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十方丛林和子孙庙都有哪些不同特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十方」十方丛林和子孙庙都有哪些不同特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十方丛林和子孙庙都有哪些不同特征?
编者按:好几年前少林寺僧团曾发布申明。说“少林寺是中国佛教典型的子孙寺庙”。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究竟什么是子孙寺?平日听到的
判断十方寺、子孙寺。可以看韦陀菩萨的造型。
寺原本是中国古代的官署名。比如掌宫廷宿卫侍从(兼掌膳食帐幕)的光禄寺、掌舆马畜牧的太仆寺、掌赞导相礼(包括接待域外宾客)的鸿胪寺、掌宫廷库藏贸易的太府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的大理寺等。东汉明帝时期。西域高僧摄摩腾来中土。最初就住在鸿胪寺。后住在白马寺。寺中有若干院。后世逐渐以寺院称佛教庙宇。
按照印度佛教庙宇分类。一为僧伽蓝摩。僧伽意译为“众”。蓝摩意译为“园”。意思是大众共住的园林。另一为阿兰若。简称“兰若”。就是在村外空隙处。独自一人或二三人共造小房以为居住、清静修道之所;或者不造房屋。只止息在大树之下。也叫阿兰若处。阿兰若。简称为“兰若”。僧伽蓝摩略称“伽蓝”。至今仍在汉传佛教地区使用。
中国佛教寺庙又可分为丛林(或十方寺)及子孙寺两类:十方丛林。原是一种寺庙管理制度。十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十方寺可开堂传戒。住持传承由前任以“法卷”写明。子孙寺则不能开堂传戒。住持传承须在前任剃度徒弟中选任。子孙寺可以改成十方寺。但十方寺不可以改为子孙寺。
对一般人来说。判断某寺院是十方寺还是子孙寺。看该寺韦陀的造型就能知道答案。韦陀是佛教护法神(佛教另
从韦陀菩萨姿势中。可以看出该寺接待状况:
如果韦陀手心向上。则该寺院为十方寺。接受云游僧人挂单(指行脚僧到寺投宿)。不许为人剃度。僧人一律平辈相称。云游僧人进寺挂单之后。就成为寺中的一员。只要遵守戒律、清规。具有相当能力。即可担任重要职事。
如果韦陀手心向下。则该寺院为子孙寺。子孙寺接受小沙弥。按师祖、师父、徒弟、徒孙等序列排位。一个寺庙之内。分成多个家族。寺庙除共有财产外。每个家族还可以有私产。像房舍、钱财等。师父圆寂之后。徒弟要分遗产。子孙寺中严格规定。本寺职事必须要由本寺僧人担任。家族拍卖私产。必须售给本寺其他家族。
此外。还可以依据韦陀菩萨手中神杵的方向。判别该寺规模、性质:
如果韦陀菩萨将杵扛在肩上。表示该寺庙规模非常大。可以招待云游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如果韦陀菩萨将杵平端手中。表示该寺庙是中等规模。可以招待云游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如果韦陀菩萨将杵杵在地上。表示该寺庙是家小寺庙。没有能力招待云游和尚免费吃住。
相关阅读:中国寺院分类(节选自周叔迦《法苑谈丛》)
又禅宗称寺院为丛林、禅林、禅阁。即集合众僧使之规律、和合而修道。如林之齐整。故以“林”比喻之。丛林之中。若师家依法系传法予弟子而任住持者。称为法门丛林。乃度弟院、徒弟院之意。谓自己度弟子担任住持之寺院。俗称子孙丛林;若广招天下大德高僧为住持。而
近代寺院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叫做“丛林”或“十方”。一类叫作“小庙”或“子孙”。每个寺院都必定属于一定的宗派。世代相承。很少任意更改。然而其寺院对于本宗派的教义和修行法则多不讲习。渐成有宗派之名无宗派之实。其十方寺院住持的继承多是师徒关系。经过传法手续而确定。由前任住持以“法卷”写明历代传承。授与弟子。成为法徒。一代住持可以有几个或更多的法徒。继承住持时在法徒中选任。十方寺院。可以开堂传戒。子孙寺院住持的继承也就是师徒关系。是由于住持为弟子剃度。成为剃度徒。一住持可以有众多剃度徒。到继承住持时在剃度徒中选任。子孙寺院。不许开堂传戒。凡寺院在其法派相承中有相接近的。称为“本家”。寺院中如有重大事务或争执。可以邀请本家的住持共同讨论或调解。子孙寺院经本寺子孙的同意可以改为十方。十方寺院则不许改为子孙寺院。一般而论。寺院不许买卖。但子孙寺院经双方同意。可以表面是让而实际是有代价的。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3/231637.html
以上是关于「十方」十方丛林和子孙庙都有哪些不同特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十方」十方丛林和子孙庙都有哪些不同特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