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关于佛诞的一些小知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关于佛诞的一些小知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关于佛诞的一些小知识
1节日简介
浴佛节
浴佛又称灌佛。在古印度佛教中即为一种重要仪式。其源则在释迦降生的历史记载之中。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所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之时。路经蓝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诞生了悉达多太子。此时。难陀和优波难陀龙王(另一说有九龙)吐清净水。灌太子身。这一历史传说在古印度时即已流行。近代在印度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出土的佛传雕刻。都有反映这种情景的构图。后世浴佛是在佛陀诞生之日举行。
在3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现尼泊尔)。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净饭王有两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诃波波提。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这时。摩耶夫人突觉腹痛。随后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
南传佛教也非常重视这一节日。傣族全民族信仰南传佛教。过节时。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在清晨到各个佛寺中敬佛、斋僧。举行送旧迎新的仪式。行浴佛礼。给佛像洒清水“洗尘”。而后便开始互相泼水。嬉笑追逐。进行放高升、赛龙舟、赶摆、丢包等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傣族泼水节(另有7女除魔的神话阐述泼水节的另一来历)。藏传佛教同样重视这一节日。称为“四月法会”。一般活动要延续好几天。包括诵经、跳欠(也称为跳布扎、跳法王舞、跳神等)、到各个佛殿拜佛等。而泼水的习俗。仅在年轻的小和尚之间进行。
历史源起
顾名思义。佛诞即释迦牟尼佛祖诞生之日。
如来生期。多有异说。虽则皆有理致。究不如周昭王二十四年者为恰当。[3]即公元前1027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因此典故。便有了庆祝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浴佛节又名佛诞节。
浙江天台山慈恩寺浴佛池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佛教节日之一。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又称佛诞节。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中国东汉时仅限于寺院举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流传至民间。浴佛时间在史籍中有不同记载。蒙古族、藏族地区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日。即佛成道日、佛涅盘日。故在这天举行浴佛仪式。汉族地区佛教在北朝时多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后不断变更、发展。北方改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举行。南方则仍为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相沿至今(俗称“四月八”)。傣族的泼水节在傣历六月(夏历四月)举行。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门寺院礼佛。就带有浴佛的性质。
唐朝
佛光普照遍长安。吃斋诵经建寺庵。
居士男女多布施;为求来生结善缘。
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以各香浸水灌洗释迦之太子诞生像;纪念佛之诞生。称为浴佛节。唐代佛教信仰极盛。长安善男信女多于此日施舍。此风迄宋明依然。《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辄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
节日名称
台湾佛陀诞辰纪念日
越南 LễPhậtđản(礼佛诞)
韩国 석가탄신일(释迦诞辰日)
日本 灌仏会(灌佛会)
活动内容
有些寺院的浴佛方法还是与它的规定有所不同。大致说来这些寺院浴佛更侧重于法会的仪规。具体分为四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恭迎佛像。佛诞之日。僧众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序位次分班而立。闻磬声向上顶礼三拜后。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礼执引磬。二执事托香盘。主法僧居后。侍者随行。同
浴佛节声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像从经楼上迎到大殿中。主法僧上香、展具、顶礼三拜。大众一起唱赞:“稽首皈依大觉尊。无上能仁。观见众生受苦辛。下兜率天宫。皇宫降迹。雪岭修因。鹊巢顶。三层垒。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觉尊。不堕沉沦。”
第二。安座沐浴。大殿钟鼓齐鸣。主法僧将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后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九拜。大众同念《沐浴真言》。三称“南无香云盖菩萨”。然后唱赞:“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沐慈容。万法得正中。”
第三。祝圣绕佛。主法僧闻磬声顶礼三拜。恭说颂词。大众同唱《佛宝赞》。接唱《赞佛偈》:“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再唱:“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
浴佛节无有如佛者。”唱毕开始绕佛。边绕佛。边称念:“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四。回向皈依。绕佛后归本位。先念《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唱《三皈依》:“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浴佛法会功德圆满。引磬声起。大众齐唱:“浴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值得一提的是。南传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成道、涅盘都在5月的月圆日(十五)并于这一天举行浴佛等盛大的纪念活动。
历史记载
我国寺院浴佛。唐以前的仪制已难查考。唐代流行的仪制。由于会昌法难也已失
浴佛节传。现存唐《浴像仪轨》(见《续藏》第二编第九套第四册)是唐慧琳为了改革我国传统四册浴佛仪制。根据古印“僧园每日浴像”。结合偈、
民间传说
广东省清远市御金街少林禅院三宝佛开光仪式根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后摩耶夫人。在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因为释迦族姓乔答摩。所以太子全称为乔答摩·悉达多。相传。太子生时就会走路。在走到七步的地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唯我独尊的“我”。并非指佛祖自己。而是教所有的人都要头顶上天。脚踏实地。尊重自己灵性的开示。掌握自己命运的锁钥。这位太子就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正当佛祖讲话时。突然天雨花香、九龙吐水。因此。佛教将佛祖在无忧树下降生之日称为佛诞日。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称“香汤”。仿效这种情景为释迦像沐浴。因此称作“洗佛节”。
正当佛祖讲话时。突然天雨花香、九龙吐水。因此在这天有些寺庙的僧侣会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称“香汤”。仿效这种情景为释迦像沐浴。因此称作“洗佛节”(国语称“浴佛节”)。浴佛的仪式一般是在佛殿或露天净地举行。浴佛的方式是在庙寺前置一小浴亭。亭内供释迦小像。旁贮浴佛水。佛水是药草煮炼而成。有甘草、百香草等。信徒每匀水淋佛。即饮之。[4]
传统风俗
中国
信众会到寺院。参与浴佛、献花、献果、供僧、供舍利、演戏等等节目。
有些地方传统会将佛像请到街上游行。置于大象上。或以花车乘载。寺院会开放让信徒进入炷香、礼拜佛像、供养僧众。
今日的华人地区。常会引入世间庆祝的习惯。如舞龙舞狮。张灯挂彩。甚至燃放炮竹。
台湾地区
台湾佛教徒普遍于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庆祝及浴佛典礼。经佛教徒之争取。1999年起。中华民国内政部在国定纪念日中正式纳入佛陀诞辰纪念日。日期为农历四月八日。由有关机关、团体举行纪念活动。由于日期接近“母亲节”(五月第二个星期日)。一些庆祝活动也会于母亲节举行。
中国大陆地区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的人们汇聚到马山麓、折多河畔。举行拜佛节。祈祷神佛保佑人们五谷丰登。广东观音山观音寺庄严举行“浴佛节祈福大法会”纪念佛祖诞辰。上午浴佛仪式。下午寺院巡礼。放生。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希望通过我们的愿力。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加被。令亲友身体健康。家宅平安。财运亨通。一切顺利。
香港
香港在长洲、大屿山及屯门等地有大型庆祝活动。如飘色巡游等。香港旅游发展局举办的“传统节日巡礼”。亦重点推介佛诞庆祝活动。
1998年。觉光法师为香港成功争取佛诞日为假期。提高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
2007年起。“金色莲花表演坊”每年在香港举办千张佛诞卡大展。2013年5月起。更规画香港首届“佛诞文化节”活动持续一整个月。让社会大众参与。
日本
称为灌佛会(灌仏会。かんぶつえ)。亦名降诞会、佛生会、浴佛会、龙华会、花会式、花祭。
3节日活动
1、简介
农历四
浴佛节月八。又名浴佛节、佛诞节、龙华会。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宗教节日。但是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的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和求子在过去广为流行。
2、浴佛
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灯烛。置铜佛于水中。进行浴佛。一般民众则争舍财钱、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现各种庙会。在农历四月八日。各地佛寺举行佛诞进香。在北方地区则传说农历四月十八日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举行妙峰山庙会。南方地区龙华、九华、姑苏等地也均有盛大庙会。庙
浴佛节会期间还有堆佛塔活动。可见中国的庙会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庙会。也有道教庙会。还有佛、道、儒结合的庙会。北京的妙峰山庙会既有道教内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会却是各种庙会都有的。
3、斋会
斋会。又名吃斋会、善会。由僧家召集。请善男信女在农历四月八日赴会。念佛经、吃斋。由于与会者要吃饭。必须交“会印钱”。饭菜有面条、蔬菜和酒等。
在浴佛节期间。人们要讨浴佛水。
节日饮食有吃“不落夹”。“不落夹”为蒙古语。是对粽子的称呼。还有一种乌饭。方法是以乌菜水泡米。蒸出后为乌米饭。这种食品本为敬佛供品。后来演变为浴佛节的饮食。当浴佛节时还有放船施粥的风俗。
4、结缘
在浴佛节中还有一种结缘活动。它是以施舍的形式。祈求结来世之缘。民间舍豆结缘。寺院、宫廷也不例外。宫中要煮青豆。分赐宫女内监及内廷大臣。称作“吃缘豆”。
5、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在浴佛节期间则流行放生习俗。放生来源较早。宋代已有记载。古代有承美放生传说。民间有玳瑁放生等。
6、求子
农历四月八虽为浴佛节
浴佛节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吉林奇俗谈》中说:“吉地白山四月二十四日开庙会。求嗣者诣观音阁。于莲花座下窃取纸糊童子一。归家后置褥底。俗谓梦能可操胜券。”这种偷纸娃娃与抱泥娃娃性质是一样的。山东聊城地区有观音庙。神案前有许多小泥娃。有坐者。有爬者。有舞者。皆男性。四月八日这天。不育妇女多去拜观音和送生娘娘。讨一个泥娃娃。以红线绳套住脖子。号称拴娃娃。有的还以水服下。认为这样能怀孕生子。泰山除供碧霞元君外。还盛行押子。即在树上押一石。拴红线。以求吉利得子。陕西延安有一个清凉山庙会。祈求龙王降雨。同时设铡关。十二岁以下孩童腰扎草绳。手抱公鸡。先从铡刀下扔过公鸡。接着自己爬过去。俗称过关。从此年年平安。标志成年。
7、拜药王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庆祝菖蒲生日。农历四月十
浴佛
在某些少数民族中也过浴佛节。其中的苗族就过农历四月八。
各地活动
农历四月八不限于浴佛。其实它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各地流行有
浴佛节风俗。山西乡宁在柏山(后改在结义庙)集会。祭祀晋国大夫荀息。后改祭关公、张飞和刘备。会上争食油糕。又称油糕会。民间传说牛王为神。各地都在农历四月八为牛过生日。称牛王诞。浙江丽水有一种抢牛馒头风俗。也是祭牛的产物。牛是农民的宝贝。也是农耕文化的象征。因此把爱牛之心也带到节日里。河南邓县农历四月八要祭瓜神马武。并展销黄瓜。江南许多地方为了纪念孙膑、庞涓斗智。过乌米饭节。后来演变为敬佛做乌米糕。天津过出鬼节。祭祀冤死亡者。
各地简介
1、沙溪浴佛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就是浴佛节。过浴佛节当天。家家户户吃栾茜饼。然后到街上观看万众参与的大型游街庆祝活动。
浴佛节巡游日。象角、圣狮、龙聚环三个村出动10条大小金龙、银龙和木龙。l只彩凤。20头醒狮、50个少女花篮担。还有仙女散花、彩旗、八音氏乐、锣鼓等队伍。共2000多人。这些民间艺术团队。分成两支队伍游街。在周围几个村地域活动。当地人叫这种喜庆大游行做“出高兴”。欢迎来自远近的客人欣赏和参与活动。
2、天水浴佛节
天水的佛事活动历史悠久。尤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最为有名。
这一天。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华盖寺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城区的南郭寺、北道区的净土寺迎来成千上万的游人。各石窟、寺院在举办佛事活动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人。还开展各种文艺娱乐活动。举办旅游商品和书画展销等活动。丰富了节日的内容。既满足了群众的信仰需求。又引导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积极健康的气氛中进行游乐活动。
3、老北京浴佛节
浴佛节
——民俗四月八
张心笛
农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节。亦称洗佛节、佛诞节和龙华会。逢浴佛节。老北京的习俗很多。佛教寺庙要举行纪念仪式。要浴佛、举行斋会。民间也在这一天有放生和吃结缘豆的习俗。在浴佛节前后。还有民间的拜观音求子。以及拜药王活动。
相传佛教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所创立。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后。北京及各地佛寺林立。其佛寺庙宇中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内均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像。
四月初八浴佛节这天。老北京的各个佛寺在这一天要进行对释迦牟尼的纪念活动——功德法会。法会后的一项重要仪式就是用香水浴佛。《荆楚岁时记》云:“四月初八。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这是我国佛教史上关于浴佛节的记载。
为什么要浴佛?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呱呱落地之时就非常聪慧。会走路、会说话。他前、后、左、右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大地为他的出生而感动。并用九龙吐水为其沐浴。所以每到四月初八其诞生日。各佛寺的僧侣都要以甘草茶煮成“香汤”。在寺庙的浴亭里对释迦牟尼佛像匀水淋佛。对佛祖进行一次洗浴。浴佛时除纪念佛祖的诞辰外。也有洗涤人心的污秽黑暗、洁净众生的心灵之意。这一天各佛教寺庙还会准备些素菜素饭。来招待信徒们的祭拜。也就是那时候的“斋会”。赴会的信徒在吃斋前要先念佛经。斋会后还要讨一些洗佛水来饮用。或食些佛寺煮制的一种粥食——“乌米饭”。以示对佛祖的虔诚。
老北京时大小佛寺庙宇很多。尤以西直门外的万寿寺最为热闹。
万寿寺坐落在高梁河北岸。历史上是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庙宇。也是老北京著名的以柳林为特色的风景浏览区。旧时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半个月的庙会。因此时正值踏青时节。届时一心向佛的善男信女们纷纷奔赴万寿寺去焚香拜佛。《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游人甚多。绿女红男。联翩道路。柳风麦浪。涤荡襟怀。殊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致。诚郊西之胜地也”。这一天。幡幢铙吹。蔽空震野。百戏毕集。有扒竿、筋斗、筋喇(弹拨说唱)、筒子(变戏法)、马弹(马戏)、解数、烟火、水嬉等节目。游人乘车或骑马、步行。四方来客。摩肩接踵。进香拜佛者。数以万计。
浴佛节时老北京流行放生。一些佛庙的僧侣和平民百姓常在这一天把自己养的或买来的小龟、小鸟、小鱼带到河边或山野放生。
在浴佛节这天。老北京还盛行舍豆结缘的习俗。何谓“舍豆结缘”?因佛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前世就已结下缘分。俗语就有“有缘千里来相会”之说。又因黄豆是圆的。圆与缘谐音所以以圆结缘。浴佛日就成了舍豆食豆日啦。这个习俗起于元代。最盛于清代。清宫内每到四月初八这一天。都要给大臣、太监以及宫女发放煮熟的五香黄豆。
这个习俗在佛寺及民间流行更甚。四月初八开庙时。焚香拜佛后。还要将带来的熟黄豆倒在寺庙的笸箩里。以代表跟佛祖的结缘。在百姓家。这一天妇女早早用盐水把黄豆煮好。然后在佛堂里虔诚盘腿而坐。口念“阿弥陀佛”。手中一颗颗捻豆不止。每捻一次都代表对佛的虔诚。用此法修身养性。在去庙会的路上。常有一些妇女挎着香袋。拿着香烛。挨家去索要“缘豆”。不管认不认识。信佛不信佛的人家都十分愿意地给出一些黄豆。双方不拘多少。只为结缘。那时的一些达官贵人之家。还常把煮好的黄豆。盛在器皿内放在家门口外。任路人取食。以示自己与四方邻居百姓结识好缘。和谐相处。保一方平安。
农历四月初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老北京也不例外。四月初八这天老北京的几处有名的观音庙也是香火鼎盛。
老北京的农历四月是佛教活动比较集中的月份。到了四月初八这天更盛。除万寿寺外。届时妙峰山顶的天仙庙。以及玉泉山、碧云寺、香山及崇文门外等佛庙均开庙。届时也均有艺人表演各种节目。清末时。慈禧太后还常去妙峰山进香游春。清宫内的由太监和侍卫组成的“杠箱会”也常在妙峰山上走会表演。位于京西的戒台寺在每年的四月初八至十五。也举行“赶秋坡”和“耍戒坛”。《宛署杂记》载:“戒坛是先年僧人奏建说法之处。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天下游僧毕会。商贾幅辏。其旁有地。名秋坡。倾国妓女竞往逐焉。俗云赶秋坡”。届时游僧临坛说法。全国的歌女舞女载歌载舞。比歌声比舞姿。人声笙歌。五彩缤纷。热闹非凡。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拜药王风俗。
以四月初八为核心的佛教文化活动是旧时老北京的一道民俗民情的风景。
4文化传承编辑精神作用
1、浴佛是藉外在的佛来洗涤我们内在的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来的清净法身。
2、除缅怀佛陀之外。就是要我们净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脱七世父母及累劫怨亲眷属早离厄难。使法界六道众生出离苦海。
3、今日社会人心不古。平常我们身体脏了可以用水洗净。衣服脏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污秽黑暗。则要用佛的法水洗涤。故举行浴佛法会。实际上是籍此来洗涤我们的心灵。
4、浴佛是提醒我们时时保有一颗清净心。透过浴佛节观照自己内心是否清净。
文化意义
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传说佛陀降生时。园中百花齐放。天空出现九条龙。由龙口吐出香水为婴儿(佛陀)沐浴。据《佛本行集经.树下诞生品》记载:“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行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这就是说。悉达多太子诞生不久。就面向四方各行走七步。每走一步。足下生出一朵莲花。并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四月八日这一天是普天同庆。具有纪念性的日子。因为世间圣人在这一天降生人间。这一天佛陀诞生了。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使我们从无明和黑暗中见到了光明。我们平常人都是凡夫。凡夫就是跟着凡夫的心态转。转得乱了。烦恼无尽。苦海茫茫。而佛陀大转法轮。他要把人生的真理。智慧的真理遍布给大地上颠倒而烦恼的众生。要把众生的思考、观念扶正。要指导他们有一条很正面、很光明的道路。这就是佛的救世精神。关怀众生。救度众生的精神。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这一天。有了这位出生在人世间的大智慧者。我们才会有今天的省察。才知道人生的生命价值。才知道要怎样把纷乱的心。轮转成清净光明的心。回归正觉。所以我们要充满感恩。
四月初八日。这一天在日本。称为“华节”。也很隆重。要以各种鲜花供佛。而在中国。就称为“浴佛节”。这一天所有的佛教徒在寺庙里都举行浴佛仪式。为甚么要浴佛呢?庆祝。只要到寺院拜佛就好。为甚么还要浴佛呢?其实。佛本来就是清净的。那里需要洗浴呢?这只不过是一番象徵。我们回溯佛陀出生时。这一天是四月初八。圣人出生。觉者降临世间。人出生总是要沐浴。何况九龙吐水?这就是在纪念
浴佛的真实意义。还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释迦牟尼佛的诞生为世间带来清凉的佛法。更为迷失的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道。因此希望藉着浴佛仪式。来清净人们自身、洗涤我们的烦恼妄心。去妄离执。时时以承续佛法慧命为业。让佛的慈光永照人间。浴佛的意义。除了缅怀佛陀之外。更是要我们净心。浴佛是在洗涤我们的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来的清净法身。所以浴佛的意义。就不仅是洗浴太子神像。而是洗涤我们内在身心的浊染。让我们身心能得到洁净、轻安。使我们获得无上功德。
浴佛节我们在浴佛时。要唱诵经偈。其中云:“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海”。就是说我们用水灌浴佛时。要用虔诚的心。用清净香水灌浴。更重要的。是庆祝“净智庄严功德海”。虽然我们浴佛用的水不多。但是我们观想。观想净智庄严智慧如海。功德如海。清净的香水沐浴佛身。也沐浴了大江南北。沐浴了人类的自我心灵。同时。这又寄托了我们一份虔诚的期待。就是“五浊众生离尘垢。同证如来净法身”。我们在浴佛时。内心要有这分虔诚。我们是凡夫。凡夫在五浊恶世里。感恩佛陀来到人间。他的佛法能洗除众生的无明烦恼。能使众生增长智慧。所以说“五浊众生离尘垢”。达到“同证如来净法身”的崇高境界。这就是我们的期待。
能不能“同证”呢?我们在浴佛身。实在也是在净化我们自身。愿我们自身。也能清净如来身。如来身就是法身。如来的法身。清净身跟我们众生原为一体。众生本来就有佛性。与佛是平等的。只要我们把五浊不净的染污洗除了。自然就与佛同心。证到清净的法身了。
浴佛是在提醒我们时时保持一颗清净心。庆祝浴佛节我们应观照自心是否清净。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真义所在。
功德成就
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种殊盛功德
一者、常有惭愧。
二者、发净信心。
三者、其心质直。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入无漏慧。
六者、常见诸佛。
七者、恒持正法。
八者、能如说行。
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佛经咒语
浴佛咒
唵底沙底沙僧伽娑诃
浴佛偈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
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5/254047.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关于佛诞的一些小知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关于佛诞的一些小知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