭吃些。不过是点景而已。嗽口喝茶”。到了中午。再“重新入座。摆酒安席”。其二。要请客人看神戏。先“参拜佛像。瞻仰神祇”。然后。“归座安席”听“三出神戏”。戏是由戏子“呈上戏单”。由客人自点。其三。请吃饭。看戏的目的是要客人捐款出份子。称作“布施”。善食既以集资募捐为目的。寺院请客自然注重大户。不过一般群众亦在参加善会之列。一般群众“施财”往往称为“凑份子”。钱叫“会印钱”。这些凑份子的人被称作“善台”或“猴头”。在佛诞日举办善会。已难以体现纪念佛祖之初衷。而且因为它以集资募捐为目的。亦诱发出许多弊端。这一问题。清代已为人们注意。《风俗门》引《京都竹枝词》云:“堪笑时逢芍药开。上方善会请将来。禅堂酒肉公然吃。二百猴头是善台。”注云:“名曰斋。其实则荤菜、烧酒、切面。赴会者名为善台。不过制钱二百。携去便吃面矣。名曰‘会印钱’。近日皆呼之为猴头。不知何解。可笑。”

浴佛节的由来

两千年前一位太子。为了解开轮回之苦。舍弃了王位。试图让所有的生命都能得到永恒的快乐。让他欣慰的是得到快乐的条件其实每个人都具备。让他担忧的是阻碍快乐的却是每个人的心魔。为了调伏心魔佛陀传承下了佛法。

他圣诞之日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浴佛又称灌佛。在古印度原始佛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溯其来

佛学常识 为何要上香

源。大而言之。其源乃在古印度的社会风俗之中。小而言之。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传说之中。从大的方面看。浴佛似乎是从古印度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的。据载。当时流行的婆罗门教即行一种浴像的仪式。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使人精神清洁。浴佛的起源可能与此有关。从小的方面看。浴佛是由一个重要的佛教故事演化而来的。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之时。路经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诞生了悉达多太子。此时。难陀和优波难陀龙王(另一说称有九龙)吐清净水。灌太子身。这一历史传说在古印度时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出土的佛传雕刻。都有反映这种情景的构图。这一传说可能直接导致了浴佛仪式在我国的流行。因为。我国后世浴佛往往是在佛陀诞生之日举行。

浴佛在古印度即相当流行。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灌沐尊仪章》卷四记载道:“大师虽灭。形像尚存。翘心如在。理应尊敬。……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于禺中之时。授事便呜楗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槃。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而揩拭之。然后安置殿中。布诸花彩。此乃寺众之仪。……大者半月、月尽合众共为;小者随己所能每须洗沐。斯则所费虽少。而福利尤多。”随着佛教的传入。浴佛仪式亦很早就开始在我国流行。据《吴书·刘繇传》卷四附记笮融事迹说:“笮融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漕运。……乃大起浮屠祠。……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这样大规模的佛教仪式场面大概就是我国“浴佛会”早期的盛况。

在佛教的流播过程中。浴佛逐渐流行于朝廷和仕宦之间。到了两晋南北朝时代。趋于普及。据《高僧传·佛图澄传》卷十载:“石勒诸稚子。多在佛寺中养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诣寺灌佛。为儿发愿。”《佛祖统纪》卷三十六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条亦称:“四月八日。帝于内殿灌佛斋僧。”另据《宋书·刘敬宣传》卷四十七载:“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下自胜。”上述记载表明。这段时期浴佛仪式在我国境内各民族当中均已相当流行了。

我国浴佛的日期。古来即有多种的说法。在古印度。浴佛并不专在佛诞生日举行。例如唐义净所译《浴佛功德经》即只称日日澡沐尊仪。可获得大利益。并无固定日期。浴佛传入中国。情况则有所变化。逐渐固定在佛诞日浴佛。赞宁于《僧史略》上“浴佛”条曾解释道:“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为佛生日也。”但关于佛诞日。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古印度亦因传承不同而有不同规定。因此。浴佛时间亦有多种规定。仅从我国历史的记载来看。情况就相当复杂多变。后汉时笮融的浴佛日期未见明记;北朝多于四月八日浴佛。(在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的诸多写卷。均明确四月八日为佛诞日)而自梁经唐至于辽初。又大抵在二月八日;宋代北方改用腊八。南方则用四月八日。据梁代《荆楚岁时记》记载。二月八日为佛诞日;《续高僧·释玄琬传》卷二十二说:“琬以二月八日大圣诞沐之辰。追惟旧绪。敬崇浴具。每年此日。开讲设斋。大会道俗。”另《辽史·礼志》卷五十三记载。辽时以二月八日为佛诞日。至宋代。佛诞日多定为腊月八日。宋赞宁《僧史略》卷上“佛诞生年代”条称:“今东京(宋都开封)以腊月八日浴佛。言佛生日。”但也有称腊月八日为佛成道日而浴佛的。如宋《丹霞淳禅师录·腊八上堂》说:“屈指欣逢腊月八。释迦成道是斯辰。二千年后追先事。重把香汤浴佛身。”而宋代在江南一般又多以四月八日为佛诞浴佛之日。据《岁时杂记》称:“诸经说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为多。……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今但南方皆用此日。兆人专用腊月八日。近岁因圆照禅师(1020-1099)来慧林(禅院)。始用此日行《摩诃刹头经》法;自是稍稍遵(之)。……其后宋都开封诸寺。多采用四月八日浴佛。”另《东京梦华录》卷八亦说:“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及至元代。著名的《幻住庵清规》和《敕修百丈清规》均定四月八日为释迦诞辰。这样中国佛教才算有了统一的浴佛日期。

关于印度浴佛的方法。宝思惟译的《浴像功德经》记载得最为详细清楚。该经称:“若欲浴像。应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白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以如是种种妙香。随所得者。以为汤水。置净器中。先作方坛。敷妙床座。于上置佛。以诸香水次第浴之。用诸香水讫。复以净水淋洗。其浴像者。各取少许洗像水。置自头上。初于像上下水之时。应诵以偈:‘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

我国寺院浴佛去唐以前的仪制已难查考。唐代流行的仪制。由于会昌法难也已失传。现存唐《浴像仪轨》(见《续藏》第二编第九套第四册)是唐慧琳为了改革我国传统四册浴佛仪制。根据古印“僧园每日浴像”。结合偈、赞、密咒等所写出的构想。因与我国流行的仪制意义不同。没有获得推广。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报本章》卷二的“佛降诞”条中。对浴佛仪制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广为奉行。该条称:“至日(四月八日)。库司严设花亭。中置佛降生像。于香汤盆内。安二小杓。佛前敷陈供养毕。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诞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宝香。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上酬慈荫。所冀法界众生。念念诸佛出现于世。’次说法竟。……领众同到殿上。向佛排立足。住持上香三拜…住持跪炉。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宣疏毕。唱浴佛偈。”(偈见如上《浴像功德经》)一面反复唱偈。一面让僧众浴佛。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回向于无上的佛果菩提。明清两代的浴佛大抵遵行《敕修百丈清规》中的仪制。但亦有所删改。比如按照《敕修百丈清规》的规则。寺院在浴佛的当天。有煎“香汤”和造“黑饭”供众的习惯。而到明清时则渐不通行。然而。虽说《敕修百丈清规》有很大影响。但有些寺院的浴佛方法还是与它的规定有所不同。大致说来这些寺院浴佛更侧重于法会的仪规。具体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恭迎佛像。佛诞之日。僧众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序位次分班而立。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后。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礼执引磬。二执事托香盘。主法僧居后。侍者随行。同声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像从经楼上迎到大殿中。主法僧上香、展具、顶礼三拜。大众一起唱赞:“稽首皈依大觉尊。无上能仁。观见众生受苦辛。下兜率天

佛学基础 佛教常识6

宫。皇宫降迹。雪岭修因。鹊巢顶。三层垒。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觉尊。不堕沉沦。”第二。安座沐浴。大殿钟鼓齐鸣。主法僧将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后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九拜。大众同念《沐浴真言》。三称“南无香云盖菩萨”。然后唱赞:“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中。”第三。祝圣绕佛。主法僧闻磬声顶礼三拜。恭说颂词。大众同唱《佛宝赞》。接唱《赞佛偈》:“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再唱:“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唱毕开始绕佛。边绕佛。边称念:“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第四。回向皈依。绕佛后归本位。先念《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唱《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浴佛法会功德圆满。引磬声起。大众齐唱:“浴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现在。于佛诞日举行浴佛法会已成为我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庆祝仪式。并深入于民俗当中。

“浴佛”步骤:

因各寺院的浴佛方法有所不同。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

「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

第一。恭迎佛像。佛诞之日。僧众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序位次分班而立。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后。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礼执引磬。二执事托香盘。主法僧居后。侍者随行。同声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像从经楼上迎到大殿中。主法僧上香、展具、顶礼三拜。大众一起唱赞:“稽首皈依大觉尊。无上能仁。观见众生受苦辛。下兜率天宫。皇宫降迹。雪岭修因。鹊巢顶。三层垒。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觉尊。不堕沉沦。”

第二。安座沐浴。大殿钟鼓齐鸣。主法僧将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后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九拜。大众同念《沐浴真言》。三称“

佛学常识入门电子书

南无香云盖菩萨”。然后唱赞:“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中。”

第三。祝圣绕佛。主法僧闻磬声顶礼三拜。恭说颂词。大众同唱《佛宝赞》。接唱《赞佛偈》:“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再唱:“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唱毕开始绕佛。边绕佛。边称念:“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四。回向皈依。绕佛后归本位。先念《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唱《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浴佛法会功德圆满。引磬声起。大众齐唱:“浴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浴佛作用

1、浴佛是藉外在的佛来洗涤我们内在的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来的清净法身。

2、除缅怀佛陀之外。就是要我们净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脱七世父母及累劫怨亲眷属早离厄难。使法界六道众生出离苦海。

3、今日社会人心不古。平常我们身体脏了可以用水洗净。衣服脏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污秽黑暗。则要用佛的法水洗涤。故举行浴佛法会。实际上是籍此来洗涤我们的心灵。

4、浴佛是提醒我们时时保有一颗清净心。透过浴佛节观照自己内心是否清净。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2/224976.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图解佛诞日、浴佛节的详细由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48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