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阿修罗」十法界之:阿修罗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7 03:1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阿修罗」十法界之:阿修罗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阿修罗」十法界之:阿修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十法界之:阿修罗

「阿修罗」十法界之:阿修罗
「阿修罗」十法界之:阿修罗

  

  【阿修罗】

  梵名Asura 。略称修罗。为六道之一。八部众之一。十界之一。又作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阿须伦、阿须轮。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旧译不酒、不饮酒。或系误译。阿修罗为印度最古诸神之一。系属于战斗一类之鬼神。经常被视为恶神。而与帝释天(因陀罗神)争斗不休。以致出现了修罗场、修罗战等名词。

  据增一阿含经卷三阿须伦品载。其身形广长八万四千由旬。口纵广千由旬。另于长阿含经卷二十阿须伦品、大楼炭经卷二阿须伦品、起世因本经卷五等。均详载其住处与事迹。有关阿修罗之业因。诸经多举出嗔、慢、疑等三种生因。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则列举十种阿修罗之生因:(一)身行微恶。(二)口行微恶。(三)意行微恶。(四)起憍慢。(五)起我慢。(六)起增上慢。(七)起大慢。(八)起邪慢。(九)起慢慢。(十)回诸善根。此外。阿修罗所持有之琴。特称为阿修罗琴。阿修罗欲听闻何种曲调。则曲音自然弹出。此亦阿修罗所具有之褔德。

  阿修罗之形像有多种说法。或谓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六足。身形为须弥山之四倍;或谓千头二千手、万头二万手、三头六手;或谓三面青黑色。忿怒裸形相。六臂。

  [长阿含经卷十、卷二十一、大智度论卷十、卷十一、卷三十、佛地经论卷六、观音经义疏记卷四、法华经文句卷二、慧苑音义卷上、翻译名义集卷二]

  ===================

  【阿修罗四生】

  阿修罗以其果报殊胜。邻次于诸天。却不同于诸天。故称阿修罗(意即非天)。据楞严经卷九载。阿修罗因业力之牵引。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即:(一)卵生。谓若于鬼道中以护法之力。乘小神通而入空中。此种阿修罗从卵而生。为鬼趣所摄。(二)胎生。谓若于天道中因降德遭贬坠。其所居之处。邻于日月。此种阿修罗从胎而出。为人趣所摄。(三)湿生。谓有部分较下劣之阿修罗。生起大海之心。而沉住于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此种阿修罗因湿气而有。为畜生趣所摄。(四)化生。谓有一种阿修罗执持世界。其势力大而无畏。能与梵王、帝释天、四天王争权。此种阿修罗因变化而有。为天趣所摄。

  ================

  【阿修罗(梵asura。巴asura。藏lha-ma-yin)】

  六道之一。十界之一。指以战斗为事之一类鬼类。又作阿素罗、阿须罗、阿素洛、阿索罗、阿须伦。意译为非天、不端正、非善戏、非同类。又略称修罗。阿修罗原为印度最古诸恶神之一。与帝释天率领之天族对抗。在佛教。则与乾闼婆、紧那罗等同是天龙八部众。守护释尊。又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形成六道世界。常与天众战斗。

  诸经中有关阿修罗的故事甚多。依《增一阿含经》卷三〈阿须伦品〉记载。阿须伦之形广长八万四千由旬。口纵广千由旬。或化作十六万八千由旬之身。往日月之前。当时之日月王见之而心怀恐怖。遂失去光明。因此。印度人相信。有日月蚀即是阿修罗犯日月的结果。

  有关阿修罗的业因。诸经多说嗔、慢、疑三种。《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则列举十种能令众生得阿修罗报之业因︰(1)身行微恶。(2)口行微恶。(3)意行微恶。(4)起憍慢。(5)起我慢。(6)起增上慢。(7)起大慢。(8)起邪慢。(9)起慢慢。(10)回诸善根向修罗趣。

  至于阿修罗所受的业报。《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说有二种︰(1)鬼道所摄。即魔身饿鬼。有神通力;(2)畜生所摄。此种阿修罗住在大海底须弥山侧。《首楞严经》卷九。则依胎、卵、湿、化四生而分四种。《正法念处经》并谓有四大阿修罗王。统御诸部下与天众战斗。即︰

  (1)罗侯阿修罗王。身量广大。如须弥山王。遍身珠宝。放出大光明。欲见天女而以手障日月之光。令现日月蚀。又以如影、诸香、妙林、胜德等四淫女及十二那由他侍女为眷属。且与之共相娱乐。寿命五千岁。以人间五百岁为一日一夜。少出多减。亦有中夭。

  (2)勇健阿修罗王。威势稍胜罗侯阿修罗。以人间六百岁为一日一夜。其寿六千岁。少出多减。命亦不定。

  (3)华鬘阿修罗王。威势更胜。以人间七百岁为一日一夜。寿命七千岁。有中夭。

  (4)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威势或眷属数皆倍于前三王。不可称计。

  诸经论中。或别立阿修罗而说六趣。或单说五趣而以阿修罗为他趣所摄。如《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载。有余部立阿素洛为第六趣;《大智度论》卷三十谓六道复有善恶之别。善有上中下。即天、人、阿修罗。恶亦有上中下。即地狱、畜生、饿鬼道。此等乃立阿修罗为一趣之说。另外单说五趣者。如上述《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说阿修罗为鬼道及畜生所摄。《佛地经论》卷六谓阿修罗种类不定。或为天。或为鬼。或傍生。《首楞严经》卷九又举四种类︰

  (1)有修罗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此系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2)若于天中降德贬堕。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3)有阿修罗执持世界。力刚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系因变化而有。天趣所摄。

  (4)另有一分下劣阿修罗。生于大海心。沈于水穴口。此系因湿气而有。畜生所摄。

  关于阿修罗的住处。诸经述及者甚多。《起世经》卷五〈阿修罗品〉叙述有四大阿修罗王住在须弥山四面海中。即︰

  (1)在须弥山之东。距山千由旬的大海下。有<韦*卑>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的住处。纵广八万由旬。有七重城壁。王的居城设摩婆帝宫城。纵广一万由旬。其中央有集会处。称为‘七头’。‘七头’的周围有四座园林。王与诸小阿修罗辈于此园林游戏。

  (2)在须弥山的南面。过千由旬的大海水下。有踊跃阿修罗王的住处。

  (3)须弥山北面千由旬的大海水下。有罗侯罗阿修罗王的住处。

  (4)须弥山西面千由旬的大海水下。有奢婆罗阿修罗王的住处。后三住处各纵广八万由旬。七重城壁等悉如<韦*卑>摩质多罗的住处。

  又。《大楼炭经》卷二〈阿须伦品〉。说阿修罗的住处有五所。即须弥山下深四十万里(一万由旬)有抄多尸利阿须伦的城郭。广长各三三六万里(八万四千由旬)。以七宝所作。有四门。一一门边有一千阿须伦居止。又此城的东西南北四面各四万里(千由旬)有城郭。南称波陀呵。西称波利。北称罗呼(缺东王名)。各有三百阿须伦居止。此外。《长阿含经》卷二十〈阿须伦品〉、《起世因本经》卷八、《正法念处经》等。亦皆曾述及阿修罗的住处。

  另外。《大唐西域记》卷九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岩岫。印度人谓之为‘阿素洛宫’。其文云(大正51·920b)︰

  ‘往有好事者。深闲咒术。顾俦命侣十有四人。约契同志入此岩岫。行三四十里。廓然大明。乃见城邑台观。皆是金银琉璃。是人至已。有诸少女伫立门侧。欢喜迎接。甚加礼遇。于是渐进至内。城门有二婢使。各捧金盘。盛满花香而来迎候。谓诸人曰︰宜就池浴。涂冠香花已。而后可入。(中略)唯彼术士宜时速进。余十三人遂即沐浴。既入池已。恍若有忘。乃坐稻田中。’

  关于阿修罗的形像。亦有多说。《胎藏界七集》卷下列《伽陀经》。谓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有九头。头上有千眼。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手。唯有六脚。身形四倍于大须弥山。《观音经义疏记》卷四载。阿修罗有千头二千手、万头二万手。或三头六手。持不饮酒戒。男丑而女端正。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有二臂阿修罗像;《诸说不同记》载。其身赤色。右手执剑。左手握拳。《摄无碍经》及《补陀落海会轨》中载。阿修罗三面六臂。身青黑色。其六臂︰第一手合掌。第二手各持火颇胝与水颇胝。左第三手持刀杖。右第三手持镒。

  然现存阿修罗像未必与上述所载之形像一致。敦煌莫高窟之第二四九窟(西魏时代。六世纪)。绘有双足岔开。立于大海之中的四臂像。后二手向上伸直。掌上置日月;另二手。左手置胸前。右手置腹前。上半身赤裸。身呈赤色。日本现存之作品中。以法隆寺五重塔初层塑像中之六臂阿修罗坐像最古。而以兴福寺八部众像中之六臂像(天平时代)最为有名。

  [参考资料] 《长阿含经》卷十八、卷二十一;《杂阿含经》卷四十;《法华经》卷一;新译《华严经》卷一;《婆薮槃豆法师传》;《慧苑音义》卷上。

  据《观佛三昧经》说。世界刚刚形成山海大地时。光音天上贪玩的仙人便到人间游戏。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时。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这肉卵经八千年后。终于生出一个女怪。身长有如须弥山。具一千支眼睛、二十四只脚。头、口与手数皆为九百九十九。样貌好不骇人。即为阿修罗始祖。女怪后又产下一男怪名毗摩质多。因有无比威力可自由来去天上人间。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无数美女环绕后。也想娶妻。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乾达婆女求婚。结果乾达婆欣然同意婚事。于是阿修罗一族日渐繁盛。毗摩质多风情万种的女儿。使得已有妻妾亿万的天界帝释天为之倾心。娶为嫔妃。不料帝释婚后喜新厌旧。阿修罗女将委曲告之父亲。引发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就在阿修罗将帝释天所居的须弥山团团围住。千钧一发时。帝释天想到佛曾说若遇大难。只要念般若波罗蜜咒。便能破解鬼兵。果然一持咒。空中忽然飞出四只大刀轮。几乎削尽阿修罗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过此难。但是元气大伤难以复仇。然而天人与阿修罗的战争。并未自此划下休止符。

  在经过多年后。帝释天又爱上一位罗喉罗阿修罗的女儿。

佛学常识性

便命天界乐神带聘礼。透过歌曲威胁利诱罗喉罗应诺婚事。不料罗喉罗因气愤帝释天欺人太甚。不但将乐神驱逐出宫。并立刻发兵攻打天人。就在骁勇善战的阿修罗攻下天宫时。帝释天又忆起上次的神咒。于是阿修罗军被杀得节节败退。只好退入莲藕藏躲。就在帝释掳走了全部的阿修罗女后。罗喉罗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谈判。指出帝释天身为佛弟子。不应犯戒偷盗。双方几经谈判最后达成数项协议。帝释天承认犯下偷盗戒。愿归还阿修罗女。并赠送天上甘露;阿修罗则除将爱女献与帝释。并自愿受持三皈五戒。成为佛弟子。此战终得圆满落幕。在天界的战争中。有一位阿修罗王与帝释天作战时。因手能执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称为罗恸罗阿修罗。罗恸罗意即为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食的威力;是因他过去生为婆罗门时。见到大火烧塔。灭火而使塔不坏。而以此救塔之福德为因。愿得大身。然虽有此愿。仍不信正法。常爱斗战。故死后堕入阿修罗道。

  编辑本段【阿修罗王】

  佛经中的阿修罗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罗王:一个叫婆雅。意为勇健。是阿修罗与帝释天作战的前军统帅;一个叫罗骞驮。意为吼声如雷。亦名宽肩。因其两肩宽阔。能使海水汹涌。啸吼如雷鸣;一个叫毗摩质多罗。意为花环。其形有九头。每头有千眼。九百九十手

佛学常识300条

。八足。口中吐火;一个叫罗睺。意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罗王都统领千万名阿修罗。称为阿修罗众。或称阿修罗眷属。佛经还说:阿修罗男。身形丑恶;阿修罗女。端正美貌。

  编辑本段【阿修罗道】

  佛经中经常讲到“修罗”。其从六道轮回之中就有了“阿修罗道”。六道为一;天道、二;阿修罗、三;人道、四;畜牲道、五;饿鬼道、六;地域道。人道和天道为善道。阿修罗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带有嗔恨之心。执著争斗之意志。终非真正的善类。男阿修罗于各道中。常常兴风做浪。好勇斗狠。于诸天中。不时攻打天王。以谋夺位。女阿修罗貌美。时常迷惑众生。使难修行。故此阿修罗虽然不用受苦。但死后堕落三恶道机会甚大。故渐列之为恶道。 简说六道--有福无德的阿修罗道以好战出名的阿修罗道。因有福报而没有德性有的说法只是将他纳入鬼神中。或说是堕落的天人。北传佛教将他列入善道。南传佛教则归类入恶道中。福如天人。德非天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畜生。饿

佛学常识图解

鬼;地域;为三恶道)各道都有等级只分。随因受报。种善因。得善果。所谓种恶因得恶果;你所受的都是你自己做的。

  编辑本段【转生原因】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生虽无大恶行。但是轻慢心很重。非常的骄傲。不是瞧不起别人。就是忌妒别人比自己优秀。《业因差别经》详细条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起骄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与回诸善根。因业力的牵引。阿修罗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却由于降德而遭贬坠;湿生者身在畜生道。住于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诞生谈起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崐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崐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崐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王往打败。。上崐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崐释迦牟尼说法。说“四念处”。阿修罗王也说法。说“五念处”;释迦牟尼说法“崐三十七道品”。阿修罗王偏又多一品。“说三十八道品”。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大都崐是譬喻。阿修罗王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爱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乱。崐越乱越好”的事。阿修罗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论卷三十五”:

  “阿修罗其心不崐端故。常疑于佛。谓佛助天。佛为说‘五众’。谓有六众。不为说一;若说‘四谛’崐。谓有五谛。不说一事。”“五众”即五蕴”。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观念。阿修罗崐听佛说法。疑心佛偏袒帝释。故意少说了一样。

  佛教专题:阿修罗王的故事

  编辑

  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它们是佛国六道众之一。天龙八部神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佛经中的阿修罗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罗王:一个叫婆雅。意为勇健。是阿修罗与帝释天作战的前军统帅;一个叫罗骞驮。意为吼声如雷。亦名宽肩。因其两肩宽阔。能使海水汹涌。啸吼如雷鸣;一个叫毗摩质多罗。意为花环。其形有九头。每头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个叫罗睺。意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罗王都统领千万名阿修罗。称为阿修罗众。或称阿修罗眷属。佛经还说:阿修罗男。身形丑恶;阿修罗女。端正美貌。

  由于阿修罗王众多。其形不一。阿修罗王的形象。也有多种说法。有的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须弥山四倍;有的千头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须弥山;有的三头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体相。这些形象都难表现。画家们往往画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双足立大海。身越须弥山。

  佛经中有关阿修罗王的故事传说很多。敦煌石窟中除了经变画中的阿修罗王画像外。还有很多单独的阿修罗王的画像。其中最早、最高大、最完美的是西魏第249窟中的阿修罗王变相图。阿修罗王的形体和图中每一神怪、人物、建筑物几乎都代表一个故事。约有十几个故事。现选几个比较生动的故事讲述如下。

  1.阿修罗王身形高大的故事

  《杂喻经》中说:阿修罗王的前世曾是一个穷人。住在一条大河边。经常过河伐薪担柴。大河经常发山洪。水深浪大。他曾数次被河水淹没。幸而生还。一次打柴人渡河担柴。身没急流。无所救持。随浪漂转。即将死亡;奋而挣扎。幸而又出水得救。

  此后不久。有一位辟支佛〓化为佛门僧人来到打柴人家门口。化缘乞食。这个打柴人看到佛门僧人来到自己家中。感到十分欢喜。竭尽家中所有食物。设斋饭供养。辟支佛吃过斋饭后。将食钵扔到空中。腾空而去。打柴人看到十分惊异。面对辟支佛的去向。向天发誓:愿我来世。身形高大。一切深水。无能过膝。由于这个因缘。打柴人得到福报。身形巨大。四大海水。不能过膝。立大海中。身过须弥。手据山顶。向下观看忉利天宫。

  图中巨人。“立大海中。水不过膝”。“身过须弥。手据山顶”就是阿修罗王前世为打柴人时所发的誓愿。

  2.阿修罗王多目多臂的故事

  在《观佛三味海经》中记述:在宇宙劫初〓之时。火起一劫。雨起一劫。风起一劫。地起一劫。地劫成时〓。有一位名叫光音的天神。飞行到人间。在大海中洗浴。由于在水中洗浴的缘故。四大〓精气便入身中。身上触水感到十分快乐。因此情不自禁地将精子流到水中。八面之风。吹来吹去。将这精子吹入淤泥之中。自然生成一卵子。经过八千余岁。这卵子破裂。生出一个女子(即阿修罗的母亲)。其身形青黑犹如淤泥一般。有九百九十九个头。头上有千眼;九百九十九口。一口四牙。牙上出火。犹如霹雳一样;二十四只手。手中拿着一切武器。其身体巨大。如像须弥山一样。一次。她到大海中。拍水自乐。有股山风吹到大海上。水精便入她的身体中。由此便怀身孕。经过八千岁之后。生下一个男儿。身形巨大。是他母亲的四倍。生有九个头。一千只眼睛。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九只手。八只脚踩在海中。海上发出巨大的声音。名字叫作毗摩质多(花环)阿修罗。此类鬼神只吃淤泥和莲花藕根。

  在《长阿含经》中也有同样的记述:阿修罗王的母亲。在大海之中浮游洗浴。水精进入身中。生下一个肉卵。经过八千岁后。肉卵破裂生出毗摩质多(花环)。身有九头。头上有千眼。口常出水。手有千只。缺一只。而脚只有八只。

  敦煌石窟经变画中的阿修罗王。多是三头六臂。或是一头三眼六臂。第249窟中的阿修罗王是一头四目、两足四臂。九头、千手、八足的阿修罗王是无法画出来。画出来也没有美感。不知是什么怪物。古代的画师只能借鉴以少代多、对称完美的传统方法。给人们创出一个高大、对称、完善的阿修罗王的形象。据敦煌研究院贺世哲先生的研究。第249窟中。阿修罗王一头四目、两足四臂的形象。就是表现上述故事的。

  3.阿修罗王手障日月的故事

  在《正法念处经》中。记述了阿修罗王两次手障日月。造成日蚀月蚀的故事。

  第一次是这样记述的:天帝的怨敌住在大海的底下。名叫阿修罗。阿修罗有两种。一种是属于鬼蜮道统管。一种属于畜生道统管。鬼蜮道统率的阿修罗。妖魔的身形。饿鬼的恶性。有天神一样的神通威力。畜生道统管的阿修罗住在大海底层。须弥山侧。阿修罗民众生活在大海底层八万四千由旬④的地方。它们的生活居地。分为四处。第一处地处海底二万一千由旬。这是罗睺阿修罗王所统管的居地。这位罗睺阿修罗王在欲界〓之中。身形变化。可大可小。随心所欲。但它身形威力的大小。常常由人们行善和不行善来决定。

  一时这位罗睺阿修罗王心中想起:“我应当观看怨敌帝释天主的游戏极乐之园。看看他是怎样同天宫玉女欢娱。恣意享受的。”

  阿修罗王这种念头一产生。立即美饰庄严自己的身体。把特大的青玉珠、波头摩珠、光明威德珠。还有金玉五色赤珠。戴在胸项。又将青、赤、黄、黑等艳丽杂色的衣服穿在身上。做为甲胄。全身珠光宝气。光芒交映。此时。阿修罗王身形变得巨大。如同须弥山一样高。遍身珠宝。光芒万丈。大青珠放出青色光芒。其他黄、红、黑宝珠亦放出各自的光芒。阿修罗王看到自身光彩耀目。便产生高傲自大之心。自我吹嘘:“天上地下。没有一人能与我相比。我要让天宫玉女和所有阿修罗美女敬爱我身。”

  阿修罗王说完后。便从王城走出。他的王城。名叫光明城。纵广八千由旬。城中有数不尽的花木宝林。清泉浴池。各种莲花。阿修罗王采摘鲜花。做成花环。戴在头上。身上涂抹名香。散出芳香之气。阿修罗王从王城升起。要到天界去观看帝释天主的娱乐之园。

  此时。如果世间之人。不行正法。不孝养父母。不尊敬僧人和婆罗门长者、不依法行。不奉三宝。不观善法。天界的诸位天王和天神、天子的势力就会全部减少。四大天王〓辗转相告:“全都躲避逃逝。恐怕狮子儿罗睺阿修罗王犯上天宫。来杀我们。”

  如果世间之人。修行正法。孝养父母。敬事师长。供养僧人。尊老爱幼。一切天王、天神、天人的势力就增大。此时。四大天王用各种宝衣庄严其身。涂抹各种名香。来到天空。天上就会如雨落下各种宝刀利剑。一切天众。心生喜悦。来到须弥山侧。发出大呼。犹如雷鸣。

  阿修罗王只听天空声震如雷。却不见天王天人。想进入天界。观看天王的林园。但日轮天子的千万道光芒照在阿修罗王身上所戴的宝珠上。珠光闪耀。眩目难睁。使阿修罗王无法看见诸位天王的极乐之园。此时。阿修罗王十分恼怒地说:“日轮天子用日光耀我目。不让我观看天宫玉女。我就用手掌挡住日轮天子的光芒。要看一看天宫玉女的可爱美貌。”

  阿修罗王说完之后。立即举起一手。挡住了日轮天子发出的光芒。立在大海之中。海水只淹到了阿修罗王的腰间。身上的宝珠发出了青、黄、赤、黑四种光芒。

  阿修罗王以手障日。人世间那些奉行外道邪见的论导师就发出了各种邪见异说:阿修罗王蚀日。天中才会出现赤色黑色。并以此凶吉。推算人的寿命。那些不识宿业果报的相师。也发出种种预言:有的说。日蚀之年。人间丰收;有的说。日蚀之年。人间遭灾;有的说。日蚀之年。必有凶祸。王者崩驾;有的说。日蚀之年。必有吉庆。当出圣人。

  当阿修罗王以手障日后。看到了诸天王的园林宫殿。清泉浴池。游乐之处。帝释天主见到了事已如此。就下令各天王天子。庄严宫殿。命令各天王天子用各种珍宝、天衣装饰其身。要与阿修罗王争斗相战。决一胜败。

  罗睺阿修罗王看到天王天众如此神威。气势迫人。自知不如。急忙归还自己的宫城。

  月蚀又是怎么回事呢?《正法念处经》上说:阿修罗王的一些眷属官员经常游行在大海上。常常看见月轮天女游玩在优陀延山顶。飘行在人世间。居住在毗琉璃光明之中。端庄美丽。胜于天宫玉女百倍。这些官属便到阿修罗王宫。对阿修罗王说:“大王。我们看到满月天女。端庄美貌。强于天宫玉女百倍。”

  阿修罗王听完此话。便生爱慕之心。想即刻看一看这位月轮天女。阿修罗王便用无数宝珠、宝衣庄严其身。以手障日月。像观看天女一样。观看月轮天女。阿修罗以手障月后。月光被遮。天空变暗。如上所说。人世间的邪见咒术师。即刻念出咒语:一切国土、村落、城邑。众恶速灭;一切人世间众生。众恶速灭;一切婆罗门中。众恶速灭。如果月光变成黄色黑色。世间的相师又作出如下预言猜测:有的人说。月蚀之年。人间丰收;有的说。月蚀之年。人间遭灾;有的说。月蚀之年。必有凶祸。王者崩驾;有的说。月蚀之年。必有吉庆。当出圣人。有的说。月蚀之年。必有兵刃。起于国境;有的说。月蚀之年。必无兵勇。天下太平。这只是人世间的说法。而在瞿陀尼、弗婆提、郁单越〓三大洲随着方位。发生月蚀。但无各种邪见异说。

  由于这个缘故。月亮被掩蔽。名叫月蚀。又由于阿修罗王前后两次掩蔽日月。发生日月之蚀。天降大声。

  第二次是这样记述的:阿修罗王住在大海之下。一次他的官属对阿修罗王说:“大王。帝释天主住在须弥山顶善见城内。坐在善法天宫。诸位天神天人功德无量。五欲具足。眷属天女围绕。极尽享乐。欢娱无比。帝释天主是天界之主。大王现在也是我们所尊之主。大王威力巨大。神通亦能战胜帝释天主。可率领我们攻打帝释天主。夺取他的善见城。”

  阿修罗王被官属们挑唆。立刻恼怒。奋威纵怒。率领阿修罗官属、文武大臣、将相、士兵。从海底光明城出发。吼声巨大。犹如雷鸣。

  此时。人世间各国的相师听到天界的雷鸣之声后。说:“天兽下凡。才有此征兆。”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预言猜测:有的说。此年丰乐。人民安居;有的说。此年灾荒。五谷必贵;有的说。此年必凶。王者崩亡;有的说。此年吉庆。灵应嘉祥;有的说。此年必祸。兵起境内。有的说。此年太平。无有大变;有的说。天降神威。必有感应。清洁设斋。拜神求福;种种预测。不可尽言。

  阿修罗王率领官属将士出城。忽而想到:我身上的日月宝珠应当留在城内。为我的子孙民众照明。如果没有宝珠。城内就会无光明。天界也是这样。有日月天子。才会有光明。如果没有日月天子。天界也会黑暗。就如冥间。我宁可掩蔽日月。令天界黑暗。也不能使我的城中没有光明。

  阿修罗王这样一想。从光明城纵身而起。即用一手障日。一手障月。使日轮天子和月轮天女的光明不照人间。

  此时。世界的愚人、各国的相师看到月日相蚀。便做出各种凶吉灾祥的预言猜测。如上所言。

  阿修罗王障蔽日月光明后。又用一手按在须弥山顶。要和帝释天主战斗。决一胜败。但阿修罗王毕竟是畜生道的劣神。缺少智慧勇气。见到帝释天主、天王天人庄严神威、气势不凡、威德光明。心中立即疑虑后悔。没有再战之力。带领自己的官属将士

佛教佛学基本常识

。归还海底。回到光明城里。

  这是阿修罗王第二次障蔽日月。使日月相蚀。天声震吼。

  第249窟阿修罗王图。和其他经变画中的阿修罗王的形象。最大的特点是立于大海。双手上举。一手托日。一手托月。这一形象就是上述故事的具体表现。

  4.阿修罗王与天争斗的故事

  阿修罗王是佛国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又是一位好战的恶神。佛经里记述阿修罗王与帝释天主争斗的故事很多。现摘录三个情节丰富生动又与第249窟《阿修罗王图》有关的故事译写如下:

  在《长阿含经》中记述:有一位大阿修罗王。名叫罗睺。住在须弥山之北。大海之底。海水浮悬在他宫殿之上。四面的风护持着宫门。他的王城纵广八万由旬。内外七重城廓。高达三千由旬。金城银门。园林清泉。众鸟合鸣。他的身形高出须弥山一万由旬。高达二万八千由旬。每月十五日。到大海中化现巨大的身体。海水只淹到他的脐下。头却高出须弥山顶。手障日月。日月天子见其丑形。惊恐害怕。不敢出来。所以天地失去光明。

  在阿修罗王游乐观赏大海和须弥山时。有一股自然之风。吹开了天宫之门。此风吹地地净。吹花花开。阿修罗王的五位大臣。第一名叫捉持。第二名叫雄力。第三名叫武艺。第四名叫头首。第五名叫摧伏。护卫在阿修罗王的前后左右。阿修罗王看到天宫之后。心中忽而想:我有这样大的威德神通。力大无穷。又有这么多的文臣武将。为何处于忉利天宫之下。日月诸天神在我的头上来往行走?我一定要捣毁天宫。取日月作我的耳珰〓。

  大阿修罗王越想越愤怒。决心与天战斗。便命令舍摩黎和毗摩质多两位阿修罗王。以及诸大臣武将。各备兵马武器。前往天界。与天开战。

  当时阿修罗王的部属难陀和跋难陀大龙王首先出发。用龙身缠绕须弥山七周。须弥山立刻山动云布。两位龙王又用龙尾拍击大海。掀起重重巨浪。汹涌的巨浪盖过须弥山顶。

  忉利天主见此情景。便对天神天人说:“阿修罗王又要与天开战了。海中的诸位龙王。伽楼罗(金翅鸟王)神、持花常乐二鬼神。你们各持武器。率领天人先同阿修罗王交战。若是不能取胜。就奔向四天王宫。不得让他反上天宫。”忉利天主先报告给了帝释天主。帝释天主又通报天宫诸王。阎罗王。他化天王。无数天王天神。天兵天将和各海的龙王都到帝释天宫集中。帝释天主命令说:“我军要能取胜。一定要活捉阿修罗王。把他五花大绑带到善法堂〓。让我看看他。”

  大阿修罗王也对他的文臣武将下令说:“我军如果能取胜。一定要活捉帝释天主。把他五花大绑带到七叶堂〓。让我看看他。”

  两军大战。兵刀相接。互相厮杀。但无伤亡。只是被击中者。感到疼痛苦恼。此时。帝释天主现身变化。身形巨大。头有千眼。手执金刚杵。头出焰火。向阿修罗王奔来。阿修罗王的官兵见到后。恐惧惊慌。不敢再战。纷纷逃奔。帝释天主率军乘胜追击。阿修罗大败。天兵天将活捉了阿修罗王。押解到了善法堂。

  5.阿修罗王为女争宠的故事

  《正法念处经》上记述:毗摩质多(花环)阿修罗长大之后。在海上游行。看到天界诸位天王天神身边都有美貌的玉女围绕。尽情地娱乐。便回到宫中对母亲说:“天王天人都有伉俪成双配对。为何我孤单一人。没有美女相配呢?”

  阿修罗的母亲说:“大香山上有天神。名叫乾达婆〓。这位天神有一个女儿。美貌多姿。如花似玉。她的肤色比白玉还洁白。身上的毛孔里都发出美妙的音乐声。我想为你聘娶她。不知能否达到你的心愿?”

  阿修罗听后。十分欢喜。对母亲说:“那就太好了。希望母亲很快前去求亲。”

  阿修罗的母亲来到香山。对香音神说:“我有一个儿子。威力自在。四天之下。无人相比。你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能嫁给我的儿子吗?”

  香音神的女儿听说后。十分乐意。便随阿修罗来到阿修罗王宫。双方结婚。成为一对恩爱夫妻。过了不久。香音女便怀身孕。经过八千岁之后。便生下一个女儿。其女长大之后。出落得端庄秀丽。美貌姿容。天上地下。没人可与她相比。

  阿修罗看到自己的女儿如此美貌。可闭花羞月。宠爱无比。视为掌上明珠。

  天帝释主听说阿修罗王有一美貌无比的女儿。就派天神向阿修罗王求婚。愿娶他的女儿做王妃。

  天神来到阿修罗王宫。向阿修罗王说明来意。阿修罗王对天神说:“帝释天主如果能让我坐七宝宫殿。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做王妃。”

  帝释天主听过阿修罗王的回话后。立即脱下宝冠。扔入海中。变为宫殿。以修行十善的功德。使阿修罗王坐上了七宝宫殿。阿修罗王欢喜无比。同意把女儿嫁给帝释天主。帝释天主乘坐六种宝车前往阿修罗王宫殿迎娶阿修罗女。又把阿修罗女迎至善法堂上。正式封为王妃。赐名为悦意。

  天宫的诸位天王、天神、天人看到悦意王妃后。没有一人不喜欢的。大家都说:“这样漂亮的美人。我们从没见过。”

  看到她的人是视东忘西。视南忘北。连身上的毛发汗孔都生喜悦。

  一次。帝释天主到欢喜园里。和天宫玉女在清泉中洗浴。玩乐嬉戏。悦意王妃看到这一情景。心中立刻醋意大发。妒火顿生。暗中派遣五位夜叉鬼前往阿修罗王宫。告诉父王:“现今帝释天主已经变心。不再宠爱女儿。常与天宫玉女在欢喜园浴池中嬉戏欢娱。希望父王替女儿做主。”

  阿修罗王听过此话。心中气愤无比。立即率领部属四兵〓前往天界。攻伐帝释天主。阿修罗王以自己巨大的身形。立在大海。占据须弥山顶。九百九十九只巨手。同时俱做。震撼善见城〓。摇动须弥山。四大海水。一时浪起波涌。惊天动地。

  帝释天主见此情景。惊慌害怕。不知所措。此时。宫中有位天神对帝释天主说:“天主不必惊慌害怕。过去佛陀曾传授你般若波罗蜜咒经〓。只要天主诵念此咒经。就会催伏阿修罗王的神将鬼兵。”

  帝释天主听后。立即升坐善法堂。敬焚各种名香。发大誓言:“般若波罗蜜咒。是大明之咒。是无上之咒。是真实不虚之咒。我持此法。当成佛道。能令阿修罗王兵众自然退散。”

  帝释天主发誓念咒之时。天空突然出刀轮。由于帝释天主功德和咒语的显灵。千只刀轮自然而下。砍在阿修罗王的身上。阿修罗王的耳鼻、手足全被砍掉。同时落入海中。使四大海水变得血红。就如蚌珠的颜色一样。

  阿修罗王惊恐万分。走投无路。最后钻入莲藕丝孔中躲避藏身。

  6.阿修罗王拒不嫁女的故事

  在《譬喻经》中还记述了与前一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的故事:过去世时。有一位阿修罗王。名叫罗睺(障日)。生有一女。端庄秀丽。美貌不凡。十分奇特。女德六十四种。无不俱足。口中说话。吐出的气味犹如优钵罗花〓的芳香。身上毛孔发出的气味。胜过牛头栴檀〓的香气。面色红润。肌肤如玉。见过她的人。没有一个不喜爱的。

  帝释天主听说之后。心中思念:“天宫中玉女虽多。也十分端庄美貌。但没有一个可与阿修罗王的女儿相比。如今我要调集天兵天将。攻伐阿修罗王。夺取他的女儿。做我的王妃。”

  帝释天主决定之后。召集诸位天王天神。共同商议此事。诸天王对帝释天主说:“此事可行。但先派乐神手执九十一弦琉璃琴。到阿修罗王宫。弹琴歌赞天王天人。享受极乐之情。愿娶阿修罗王女儿为王妃。如果他不答应。我们就用武力夺取。”

  帝释天主同意各位天王天神的建议。便派遣乐神般遮翼〓携带乐器。严驾起程。前往阿修罗王宫。到达之后。先弹琴歌赞天人之乐。后述欲娶阿修罗王女儿之意。并对阿修罗王说:“如果不把女儿嫁给天主。天主将率天兵天将。武力夺取。”

  阿修罗王听说后。气愤无比地对乐神说:“你去告诉帝释天主。我有巨大的神通和强大的兵力。足以和天兵天将对抗。想夺取我的女儿。是办不到的。”

  乐神般遮翼即刻返回天宫。向帝释天主汇报了阿修罗王的回答。

  阿修罗王调集兵马。来到须弥山侧攻打帝释天宫。先毁坏曲脚天宫。后又毁坏风天宫、马天宫等天界的各种宫殿。乃至四大天门。

  帝释天主见阿修罗王气势威力。不可阻挡。突然想起仁王护国经咒。此咒一念。阿修罗王的兵众。渐渐败退。阿修罗王将残兵败将引入拘郗池〓莲藕孔中。

  帝释天主从四大天门出兵。乘胜追阿修罗王。所到之地。只见满地是刀枪弓箭。却不见阿修罗王的一兵一卒。帝释天主率兵直入阿修罗王城。只见城中有数千万阿修罗女和眷属。却不见阿修罗王。帝释天主就把这些阿修罗女和眷属全部押解到忉利天宫。

  此时。阿修罗王和大臣武将

佛学常识一佛教

来到天宫。哀求归还自己的臣民眷属。对帝释天主忏悔乞求地说:“我等愚迷无知。不认佛弟子神力巍巍。我等先祖也曾奉信如来佛法。闻听佛有八戒。不取他人之物。今天天主将我等眷属全部带到天宫。这不是佛弟子应当做的事。”

  帝释天主听过阿修罗王的话后。心中不乐。有所思量:“我宁可把阿修罗王眷属归还。也决不能违犯佛法戒律。”

  帝释天主这样一想。立即把阿修罗女和眷属送还给了阿修罗王。

  此时。阿修罗王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奉献给帝释天主为王妃。帝释天主也把天宫最甜美的甘露美酒作为回报。奉送给了阿修罗王。从此阿修罗王和帝释天主和好。共同修持佛法。三归八戒〓。<注释>

  ①劫初:佛教中的“劫”是一个很长的时空概念。即世界生成一次。毁灭一次。称为一劫。“劫初”就是世界刚生成时。

  ②地劫成时:佛教认为地、水、火、风是宇宙的基本元素。人身、动植物、世间的万物都是由这四种基本元素组合成的。经过火劫、水劫、风劫。最后生成地劫。地劫成时。就是大地生成之时。

  ③四大:即是构成万物的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这四种元素能造就世上的一切物质。故名四大。据《俱舍论》中说:地大的属性为坚。作用为保持;水大的属性为湿。作用为摄集;火大的属性为暖。作用为成熟;风大的属性为动。作用为生长。

  ④由旬:古印度长度单位。相当于马走一天的距离约为60公里。

  ⑤欲界:佛教名词。佛教把宇宙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在欲界中。众生有食欲和淫欲。此界为有情之住所。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均谓之欲界。

  ⑥四大天王:是帝释天主的四员外将。在须弥山的山腰。有一大山名叫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峰。每一峰上有一天王居住。各护天下一洲。亦名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⑦瞿陀尼。弗婆提。郁单越:佛教地名。佛教以须弥山为中心。把世界分为四大洲。南方瞻部洲。梵文旧译“阎浮提”;东方胜神洲。梵文旧译“弗婆提”;西方牛货洲。梵文旧译“瞿陀尼”;北方瞿卢洲。梵文旧译“郁单越”。四大洲中。北方瞿卢洲最强胜。此洲人民寿命千岁。衣食自然。

  ⑧耳珰:古代用金玉做成的耳饰物。如耳环、耳坠一类。

  ⑨善法堂:佛教名词。是帝释天主的讲堂。在须弥山顶喜见城外之西南角。

  ⑩七叶堂:佛教名词。是大阿修罗王的讲堂。在光明城中。

  〓乾达婆:佛教天神。是天界的乐神。亦名香音神。不食酒肉。只食香味。全身发出香气。佛教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古代画家经过长期的创作。其形象已变成美丽的飞天。

  〓四兵:古印度把象、马、车、步四种兵种称为四兵。此文形容军队人马多。

  〓善见城:佛教界名。是帝释天主的宫城。有的经典中也译作喜见城。位于须弥山之绝顶。

  〓般若波罗蜜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为《心经》。此经末尾有大神咒和大明咒。还有一经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此经中有咒语。诵持此经。可免亡国之难。此故事所诵之经。可能是后者。

  〓优钵罗花:即是莲花。古印度盛产此花。有青、红、白三色。纯洁而香。是佛教的吉祥物。

  〓牛头栴檀:植物名。香料树。亦称赤檀香。因产自印度牛头山。故名牛头栴檀。其香气浓烈。是名贵香料。亦为一种药物。

  〓般遮翼:有的佛经亦译为般遮于旬。是帝释天的乐神。在佛经中常弹琴歌颂佛德佛法。

  〓拘郗池:天界泉名。其意不详。

  〓三归八戒:佛教术语。三归: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归顺依附。这是佛教徒入教时的先决条件。八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睡高广华丽之床;不装饰打扮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之食(即过午不食)。这是佛教为在家男女教徒制定的八条戒律。虽比五戒要求更严。但它不像五戒那样终身受持。只是临时奉行。多者几周、几天。少者一天一夜。受戒期间。过一种近似僧人的宗教生活。<附记>

  一、此故事依据《杂喻经》卷4译写。原文见《大正藏》第4册。第526页。

  二、此故事又见如下经典:

  (1) 《法苑珠林》卷5《阿修罗部》。见《大正藏》第53册。第308页、310页、309页、328页、329页。

  三、此故事依据《观佛三味海经》卷1译写。原文见《大正藏》第15册。第649页。

  四、此故事依据《正法念处经》卷18节录译写。原文见《大正藏》第17册。第107页。

  五、此故事依据《长阿含经》第20卷《战斗品》摘录译写。原文见《大正藏》第1册。第139页。

  六、此故事又见如下经典:

  (1)《长阿含经》卷20。见《大正藏》第1册。第141页。

  (2)《经律异相》卷46《鬼神部》。见《大正藏》第53册。第239页、328页、329页。

  (3)《观佛三味海经》卷1。情节更加详细。见《大正藏》第15卷。第649页。

  七、根据敦煌研究院贺世哲先生研究:第249窟中。阿修罗王左右两侧各画一条巨龙。竖在大海中。以尾拍海水。头伸须弥山。张口怒吼。天空阴云欲雨的描绘。就是表现这一故事的。

  八、根据敦煌研究院贺世哲先生的研究:莫高窟第249

  窟。阿修罗王右侧画一飞天(乾达婆女)即是阿修罗王的妻子。而窟顶南、北披上画的就是帝释天主迎娶阿修罗王女儿悦意的情景。(但亦有人把此图说是东王公和西王母游行图)

  九、有关研究莫高窟第249窟顶四披阿修罗王图和天象图的论著。参阅如下文章:

  (1)贺世哲先生著《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顶西披壁画内容考释》。载《敦煌学辑刊》总第3辑。

  (2)段文杰先生著《道教题材是如何进入佛教石窟的——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壁画内容探讨》。载《敦煌石窟艺术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3)段文杰先生著《早期的莫高窟艺术》载《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1卷。文物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53808.html

以上是关于「阿修罗」十法界之:阿修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阿修罗」十法界之:阿修罗;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10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