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苦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人生七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人生七苦
第一苦:生
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第二苦:老
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康、记忆一一随风而去。老去的恐惧日渐清晰。对“老”的恐惧。本质上是一种“得到后再眼睁睁看着失去” 的恐惧。经历单纯的人。对老的态度比较平静。因为生活没什么大的变化。本来得到的不多。也无所谓失去。越是年轻时意气风发的人物。对老的抗拒越强——依靠精力吃饭的人。一旦没有了精力。又不甘心静静品尝记忆的甜美。失落自然要时刻啮咬心灵。若是在老去的同时。亲人、爱人、朋友一一离你而去。最后只剩一个老不死的茕茕孑立。那滋味才真正的苦之极矣。希腊神话中曾有一女子。自负织造手艺出众。放言“智慧女神雅典娜也织不出如此美丽的布匹”。雅典娜化身凡间女子与之比试。大胜之。女神遂惩罚该女子“永远不死”。千年之后。那女子的亲人朋友爱人都故去。自己也老得不成样子。只能终日织造。再无力气可干别的。遂化为蜘蛛。类似的传说在印第安神话中也有。不过是某人向神祈求不死。却忘了祈求不老。最后下场差不多。可见对老的恐惧。原是各民族自古皆然的。
第三苦:病
病来如山倒。虽然打过拳击的人不多。但骤然被击倒的感觉所有大病过的人都有体会。昨天还力拔山兮气盖世。今天就手难缚鸡气游丝了。若是那病不致命。则又有病去如抽丝的过程来折磨人。病中精力不继。什么都干不了。唯有睡觉;但那觉也不是无限可睡的。睡到一定程度。便只好睁着眼睛呆呆地享受病痛了。除了对身体的折磨外。病痛对心灵的考验也颇值玩味。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百善之首的孝。在病之前都有可能退却。遑论其他感情了。大抵上病人的情绪都不会太好。有时给人不近人情的感觉;若是久病。则大多数人已慢慢习惯。由习惯而淡漠。最后便忽略了病人与常人不同之处。所
第四苦:死
死的可怕。不在过程——那短暂得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唯一明确的便是一定会死。大多数人不会喜欢死。对它无可逃避的终极性自然也恐惧有加;死之苦难。便在明知山有虎。只能虎山行——武松也是
第五苦:怨憎会
便是跟你无比讨厌的人处在同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想不理他还不行。委实烦人;烦得久了。也便是苦难了。现代社会。朝
第六苦:爱别离
爱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若能看透这点。爱别离的苦也便不存在了;但真要做到如此“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为。所以佛还说。七苦之上的苦。便是不知佛法苦。谓之“苦苦”。佛主张超脱苦乐。凡人偏偏不想如此无味。明知最终是苦。也要先乐了再说;家人爱之温暖。恋人爱之炽烈。朋友爱之淳厚。在在令人不舍。就算最终一个别离。又有几人能抵御沉浸其中的欢愉?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第七苦:求不得
天下熙熙。皆有所求;天下攘攘。皆有不得。如此便有苦恼。其实若是鸡毛蒜皮。一针一线。不得也就算了。顶多恼一阵子。算不得苦。世间最怕两种求不得。一种是“得到再失去”。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28/277270.html
以上是关于人生七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人生七苦;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