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识」什么是真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阿赖耶识」什么是真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什么是真心
佛教是关于心的宗教。《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家亦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禅宗亦讲“明心见性。”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的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
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
(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
(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利弊等相对的境界;
(7)第七识末那识: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具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不作主。处处作主的是末那识。但末那识的分别能力极差。一般要借助意识具体分析后再来决定如何行动。这前七识——能见闻觉知处处作主的心就是凡夫众生所谓的“我”(也就是我见)。
(8)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真如、法身、如来藏、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本来面目等等。
第八识是一切法的根本: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生不灭。藉缘能生起一切法——吾人之五蕴身心(前七识)及外界的山河草木皆是自识所变所显。
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能持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藉父母的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
《入楞伽经》卷2说:“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
《大方等如来藏经》卷1中亦如是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阿赖耶识)常住不变。”
故第八识不生不灭。非断非常。具有中道体性:
第八识本体永不转变改易——集诸佛之力也不能毁坏一个蚂蚁的第八识。于本体不变易中。其体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的染净种子流注不断。不停的生灭增减变易。非无变易。
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生不灭。如果已经断尽一念无明。成为阿罗汉、辟支佛。或者成为八地以上的菩萨。那他的阿赖耶识就改名为异熟识。但这个异熟识仍然还含藏着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也还含藏着所知障的微细随眠;如果能够再把这两种随眠都断尽了。就再一次改名。叫作无垢识。也就是佛地真如的心体。但是这个佛地真如的无垢识
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合名六转识。若再加上第七识末那识。则合名七转识。
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来的。故《成唯识论》卷四云:“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第八识)及意(末那识)。余转识(六转识)得生。”前六识之出生。乃因眼根、色尘、触等三种法为缘。末那识于中起作意。欲了别尘境。便警觉如来藏现起意识及眼识。为彼了别色尘境及色中诸法;耳鼻舌身识莫不如是。故知根尘触及末那识欲了别五尘之作意。乃是受想行识现起之缘;有根身之色身亦因此而生长增广。眼等六识因此而出生。
第七识末那识(意根)依一念无明三界烦恼为缘。也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的。无明之产生。是众生因为不明白法界实相之双具空性有性。及不知不解五蕴内容及其空相所致;无明乃依第八识中有漏法种而生。末那识复依一念无明三界烦恼为缘。由阿赖耶生。
具有见闻觉知作用的六转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处处作主的末那识。都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的。是所生法。而且念念在变异、生灭。故是妄心。这七转识的心就是凡夫俗众生所谓的“我”--假我。
一切法(包括前七识)皆依赖因缘存在。一切法由第八识藉缘生出。但阿赖耶识本身却是不依赖任何因缘存在的。且永远的不生不灭。所以说第八识是第一义谛--故第八识心才是真心。
由上文可知:见闻觉知是眼、耳、鼻、舌、身、意识的作用。所谓的第八识真心离见闻觉知。是说第八识真心。没有见闻觉知等这些妄心的作用。虽然第八识没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它也不是石头。既然是心。当然有心的作用--它能了众生心行。
1,由佛经证明真心离见闻觉知。但是又有“知”的一面!
《维摩诘所说经》云:
“法(第八识真心)离见闻觉知。”“不观是菩提。”“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深密解脱经》云:
“第一义谛(如来藏)离诸觉观。无觉观者是名心性。”
《佛说解节经》解节经过觉观境品第二佛云:
“如是。法上!如是实相过觉观境。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何以故?我说真实但是圣人自所证见;若是凡夫觉观境界。自他可证;法上!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于一切觉观境界;复次法上!我说真实。非相行处;一切觉观。缘相行处;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觉观境;复次。法上!我说真实不可言说。一切觉观但由言说。故知实相过觉观境。复次。法上!我说真实绝于四事。谓见闻觉知;一切觉观。缘四事起。复次。法上!。我说真相离诸斗诤。一切觉观----斗诤境界;以是义故。应知实相过觉观境。”
《入楞伽经》总品第十八之一云:
“真如离心法。远离于分别。”
《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一云:
“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
《金刚三昧经》云:
“心王菩萨言:‘尊者!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诸可法行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法行不见处所决定性故。本无有得不得。云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藏品第七云:
"菩提之性。则无分别;无分别智。分别无穷。无穷之相。唯分别灭。如是义相不可思议。不思议中乃无分别。"
《般若经》里面又说这个实相心叫做“无心相心”——没有心相的心;菩萨所证得的真实心。不像众生所知道的心;众生所知道的心。有心相——能见闻觉知、能思想、能处处作主;菩萨所证得的心没有众生心的心相。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不打妄想。从来不思维一切法。从来不作主。一向没有这些心相。所以名为无心相心。
《维摩经》云:“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是说真心不会六入--六
2。由无余涅槃证明真心离见闻觉知!
简单的说说阿罗汉的无余涅槃:
前六识: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能觉。前六识能见闻觉知却不做主。处处做主的是第七识末那识。又称为意根。这七个识就是所谓的“我”。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生出来的。透过二乘或大乘的见道。把自我的执着消除。认同无我。到临终时。末那识承认自我的虚假性。并心甘情愿的让自己消失。只剩下第八识独自存在。这就是阿罗汉的无余涅槃。《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卷80中说:“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槃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涅槃界。当般涅槃?答于一切相不复思维。唯正思维真无相界。渐入灭定灭转识等。次异熟识舍所依止。由异熟识无有取故。诸转识等不复得生。唯余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在。于此界中般涅槃已。不复堕于天龙药叉、若干达缚、若紧奈洛、若阿素洛、若人等数。”所以说。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是“异熟识舍所依止”。由于“诸转识(前七识)等不复得生”。仅仅剩下“清净无为离垢真法界”——异熟识——断尽一念无明的阿赖耶识存在。这就是无余涅槃。
既然真心就是涅槃--阿罗汉死后。妄心消灭。只剩下真心存在。如果涅槃里还有离见闻觉知。那就不是涅槃啦。佛说涅槃寂静啊!
所以说第八识真心离能所分别。具有涅槃性。阿赖耶识虽然能生万法。但它本身却离见闻觉知。没有思量性。从来不分别万法、也从不攀援万法。(你要跳楼。它跟着你跳。你要行善。它跟着你行善。)它从不作主(作主的是末那识)。它完全是寂灭性。完全
3。由真心是持身识证明真心离见闻觉知!
第八识真心是持身识。于凡夫异生位乃至佛位。皆能执持诸法种子及有根身。使不败坏。故又名阿陀那识。阿陀那者执持之义也。
既然第八识真心是持身识。当你堕在地狱里的事后。如果第八识真心有和意识心一样的见闻觉知的话。它必然会觉得地狱的种种苦。而舍弃地狱身。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4。由禅宗公案证明真心离见闻觉知。
且举一段公案: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南泉云:“平常心是道。”赵州又云:“还可趣向否?”南泉云:“拟向即乖。”赵州云:“不拟怎知是道?”南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直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非耶?”赵州言下顿悟。
在这个公案里面南泉说的:“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就是《维摩诘所说经》云:
“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了众生心行”的中道义。
真心离见闻觉知。并不是说具有见闻觉知作用的妄心就不能感知它。相反。要找到真心。只有用妄心才能找到。因为真心不起念。在<六祖坛经>里面六祖等皆主张不断妄心而证菩提。
这是因为:
吾人之活动都是由八识同步和合运作。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行相微细。难以了知。从狭义的唯识来说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中。只有意识有证自证分。能返观自己。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所以在睡着无梦时。意识断灭以后。尽管第八识、末那识仍然在不停地运作时。但它们因为没有证自证分。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要等到醒来后。意识重新现行。认才又自觉自己的存在。否则。如果没有末那识、第八识在眠熟中继续运作。一旦睡着了。将会永远醒不过来了。所以必须借假修真。通过意识心才能找到第八识心。但古今许多假善知识都想通过修行。强制意识心不攀缘、不分别万法。以为不分别就是“道”。想要把只要现起就在分别的意识心变成离见闻觉知不分别的第八识真心。这是方向上的错误。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0/298997.html
以上是关于「阿赖耶识」什么是真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阿赖耶识」什么是真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