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弥勒法门,弥勒净土之殊胜庄严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弥勒」弥勒法门,弥勒净土之殊胜庄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弥勒法门,弥勒净土之殊胜庄严
诸佛菩萨悉皆各有净土世界。但是诸佛菩萨的净土世界。大都要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才能去到彼土。
唯有弥勒净土就在欲界天中。距此阎浮提地不远。并且不入深定、不急断欲。只要有心求生彼土。常诵常念弥勒菩萨名。就可往生此处;因而。在现今时世中。是最符合众生修行之方便法门。不论弥勒净土内外院之殊胜。不论弥勒法门之简易。仅就弥勒菩萨不住常寂光土、不在净智庄严
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层天。因为弥勒菩萨上生彼处。待天寿终再下世度尽释尊遗众。而共成正觉。受
实则兜率天是一生补处菩萨所居。释迦佛未成佛时。亦居彼处;因此。在龙华三会未至之时。弥勒菩萨在兜率天行菩萨道。为人天说法。是为众生求生彼土。可得见未来佛闻法而先不退堕之利机。
释尊与弥勒菩萨。虽然在二千余年前同期修道。但证果有所不同;不是弥勒菩萨修行不足。或者根器不及。乃是各佛菩萨愿力有所不同。
实则弥勒菩萨早在无量阿僧衹劫前。是名为“昙摩留支”。是为一国之主。但见佛有三十二好相。相相庄严。灵光华耀。早得法喜。便已得慈心三昧。因而世世转轮。均以弥勒为名。意为“慈氏”。在以受嘱引度佛法遗众。以此大慈、大悲、大行、大愿之无边愿力。乃在欲界天中建设弥勒净土。方便摄引众生。是以弥勒净土分内外两院。内院是为一生补处菩萨所居。外院为众生依愿往生而居。
求生内院之修持:
弥勒内院即是一生补处菩萨之所居。众生往生内院。即属补处菩萨。未来当来成佛。所以。上生弥勒内院即属正觉开悟之契机;依弥勒法教修行。当以六事(六事乃指:一、勤修诸功德;二、威仪不缺;三、扫塔涂地;四、名香妙华供养;五、行众三昧。深入正受;六、读诵经典)行法多修多分。而成上中下三品上生彼处。当然一世修成正觉。非莫大根器者无法臻致。所以。依然仗恃弥勒大愿之摄受。先行契引此一上增。再求开悟。是以故。内院之上生必然是众生自发之愿心。以求契引;换言之。以精修六事之精勤愿力。融入弥勒愿海而上生内院。
弥勒外院求生之行持:
弥勒净土外院。既是众生依愿往生所居。当然先决条件即是有此愿心。一旦具备如此愿心。将之具体实践。如此即可以自身之愿心契引弥勒菩萨之愿海。而得摄引往生。
具体实践。最简易的方法有三:
其一。时时念佛。所谓“念佛”。可以不拘坐卧行住。每有闲暇。口中念声、心中默诵均可。此一方法是深植自身愿生弥勒净土之意志。等到念佛已到意动念起均可为之时。再加以定型化(可以配合礼拜弥勒佛时。拜佛、念佛并行)。
其二。礼佛。所谓“礼佛”。当然可以随时膜拜。唯在此所谓礼佛是以大礼拜行礼佛。因而可以一日分为早、晚、寝三课
其三。六事行法。六事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中所包含戒定慧三学之深意。却是众生不能轻忽。也是不容易持行。因而才有六事多修多分、少修少分。而成上中下三品上生弥勒净土。
求生弥勒净土。虽然是简易方便。仗恃他力(佛力)而上生的殊胜缘机。然则再殊胜、再方便、再简易。却仍然必须自身有其志趣(信愿)。然后必须去实践(行)。如此才足以契合他力之接引。
弥勒慈尊修行的宿世因缘
在很久很久无量阿僧祗劫之中。有一位佛陀。他的名字叫弥勒佛(此位弥勒佛非为如今之弥勒佛)。当时这位佛陀大力的弘传佛法。以引度众生。
当时有一位婆罗门的人氏。他本身具有很大的善根。很得到佛法的熏陶。身受法益。因此带发修行。当时在山中适逢枯旱的时节。一切农作物不好收成。因此民生食物普遍缺少。那时这位修行者在此山中修行。已得光明智慧。虽然已有七天。因无食物而未曾吃过食物。
在此山中有两只白兔是一对母子。这母子白兔颇有慧根。竟能护持修行者。见修行者因枯旱未进食。乃自愿将自身烤熟。以供修行者充饥。以舍身供养佛法僧。
事后此山之山神告诉修行者这件事。修行者知道此事后。不禁悲从中来。深深感动于怜悯白兔母子。身为畜道竟知供养佛法僧。由此一事。这位修行者立下大愿。从此修行不杀生命。偈毕纵身投向火中。以此一愿而修行。并为众生作榜样。
此后世尊住世说法时。有明确的开示。这一对白兔母子。兔母即是世尊的前身。兔子就是修行者罗睺罗。(世尊与弥勒慈尊以及一位修行者叫罗睺罗三人的因缘;世尊的前身即为兔母。因以身供养佛法僧。故得转佛陀之身。一身系佛法弘兴之重任。而罗睺罗亦以此因缘而成世尊座下。)而那位修行者再转世为弥勒慈尊。
由此一段因缘。慈尊的慈心无量就是由此而来。慈尊转轮后。修行之间生生世世以护生为宏慈。就是这个因缘事。所以此后修行都不再吃食肉类。并以此宏慈摄受诸众有情。
因此众生欲求往生弥勒净土。修行弥勒法门。应该知道因地慈行这个修行因缘。以此宏慈造无边功德。生无边福慧。以护生结无边善缘。以慈悲护生。不受怨灵干扰而入定。可以进入慈尊无边愿海。包括人天诸众有情。有此一
五戒十善:
五戒者。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世之修者。如若五戒、十善不能修之、持之。即便念破佛号亦枉然。累劫、累世落入六道轮回。生生世世。求出苦之无期也。
第一、不杀生
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不能故意杀。教他杀。随喜赞叹杀。当念众生如父母。如同六亲眷属。如同自己身体。等无差别。不但如此。更应对一切众生。常起慈悲爱护之心。常护生。常放生。
第二、不偷
对公共财物。私人财物、庙堂之四方财物。不得不给而自取。更不能侵占。或窃取。或诈取。乃至违反世间法令贪污舞弊等。修行者应做到不自盗。不教他盗。不见盗随喜。廉洁自重之操守。
第三、不邪淫
在家居士。除正式配偶外。不可与他人有任何淫秽行为。经云:“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此戒可从修不净观着手。并多念佛号。避绝犯缘。
第四、不妄语
妄语有四:一者妄言。谓口是心非。欺诳不实。二者绮语。花言巧语。伤风败俗。三者恶口。骂辱毁谤。恶语伤人。四者两舌。向此说彼。挑拨是非。若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说假话。打妄语。应立即忏悔。不可再犯。
第五、不饮酒
修行者除因重病。非酒莫疗者。应滴酒不沾。因为酒易迷人心窍。失人智慧。更有者因酒胆而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之事故。甚至犯法丧生。因此。既要修行就应防患未然。持守不饮酒戒及远避一切麻醉性毒品。
戒的精神在于存心之善恶。心若纯善。即入于定的层次。而且是正定的功夫。定力若深厚且持久。便可启发出智能的功能。因此。若能从自心的净化着手努力。让心不受颠倒梦想的烦恼所动。则心既清净。所处的环境亦无处不清净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6/355820.html
以上是关于「弥勒」弥勒法门,弥勒净土之殊胜庄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弥勒」弥勒法门,弥勒净土之殊胜庄严;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