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如何看待感情和处理感情?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7 06:31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如何看待感情和处理感情?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如何看待感情和处理感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如何看待感情和处理感情?

佛教所说的“情”的概念非常广泛。包括亲情、人情、友情、爱情。以及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如快乐。欢喜、孤独、忧愁、寂寞。所有这些都属于情的范畴。感情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因此。只要合乎法律、道德。都是佛教容许和肯定的。佛教并不排斥感情。但却主张以慈悲来升华感情。以般若(智慧)来化导感情。佛教鼓励夫妻之间要相亲相爱。同事之间要互敬互谅。朋友之间要相互惜缘。进而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亦即将一己的私爱。升华为对一切众生的慈悲。

那么。佛教是如何看待爱情的呢?

佛教认为爱情是生命的根源。是生死的

佛学常识什么是出离心

根本。

有情众生为什么会在三界六道里没完没了地流转?

就是因为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无明导致了盲目的、无意识的冲动。使我们干出很多不该干的事情;又因为情的力量。使我们被三界里的各种现象系缚住了。比如对家庭有感情。就会被家庭所束缚;对事业有感情。就会被事业所束缚。正因为

佛学常识的书

感情是有强烈的束缚作用。所以佛教把感情看作是生死流转的根本。其中尤以爱情的力量为最。

古德云:“爱不重

赵朴初佛学常识问答目录

不生娑婆。”

爱是生

佛学常识什么叫学佛

命的根源。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明。人因为有情爱。所以轮回生死;人因为有情感。因此称为“有情众生”。情爱并非专指男女之间的爱情。举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同胞之间的袍泽之情、忠臣爱国之情等。都是情爱的表现。乃至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一种情感。

佛门中许多感人肺腑的孝行。如目犍连救母;陈尊宿编织蒲鞋孝养母亲;无著菩萨感化胞弟世亲。广传大乘;裴休送子出家。并作《送子出家警策箴》。惕励其子以求道为贵等。皆是化私爱为大爱的至真至善的感情。更是情爱净化的高度显扬。因此。人类的情爱。除了儿女私情。更有舍弃个人贪欲的无限慈悲。

情爱人人需要。但是情爱有染污的。有纯洁的;有占有的。有奉献的。情感如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情感处理得当。则不失为一种鼓励向上的力量。爱如冬阳。可以溶化冰雪寒霜。可以激发人性的真善美;但是。如果爱得不当。譬如爱的对象不对、观念不对、方法不对;爱得不正常、不应该。则不但会使双方产生烦恼痛苦。甚至因爱生恨。导致身败名裂。丧生灭顶。因此。佛教认为染污、占有、自私、执着的情感。是学佛者的障道因缘。所谓“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我们必须慎思!

感情处理不当。固然能障碍道业。但是“爱的净化是慈悲。爱的提升是”。如果能将爱升华为慈悲。则“慈息贪欲。悲止瞋恚”。

因此。佛教主张:“以智化情”、“以慈作情”、“以法范情”、“以德导情”。亦即用理智来净化感情、用慈悲来运作感情、用礼法来规范感情、用道德来引导感情。把自私占有的感情。转化成无私的道情法爱

无我反常识的佛学概念

;把有选择、有差别的情爱。净化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奉献。这样的情感生活才能更丰富。更隽永。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4/24291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如何看待感情和处理感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如何看待感情和处理感情?;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24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