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文化」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7 07:17
  • 自在佛学知识网

「文化」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文化」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文化」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六度是菩萨必修之行。是度过生死苦海。到达快乐的彼岸之六种方法。它能普度众生、培养高尚人格。也能成就菩提。现分述如下:

  一、布施梵语檀那。汉译布施。就是“布己所有。施与众生”。菩萨利益众生。应以檀那为先。所谓“未成佛道。先结法缘”。布施有三种

  1.财施。即是以饮食、衣服、金钱、财物乃至自己身命一切内外之财。施与所需要的众生。如释迦世尊昔日“代鸽喂鹰”、“舍身饲虎”。就是资助众生身命;

  2.法施。就是将自己从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学得的世出世间法。耐心为人解说。从世间学问的教育。到出世佛道的传布都是法供养。《法华经》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故《金刚经》说:“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所得福德。不如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

  3.无畏施。指对遭受危难的人。解除其恐怖和不安的心理。使得无畏。这就是无畏布施。例如观世音菩萨的寻声救苦。故号为“施无畏者”。他人因事苦闷。丧失信心时。我们鼓舞起他继续上进之心。也是属于无畏施。

  一切人都可随分随力而行布施。有钱者可以出钱。有力者可以出力。无钱又无力气者如见他人行善。心生欢喜亦是随喜功德。如此做去。就能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二、持戒。梵语尸罗。汉译为戒。持是持守不犯。对于人天乘的五戒、十善等戒。上文已有述及。这些戒不仅仅是佛教的戒律。同时也是做人的道德根本。实施戒律。除依条文执行外。在内心上的境界。还须逐步提高。此即是净化人心。

  菩萨持戒有三聚之分。每一条戒。都具三聚。这是思想境界上的差别。即是。

  1.摄律仪戒:这是释迦世尊为防非而制定的律法和仪则。包括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其重点在于止恶防非。

  2.摄善法戒:重在修习世间五戒、十善之法和三学、六度等

佛学常识的书

出世间善法。

  8.饶益有情戒:指以利益一切众生之事为戒。重在利益他人。佛弟子不利己而利人。这不是人心的

佛学常识什么是波罗蜜多

进一步净化吗?菩萨戒就是重在饶益有情的。

  学佛的人对于戒律是十分注重的。因为持戒者三业清净。能使三业清净则可去除恶业得到解脱。释迦世尊曾说过:“佛在世间。以佛为师。佛不在时。以戒为师”可见其重要性了。

  三、忍辱。梵语羼提。汉译忍辱。就是内心能以安忍外所辱境界。包括受人之嗔骂打害而心不生嗔恼。对人于己种种恭敬慕仰之顺境心不骄逸;安受世间寒热、风雨、饥渴、衰老、病死诸苦而菩提心不退。 佛教中的忍辱是一种内刚外柔的忍。并不是懦弱可欺。也不是胆小屈服。因为在修行的道路上常会碰到各种挫折。如果你没有忍辱的功夫。则很易中途萌发退心。故佛教的忍辱是为了成全大我。是为成就道业、普渡众生所修的功夫。是对治嗔恚之毒的有效方法。如能忍辱。对人的

佛学常识解答

辱骂、讽刺。就会练就不生气、不报复。这样就可一心修习善行了。

  四、精进是梵语毗离耶的汉译。精是心无恶杂。进是前进而不懈怠。我们佛教的修行真可谓任重道远。若是一味忍辱。则可能被人讥为消极。故须抖擞精神。披精进甲。而勇往直前。“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故我们佛子要行一切善。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行菩萨行就是为利乐有

佛学常识问答电子书

情而精进。精进能去懈怠。得不退转。早成佛道。

  因精进故。释迦世尊超越九劫。于弥勒前。先成佛道。历代祖师亦是如此。迦叶尊者头陀苦行。至年老仍不舍弃;胁尊者八十出家而发誓言:“不通三藏。不得三昧。终不以胁着席”。结果三年即成所愿。都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学佛者做世间事业时。同样需要精进。绝不会有轻易得来的事业成就。故精进是世出世法的必修之行。

  五、禅定梵语禅

佛学常识迅雷下载

那。意译为静虑。是“心注一境。正审思虑”的意思。若能心止一境思惟研修。则得三昧。故名“禅定”。佛教的禅定有世间禅、出世间禅和出世间上上禅。就入世事业来说。因入定是开发智慧的前导。如人修习禅定。则有能力持镇定。遇事能沉着应付。智慧也可随着开发。在日本有些企业在招收新员工时。把在寺院中修习过禅定作为选才项目之一。是有其深远含义的。

  六、般若也是梵语。勉强译成汉语的智慧。它是指“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是不会发生偏差的智慧。故通常不译。直称“般若”。智慧能断愚痴。因修般若。可以观照而证实智。则得大觉悟而究竟成佛。而用实智施用权智。则能出善巧方便而广度众生。

  上面我们约略说了菩萨必须修习的六度。能修六度的人。我们认为是高尚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布施可以对治悭贪。培养仁爱之心;持戒能使我们遵纪守法。不出规矩;忍辱可以培养我们宽容、谦让的美德;精进能防懈怠;禅定可以清醒思路。开发智慧;般若则能用理智。明晰事理。正确判断。因此我们说依六度修习。是培养高尚品格的保证。

  【摘自《一生解脱之路》】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4/240559.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28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