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贪爱是苦的原因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贪爱是苦的原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贪爱是苦的原因
释迦牟尼佛称贪爱为苦的原因。是产生出具有五欲性质的新有的爱。它取乐于这个或那个。有三种贪爱:欲爱、有爱、无有爱。佛陀解释。它们以六种方式呈现:(一)颜色爱;(二)声音爱;(三)香气爱;(四)味道爱;(五)触觉爱;(六)法尘爱。这一共变化出十八种爱。什么是执取与贪爱之间的差别?
巴利圣典解释:爱是渴爱还未获得的东西。犹如盗贼在黑暗中伸出其手;取是执取已经获得的东西。犹如盗贼执取其目标。爱是透过六处渴求所喜欢的东西:透过眼渴求所喜欢的景色、透过耳渴求所喜欢的声音、透过鼻渴求所喜欢的气味、透过舌渴求所喜欢的味道、透过身渴求所喜欢的触觉、透过意渴求所喜欢的受、想、念头、观念、记忆、情绪、意愿等等。因此。爱是第一种不善因──贪。
五欲爱因享乐之身见而产生。这种见解就是相信满足我们的感官是至上乐。因为我们认为死时一切都会灭尽。因此。我们乐于家庭、取乐于家庭、取悦于家庭。这也就是现代科学与科技的见解。也是有‘进步与发达’的宗教与教条的原因。‘进步与发达’被说成能够导向天堂。因为事物都变得‘更容易’及‘更快速’。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快速。赚更多的钱。也就是说我们有更多获得欲乐的方法。也有更多的时间享受欲乐。因此我们有越来越多的电具。来帮我们做日常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依赖资源与科技来发出昂贵的电。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赚越来越多的钱。在热带。我们有风扇与空调来克服热气。在受到电缆与电线围绕、有玻璃窗的水泥建筑物里生活与工作的热气。
我们吃一大堆快餐与速饮(快速地生产、快速地饮食、快速地消化。因为几乎没有营
没有人说一句有关现代生活越来越大的迷惑与痛苦:现代「进展」与压力及痛苦并进。‘进步与发达’的模范或许是舞厅。那些身为或将会是父母的人。这些人投票。也可是被投票的对象。把那些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花在受舞厅到毒品与酒精控制的几个小时里。在黑暗、挤满人、开着闪光灯、被着音乐的舞厅里无谓地手舞足蹈:有时候那些音乐只是透过电子产生的重击声。有些配着刺激欲念与情绪的歌词。那音乐实在响得珍贵的意根及语根不能运作。这纯粹是渴求物质的感受(声音)与动作(手舞足蹈):渴求比动物世界更黑暗的心之黑暗。迪斯科舞厅、酒吧、迪吧滋生由于过份地渴爱身体触觉。产生出现代无谓的滥交现象。因而产生了最现代的病──艾滋病。这种不净的身、语、行作为无可避免地导致自卑、堕落、甚至自恨。则是不必再说的了。这种疯狂不单只是由身见产生。而且还强化它:政府及其全体选民认为这种所谓的进步与发达是精密与上等的象征。穿沙龙与凉鞋的男孩如此穿着很舒适、得体且便宜。但他还是嫉妒穿着高级服装的男孩:热、贵又不得体的牛仔裤;又热又贵的篮球鞋。高级的还有消磨掉智能的电视机、地狱式的迪斯科舞厅、坐在麦当劳里吃非常贵的不健康食物。
第二种爱是有爱。这是由呈现为常见的身见产生。由于爱是取的原因。因此有三种有爱:(一)欲(有)爱;(二)色(有)爱;(三)无色(有)爱。欲有爱的身见使得我们认为自己的人生将会永存。它是一种微细的爱。因为如果有人问我们。我们将会抗议:「当然我不认为东西会永存!」然而。由于我们对无常的了解只是概念性的。事实上我们不知不觉地相信我们的青春、健康与寿命是永恒的。相信我们的父母、伴侣、朋友、子女等将会继续健康地活着等等。我们也认为我们的幸运(或恶运)将会持续。相信我们的惯常生活会持续等等。我们变得怠惰自满。这肯定会使心变得更弱。而且又怎么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怎么知道我们会投生到哪里。
色有爱的身见使得我们渴爱我们认为是永生的色界梵天生命;无色有爱的身见使得我们渴爱我们认为是永生的无色界生命(在该地完全没有色法)。然而。虽然在那些界
佛陀向一位名叫迦叶的裸体外道解释这一点:‘迦叶。『造作者与体验果报者相同』是指从开始就存在的同一个人。若人说『苦由自己所造』。这就等同常见。然而。迦叶。『造作者是一个人。体验果报者则是另一人』是指人被感受所困。若人说『苦由另一人所造』。这就等同断见。」依这种断见。我们想:「我做什么又有什么关系?我的业的善报与恶报将会由另一人去体验。而不是我!」这种见解并非少有。佛陀也形容执持断见者的身见。为缘于身怖畏及身厌恶而产生。其中一个由这种见产生的爱的例子是有一些比丘修习观身不净的禅修业处时。由于缺乏智慧。他们视身为我。在厌恶其可厌之下。他们产生了自恨而自杀了。自恨在现代社会里很普遍。这是无德论者受到唯物论与享乐论控制的生活无可避免的结果。
举例而言。它显现为广泛的自卑现象。更糟的是自我毁灭的暴食或厌食行为(欲爱与灭爱相互交替:这两者都是产生自视身为我)、吸毒酗酒(渴爱心之灭尽)及最终的自杀(认为杀死身体等同杀死自我)。自杀在‘进步与发达’的社会里很常见。现代社会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有许多堕过一次或多次胎的女人。无可避免地。她们产生了自恨。为了克服这一点。她们为自己扭曲了事实。接着。由于好战的身见。她们不断强硬地说堕胎并非谋杀。而是一种慈悲的行为。接着。由于现代政府是民主的。显而易见的事也变成许多现
佛陀所说的缘起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的法则就是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依靠种种因而生起。另一种解释法是世间的事物不会无因地生起;在世间若有一物生起。就必定有个因:无因即无果。再者。没有任何事物只依靠单独一个因而生起。也没有任何事物单独地生起:永远都是许多因产生许多果。虽然佛陀在分析时逐一地讨论种种因果。且让我们举出一个日常的例子:一杯咖啡。我们可以问:「因何有杯咖啡?」「必须有什么才有杯咖啡?」答案是:「有咖啡粉才有杯咖啡:没有咖啡粉就没有咖啡。」但是我们并不能喝咖啡粉。是不是?因此下一个问题是:「咖啡粉因何变成我们所喝的深褐色液体?」透过滚水。咖啡粉变成我们所喝的深褐色液体:没有滚水就没有我们所喝的深褐色液体。「因何有滚水?>透过水与热能而有滚水(例如自来水与煤气炉的火):没有水或热能就没有滚水。但我们并不能在火里煮水。是不是?我们需要一个盛水的水壶:透过水、热能与水壶而有滚水:没有水或热能或水壶就没有滚水。有咖啡粉与滚水便会有咖啡吗?不。我们必须泡咖啡。要泡咖啡就需要一个杯子:透过滚水、咖啡粉与杯子才会有杯咖啡:没有滚水或咖啡粉或杯子就没有咖啡。
只要缺少其中一个就没有咖啡。但这就是一切吗?因何有杯子?因何有水壶?因何有自来水?因何有咖啡粉?有咖啡豆与咖啡研磨机才会有咖啡粉:没有咖啡豆或咖啡研磨机就没有咖啡粉。而且有咖啡树才会有咖啡豆:没有咖啡树就没有咖啡豆。而且有咖啡豆、水、土地与阳光才会有咖啡树:没有咖啡豆、水、土地或阳光就没有咖啡树。而且必须有另一棵咖啡树才会有咖啡豆。等等。但这只是它的物质方面。因为若要使这一切发生。就必须有个心想要种及保养咖啡树、采咖啡豆、晒咖啡豆、炒咖啡豆、研磨咖啡豆、包装咖啡豆等等。也必须有个心想要把咖啡粉与滚水倒进杯子里。没有想要做这一切的心就没有咖啡。我们又为什么要做这些?那就是因为咖啡的味道:我们贪爱咖啡的味道。因为贪爱才会把滚水、咖啡粉与杯子集合在一起。如果我们从这一杯咖啡回顾至咖啡树。就可见到人们因为贪爱而造业:没有贪爱就没有业。我们可以从一切层面持续不断地探讨。不断地发现产生种种果的种种因。而那些果又成为新的果的新因等等:世间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4)佛陀解释:「诸比丘。未来将会有个时候。大海蒸发到干掉、不复存在。……诸比丘。未来将会有个时候。大地烧毁消失、不复存在。然而。我说。(被无明蒙蔽及被渴爱束缚)在生死轮回中来去的众生的痛苦是没有止尽的。」
我们因为种种因而在生死轮回中来去。痛苦因为种种因而生起。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是毫无原因地发生。然而(除了作为譬喻)。讨论因何有咖啡是无益的:这并不是佛法。缘起是佛法;佛法就是四圣谛。佛陀解释第一个圣谛:「这是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简而言之。五取蕴就是苦。」以缘起的语言来说:「有生就有苦」或「有五取蕴就有苦」或「没有生、没有五取蕴就没有苦」。第二个圣谛:「这是苦集圣谛:它是造成投生的贪爱……」换句话说:「有贪爱就有苦」或「有生(五取蕴)就有苦」或「没有贪爱、没有生、没有五取蕴就没有苦」。第三个圣谛:「这是苦灭圣谛:即是此贪爱的息灭无余、舍弃、遣离、解脱、无着。」换句话说:「贪爱灭尽。生(五取蕴)就灭尽。苦也灭尽」或「贪爱不灭尽、生不灭尽、五取蕴不灭尽。苦就不能灭尽」。第四个圣谛:「这是导致苦灭的道圣谛:那就是八圣道分……」换句话说:「透过培育八圣道分就会灭尽贪爱、灭尽生、灭尽五取蕴、灭尽苦」或「不培育八圣道分就不能灭尽贪爱、不能灭尽生、不能灭尽五取蕴、不能灭尽苦」。
因此。了知四圣谛就是了知缘起。也就是了知佛法。佛陀解释:「见缘起者见法;见法者见缘起。」换句话说:不见缘起即不见法。(10)真正地了知缘起就是证悟涅盘。虽然涅盘本身是无因的:涅盘是唯一超越世间之法。然而了知涅盘的心拥有许许多多的因。且让我们再看一看菩萨的问答。第一个答案是:(1)「生缘老死。」老死是一生的终结。但要有一生的终结。就必须先开始有个生命:一生的开始就是生。没有生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老死。接着。菩萨了悟:(2)「有缘生。」(3)「取缘有。」(4)「爱缘取。」圣典解释这三项(有、取、爱)导致生。我们过去世的有、取、爱产生我们这一生;这一生则将会终于老死。我们今生的有、取、爱将会产生未来世的生、老、死:这一世又一世地不断发生。没有有或取或爱。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死。菩萨的第五个问题是:「因何有爱?是什么产生爱?」他接着了悟:「因受而有爱;受是爱的原因。」换句话说:没有受就没有爱。佛陀解释:「诸比丘。有这三种受。是哪三种?乐受、苦受与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受也称为舍受。)受就是感受到撞击根门的目标:感受到撞击眼睛的色尘、撞击耳朵的声尘、撞击鼻子的香尘、撞击舌头的味尘、撞击身体的触尘、撞击心的法尘。六根门都能产生三种受。所以一共有十八种受。
这也是非常直接的。色尘撞击眼睛而产生了受。举例而言。黎明与黄昏柔和的色彩撞击眼睛而产生了乐受。(我们认为黎明与黄昏很浪漫。摄影师时常在这种时候拍照。)树木与草的自然颜色撞击眼睛时也是如此。(人们喜欢在他们称为「大自然」的环境里散步;「大自然」的照片也很流行。)然而。当中午烈日的强光撞击眼睛则产生苦受。(我们戴太阳眼镜。摄影师永远都不会在中午拍浪漫的照片。)电视机的强光撞击眼睛时(看电视太久会头痛。)。或色彩鲜艳的服饰撞击眼睛时也是如此。(我们认为它们不端庄。)为什么会如此?
「因何有受?是什么产生受?」他接着了悟:「因触而有受;触是受的原因。」换句话说:没有触就没有受。佛陀解释: 1. 缘于眼与色尘。眼识生起:这三者之集合是触;2. 缘于耳与声尘。耳识生起:这三者之集合是触;3. 缘于鼻与香尘。鼻识生起:这三者之集合是触;4. 缘于舌与味尘。舌识生起:这三者之集合是触;5. 缘于身与触尘。身识生起:这三者之集合是触;6. 缘于意与法尘。意识生起:这三者之集合是触。正如之前所讨论的。受只是感受撞击根门的目标而无他。透过五个色法根门即可了知它们各自的境色目标。而了知的过程本身是生起各自的心识。反之。透过非色法的根门(意根门)则可了知那五种境色目标及其它一切目标(法):想象、思想、意见、记忆、情绪、意愿等等。甚至(出世间的)涅盘。因为涅盘可以被心了知。
因此。佛陀解释:「有六种触: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与意触。」这也是非常直接的。在咖啡粉、滚水与杯子这三项集合时。就有了一杯咖啡。同样地。在眼、色尘与眼识集合时。就有眼触。菩萨已经了解受产生爱。以及触产生受。接着菩萨要知道产生触的这三项因素各自的原因。因此。他的第七个问题是:「因何有触?是什么产生触?」他接着了知:「因六处而有触;六处产生触。」换句话说:没有六处就没有触。
佛陀解释六处 :「诸比丘。什么是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与意处。」
事实上。六处每一项都有一对:六内处及与它们相应对的六外处。佛陀解释六内处:「它们是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与意处。」佛陀也解释相应对的六外处:「它们是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与法处。」因此。每一对内外处组成产生触的三个因素的其中两个。这也是非常直接的。每一个内处有一个相应对的外处:1. 眼处与色处。2. 耳处与声处。3. 鼻处与香处。4. 舌处与味处。5. 身处与触处。6. 意处与法处──五所缘及其它一切所缘。
首五种(色)处接受五种境色;第六处则缘取这五种境色及其它一切所缘。怎样呢?菩萨的第八个问题是:「因何有六处?是什么产生六处?」他接着了知:「因名色而有六处;名色产生六处。」换句话说:没有名色就没有六处。佛陀解释名色:「诸比丘。什么是名色?受、想、思、触与作意是名。四大元素与四大元素所造之色是色。」佛陀解释四大元素:「诸比丘。有四界。是哪四种?地界、水界、火界)与风界。」佛陀接着分析它们:「诸比丘。什么是地界?地界可以是内在或外在。什么是内在的地界?任何内在的、属于自己的、坚固的、坚固化的及被执取的。我们明白地界是指物质的坚硬性(硬或软);物质就是我们与别人的身体。以及其它物质:衣服、香蕉、冰淇淋、椅子、道路等的软或硬。地界是其它一切界的基础。也是唯物论与贪欲的基础。
现代人对身体及物质财产的崇拜是以地界为基础。举化妆品、理发与时装为例。这些都是以身体的可见地界为目标。唯物论者也喜欢东西大又多。对于唯物论者。大皮鞋、摩天大楼、大房车及许多物质财产是壮观且重要的。然而。不可见的地界却不受到珍惜:许多人见到身体内部就会感到作呕。而且在见到我们时常带着走、有时放在厕所里的地界时就会感到生气。佛陀接着说:诸比丘。什么是水界?…任何内在的、属于自己的水。水水且被执取的。那就是:1. 胆汁 2. 痰 3. 脓 4. 血 5. 汗 6. 脂肪 7. 泪 8. 脂膏
9. 唾 10.涕 11.关节滑液 12.尿 …水界确保东西顺利地进行。没有水我们就会死亡。但是我们时常对自己身体的液体感到羞耻:我们时常透过吐掉它们、以纸巾擦掉它们等等来去除它们。尿失禁的人时常因为如此想而痛苦:「我裤子上湿的那一片是我!」我们也埋怨外在的水界。例如雨(除非我们是农夫)。虽然我们喜欢看河及喜欢游泳:在水里我们感到很自在。
佛陀接着说:诸比丘。什么是火界?…任何内在的、属于自己的火。炽热且被执取的。那就是:透过它所食、所饮、所吃与所尝的完全被消化…火界就是温度:热与冷。太阳的热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没有热能色法就不能再生)。但当它太热时。我们渴望冰凉的饮品或风扇等等。热的食物比较容易消化。但是我们也会因为味道而执着热的食物。饭菜必须是热的:如果只是微温。我们就会感到不快。而把它加热。反之。可口可乐则必须是冷的佛陀接着说:诸比丘。什么是风界?…任何内在的、属于自己的风。吹动且被执取的。那就是:上升风、下降风、腹内风、肠内风、于肢体内循环之风、入息与出息…风界是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移动身体的风界就像吹动树叶的风。人们极度推崇身体的速度:小孩子们喜欢四处跑;运动员则沉醉其中;跑车的价钱通常都比大房车来得高。我们的身体里一直都有风。例如消化产生的风。在某些社会里。人们很执着风界。他们及所有的人都对从口及下方出来的气感到非常尴尬。
四大元素存在于一切东西:举例而言。只要冰淇淋的火界是冷。地界就是最为显著;即使如此。冰淇淋是湿的。而且我们能够见到冰淇淋里的气泡。除了这四大元素。佛陀说也有四大元素所造的色法。例如颜色、声音、气味、味道、性根与空界。举例而言。声音是一个地界与另一个地界相撞而产生的:如果你以手掌的地界撞击地面的地界。就会产生声音。同样地。从我们口中出来的声音会根据我们如何以舌头、牙齿与嘴唇或喉咙的地界阻碍空气的地界而变异。性根则是某人的身体、声音与动作等等透过它而让我们知道:「这是男的」或「这是女的」。
物体是由许多微小粒子组成。透过正确的禅修。我们能够见到它们;再进一步修禅之下。我们能够透视它们而知见究竟色法。由于所谓的现代科学完全依赖科技及色法的根门(眼根门等等。而不是心眼)。所以无法见到微小粒子。也无法透视它们以知见究竟色法。然而。透过正确的禅修。我们能够见到究竟色法。知见色法只是四界及一些所造色而无他。这些有关色法的基本常识是一切古代科学所熟知的。然而所谓的现代科学则对它一无所知。这是因为盲目与邪见(身见)的缘故。因此。现代科学(包括医学)认为四界是古代的天真信仰。而本身则从误信物质(乃至整个世界)是由非常多可分开的个别成分组成这一个方向去发展。再次。这是唯物论舍质取量的见解。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4/237642.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贪爱是苦的原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贪爱是苦的原因;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