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历史上四次灭佛的因与果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历史上四次灭佛的因与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兴衰荣辱历程?
我首先查阅了五台山“清凉志”等佛教的很多资料。结果一点蛛丝马迹也未查到。最后。又查了不少中国史料。才得知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不仅有曲折
首次法难是在北魏灭掉北凉后。北魏统治者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道武帝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屯田、发展农业、注意改善民族关系等。对佛教也较为宽松。故使佛教在较短的五六十年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好景不长。后因太武帝听信了道教的片面言词。说佛教是外来宗教。不可信之。不如本土道教好而真。再加上其它多种因素。他就断然放弃了对佛教的支持而转向道教。将年号也改为“太平真君”。并于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3月。悍然发动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其运动之惨烈。着实令人可怕。逢寺庙就烧。见僧人不是被残杀。就是赶出庙门。强行还俗。当然。五台山寺庙也难逃此劫。同样被焚烧殆尽。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次法难。
太武帝的灭法。从表面上看。已完全被禁绝。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公民的个人信仰问题。仅靠暴力行动或是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去打击是根本不可能如愿以偿的。往往是事与愿违。请看:时隔不到六年。文成帝继位后的第三年。就将太武帝的灭法措施全部废除。同时。推行了复兴和发展佛教的举措。他首先在北魏的都城平阳(今大同)附近。大规模地开凿石窟。接着在五台山被烧毁寺庙的废墟上大兴土木。如对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首先动工新建。特别是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对灵鹫寺又进行了扩建。在该寺周围又新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院。他不仅在台内大修寺庙。而且在台外。也新建了不少寺庙。如佛光寺、嵌岩寺等。故而佛教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僧人之多和寺庙经济的急剧增加。实令世人惊叹。据史料记载。到北齐时。仅五台山寺庙就增到近二百余处。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寺。使佛教发展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第二次法难。是在周武帝建德三年。因黄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次年宇文护立宇文邕为帝。即太武帝。建德元年。新帝宇文邕杀了堂兄。自己独掌朝政。他为维护其统治。在兵制、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后。即首先向佛教开刀。后亲率六万大军进攻齐。齐亡后。北周统一了北方
第三次法难。盛唐时期。佛教发展很快。寺庙由政府赐田。并给以免税、免役等特权。从而使佛教的发展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如五台山的寺庙就猛增到近三百六十余座。僧尼人数最多时近万人。这时的五台山就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也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尤其武则天执政时期。更是佛教的黄金年代。佛教居其
第四次法难。是“五代十国”末期的公元954年。后周世宗继位后。他吸取了历史上前三次的灭佛经验教训。在经济、政治及军事方面进行了整顿、改革后。对灭佛没有采用暴力手段。而是通过行使政府职能下令废除全国寺院30360所。僧居两万多处。迫使僧尼还俗回家。自谋出路。并令将寺庙铜佛全部熔毁铸钱。国家铸钱是为了利于商品交换和促进经济发展。总之。后周世宗的这些重大举措。对当时经济发展和加强中央集权都有重大意义。但由于这位封建君主正处在大势将去的“五代”末期。执政不到六年。就被(宋)赵匡胤灭亡了。
那么我们从佛教史上的“四次”法难和其它一些相关的问题应如何看待呢。
从封建君主的灭佛看。都有因有果。并非无缘无故。也非一时心血来潮。客观些讲。也是形势所逼。但对我国众多文物古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4/235131.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历史上四次灭佛的因与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历史上四次灭佛的因与果;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