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7 10:4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说僧过恶犯大重罪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刍(比丘)。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八部众名略)、人、非人等。作善知识。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刍虽非法器。而剃须发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圣贤;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槃正路。是故。依我(佛)而出家者。若持戒、若破戒。下至无戒。我尚不许转轮圣王及余国王诸大臣等。依俗正法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后略)。

“如是破戒恶行苾刍。一切白衣(信众居士)皆应守护。恭敬供养;我(佛)终不许诸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萎悴。

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苾刍。

犹胜一切外道众。

“(前略)佛告尊者优波离言:我终不许外道、俗人举苾刍罪。我尚不许诸苾刍僧不依于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何况驱摈?……当知有十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诸有智者。皆不应受。何等为十?

一者不和僧众于国王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二者不和僧众于梵志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三者不和僧众于宰官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四者不和僧众于诸长者、居士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五者女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

佛学常识日期

举破戒苾刍。

八者众多苾刍、苾刍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刍。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诸有受者。亦得大罪。”由此可知。非但在家信众说比丘过恶。犯大重罪。必受恶报;身为出家僧众。说比丘过恶。也是同样犯大重罪。因此。佛陀为了避免缁素造口业。特别教戒僧众。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说比丘过恶。”

戒经《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说:“为大护佛法故。若向白衣(在家信众)说比丘罪恶。则前人(信众)于佛法中无信敬心;宁破塔坏像(此极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说比丘过恶(是非)的人。其罪业超过毁破“佛塔”和“佛像”的重罪。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五。佛陀告诉文殊菩萨说:“(前略)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中略)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恒河沙等诸佛塔庙。破坏焚烧。文殊师利!若复有男子女人。于信大乘菩萨众生。起嗔恚心骂辱毁訾。文殊师利!此罪过前。无量阿僧祇。何以故?以从菩萨生诸佛故;以从诸佛有塔庙故;以因佛有一切世间诸天人故。是故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诸佛如来。若有供养诸菩萨者。即是供养三世诸佛。毁訾菩萨。即

佛学常识开示短句

是毁訾三世诸佛。”此中所谓菩萨。是指修学大乘佛法的人。

《华手经》卷七说:“佛告舍利弗:若人障碍坏菩萨心。得无量罪。如人欲坏无价宝珠。是人则失无量财利。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则为毁灭无量法宝。(中略)舍利弗!譬如有人坏日宫殿。是人则为灭四天下众生光明。如是舍利弗!若人坏乱菩萨心者。当

佛学常识 豆瓣

知是人则为毁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大法光明。……当知破坏菩萨心者。则得无量无边深罪。

“舍利弗!如人恶心出佛身血。若复有人破戒不信。毁坏舍离是菩萨心者。其罪正等。舍利弗!置是恶心出佛身血。我说具足五逆重罪;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其罪过此。何以故?起五逆罪尚不能坏一佛之法。若人毁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法。舍利弗!譬如杀牛则为已坏乳酪及酥。如是舍利弗!若人破坏菩萨心者。则为断灭一切佛慧。是故舍利弗!若人破戒不信。呵骂訾毁坏菩萨心。当知此罪过于五逆。”世间若无僧众则无佛法。所以说僧众是非者。其罪业无量无边。

《谤佛经》。佛陀告诉不畏行菩萨说:“(前略)尔时彼长者子。说彼比丘毁破净戒。彼(长者子)恶业报。九十千年堕大地狱;于五百世。虽生人中。受黄门身。生夷人中。生邪见家;于六百世。生盲无舌(后略)。

“若见法师实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应说。何况耳闻而得说耶?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众生眼目罪聚。若断一切诸众生所有罪聚。若有于法师。生于恶心。迳回面顷。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乃至忧波尼沙陀分中。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谤法师。即是谤佛。”毁谤法师(无论其事真假)。罪同谤佛;其毁谤人。必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报。无解脱之期。

《大乘宝要义论》卷四说:“如地藏经云。佛言:地藏!(中略)彼等愚痴旃陀罗人。不怖不观后世果报。于我法中出家人所。若是法器、若非法器

佛学常识的答问

。以种种缘伺求过失。谓以恶言克责楚挞其身。制止资身所有受用。复于种种俗事业中而生条制。或窥其迟缓。或觇其承事。求过失已。而为条制。如是乃至欲害其命。彼诸人等于三世一切佛世尊所生极过失。当堕阿鼻大地狱中。断灭善根。焚烧相续。一切智者常所远离。”(另见《大

佛学常识 李叔同

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四)

毁灭佛塔(佛寺)。破坏佛像。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尚不及说比丘(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古人也说:“宁动千江月。不动道人心。”

《月灯三昧经》卷五。佛陀告诉月光童子偈云:

“所有一切阎浮处。毁坏一切佛塔庙。

若有毁谤佛菩提。其罪广大多于彼。

若有杀害阿罗汉。其罪无量无边际。

若有诽谤修多罗。其罪获报多于彼。

须知口祸债难偿。一语能招万世殃;

智者三尊恭敬礼。痴人七慢毁资粮。”

从前。释迦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大哥罗比丘。长期住在墓地(烧尸、弃死人之处)。修诸苦行。他以裹死人的布为衣。又以人家祭飨亡灵的五团物为食。因此。有人出葬。他才能获得一点祭品充饥。否则。他就饥饿得身体羸瘦。四肢无力。

有一天。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逝世。亲族们为他严饰丧礼。然后送到弃尸林火化。妻子及其女儿在旁边啼哭。是时。大哥罗比丘在看烧死尸。婆罗门女看见比丘之后。禀白她的母亲说:“妈妈!今此圣者(印度人称呼出家人为圣者)大哥罗。好像瞎眼的乌鸦。守尸而住。”当时有人把这话告诉比丘。诸比丘就把婆罗门女说的话禀白世尊。

佛陀告诉诸比丘说:“那个婆罗门女作粗恶言。共相轻毁我出家弟子。造此口业自为损害。缘斯恶业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此时远近人民都在互相传闻。说:“世尊记彼婆罗门女。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其母听到此语说:“佛记我女五百生内常为瞎乌。何苦之甚!”于是即带其女来到佛陀座前。恳求佛陀说:“世尊!唯愿慈悲宽恕此小女无知。她非毒害心辄出此言。敬请世尊容舍她吧!”

佛陀告诉婆罗门妇说:“我怎么会恶咒她受苦?由此女子轻心粗语。造此口业而堕于旁生中。好在她不是恶意。才堕此旁生中。否则。当堕地狱。”女人听后即便离去(事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六)。

婆罗门女心无恶意。只说大哥罗比丘“犹如瞎乌”这句话。即便五百世堕在旁生中为生盲乌鸦。如今。有人以嗔恨心骂辱比丘(和尚)僧众。其人造此口业。不知道会受什么恶报?《辩意长者子经》佛陀以偈颂告诉长者子说:

“欺诈迷惑众。常无有至诚。

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

若生地狱中。铁钩钩舌出。

烊铜灌其口。昼夜不解休。

若当生为人。口气常腥臭。

人见便不喜。无有和悦欢。

常遇县官事。为人所讥论。

遭逢众厄难。心意初不安。

死还入地狱。出则为畜生。

辗转五道中。不脱众苦难。”

又说:

“人心是毒根。口为祸之门。

心念而口烟。身受其罪殃。”

《妙法圣念处经》卷二。佛陀告诉诸比丘说:“宁持利刃。断于舌根。不以此舌说染欲事(中略)。”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愚迷诸有情。贪财行虚诳。

地狱业所牵。焚烧受诸苦。

亦如诸毒药。自饮还自害。

造业亦复然。似影恒随逐。

又如出火木。生火能自害。

苦果随恶因。自作应自受。”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前略)尔时三藏比丘。以一恶言诃骂上座(长老比丘——法师)。五百世中常作狗身。一切大众闻佛说法。皆惊战悚。俱发声言:怪哉!苦哉!世间毒祸莫先于口。尔时无量百千人。皆立誓愿。而说偈言:

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

终不为此苦。而发于恶言。

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

终不为此苦。毁圣及善人。”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佛陀告诉诸比丘颂曰:

“于佛起恶心。毁谤生轻慢。

入大地狱中。受苦无穷尽。

有诸数取趣。于师及比丘。

暂时起恶心。命终堕地狱。

若于如来处。起大嗔恨心。

皆堕恶道中。轮回恒受苦。”

《分别业报略经》说:

“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阴私。

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3/229649.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说僧过恶犯大重罪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说僧过恶犯大重罪;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441.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