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须菩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7)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6 00:15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须菩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7)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须菩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7)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7)

  我们合十礼敬诸佛菩萨摩诃萨。合十礼敬十方大众。愿所有众生悉发菩提心。从迷信学佛走出。正信佛教正法佛陀世尊教理教法。

  愿籍此共修力量普皆回向给三界六道一切法界苦难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同时希望诸位有缘参加共修的同修每日如法正修。正信佛教佛法。实修实行。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法喜充满。六时吉祥。共修促进正信正见学佛觉悟提高。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白话注释(17)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时临末法。众生福薄。

  明师难遇。正法难求。

  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

  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每日汇集大德开示、佛陀经典浅释。愿

南怀瑾的佛学常识书记

与见闻者共同学习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学。早证菩提。同归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共修经文讲义资料:

  【佛陀正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白话注释(17)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①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②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③。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④。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译文]

  佛对须菩提说道:“在你看来怎么样?如来以前在然灯佛那里。得到了什么法吗?”

  “世尊!如来在然灯佛那里。并没有得到什么法。”

  “菩萨不庄严佛土。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庄严佛土。并非有庄严之相。只是叫做庄严而已。”

  “所以。须菩提。一切菩萨包括大菩萨们。都应当像这样生起清净之心。此心不

无我反常识的佛学核心概念

应住在色上。也不应住在声、香 、味、触、法上。应该没有任何住处而生起清净心。须菩提。譬如有人的身体如须弥山王一样。在你看来。这样的身体是不是很大呢?”

  须菩提答道:“很大。世尊!(但此身再大也不可得)为什么呢?因为佛说无相之身。才是大身。”

  [注释]

  ①然灯佛:又作燃灯佛、普光佛、锭光佛。是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之佛。

  据《修行本起经》。释迦牟尼佛当时为一梵志儒童。名为无垢光。当时国王迎请锭光佛供养。儒童菩萨也想供养。但是当时所有的花、香等一切物品。都已被国王禁止买卖。原因是国王想在这七日内独自供养锭光佛。就在这时。来了一个王家女。用瓶子装着七枝青莲花。于是菩萨用五百钱向王家女买了五朵。再加上王家女托菩萨供佛的两枝。共有七枝青莲花供养锭光佛。

  当时在场的国王臣民、长者居士等有千万人之多。他们都散各种名花供养佛。但这些花都落在了地上。菩萨想上前散花。可人多又不得通过。佛知道了菩萨的诚意。于是将大地化成了泥水。因此众人才分开。菩萨得以上前散花供养。

  菩萨供养的七枝花中。五朵止在了空中。并变成了花盖。另外两朵则像生了根似的落在了佛的肩上。菩萨见此很是欢喜。又见地很泥泞。于是便将自己的头发铺在地上。让佛踩着过去。于是燃灯佛为儒童菩萨授记说:“你在一百劫后。当得作佛。名释迦文。劫名波

一分钟教你佛学常识3

陀(汉译为贤)。世界名沙桴(即娑婆)。父名白净。母名摩耶。妻名裘夷。子名罗云。侍者名阿难。右面弟子。名舍利弗。左边弟子。名摩诃目犍连。教化五浊世人。度脱十方。

  ②庄严佛土:诸佛所居的刹土。如东方的琉璃世界。西方的极乐世界等。都非常殊妙庄严。这庄严的佛土。都是诸佛在修菩萨行时。以大愿力和无量的功德所修成。所以庄严佛土可理解为菩萨为了将来成佛时。是刹土美妙庄严而修的一切功德之行。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娑婆世界。也一样殊妙庄严。只是凡夫不见。在很多经中。都记载有佛现神通而令在会的大众见到娑婆世界无比妙好之事。

  ③清净心:清为不浊。净为不染。心地纯清不染。不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染。名清净心。

  ④须弥山王:须

佛学常识 贪 嗔 痴

弥为梵语。汉语译为妙高、妙光。须弥山入于水下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纵广各八万由旬。为世界的中心。有七山七海围绕在其四周。须弥山周围三十二万由旬。由四宝所成。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璃、西面为颇梨。在七金山与须弥山间的七海(即内海)之中。充满着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着咸海(外海)有铁围山。在咸海中有东胜神州、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四大洲。即所谓的“须弥四洲”。日、月在须弥山的半山腰处。

  由于须弥山非常高广。又是世界的中心。所以称为“须弥山王”。

  [解说]

  上面讲二乘。下面说菩萨。

  释迦牟尼佛遥远劫前为菩萨时。遇到燃灯佛。燃灯佛为他授记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等。是不是燃灯佛告诉了菩萨一个什么样的秘密口诀。然后菩萨才成佛的呢?也就是说。菩萨当时是不是得了什么法呢?为了消除众生心中的疑问。于是佛问须菩提道:“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须菩提尊者回答:“如来于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也就是说释迦佛为菩萨时。虽然得到燃灯佛授记。但没有在燃灯佛那里得到什么法。

  我们说佛证无上正等正觉。不见一法为实有。又怎么会有什么实法教菩萨呢?菩萨深入般若。当然明白一切法无得的道理。即便从佛闻法也不会起实执之心。因此无论于佛于菩萨。均不见法为实有。所以须菩提尊者才回答说佛在燃灯佛那里。并没有得到什么法。前文中说过。佛证的是无为法。无为法无所得。所以不能以

佛学常识答问

有所得之心去求证无为法。

  另外佛不见有佛土可庄严。菩萨也不见有佛土可庄严。因此庄严佛土。是对还没有悟的人而说的。什么是菩萨庄严佛土?可以说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六度万行。所作的一切善法。都是庄严。佛土不可取。如果有人取佛国土形相。则佛国土便成了有为法。而有为法最终会坏灭。如果佛国土也会坏灭。那成佛也就成了有为法了。然而并非如此。

  又庄严有两种。一是以形相庄严。二是以第一义相庄严。形相庄严是顺世间而说的。真实义中无有形相可得。所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不见庄严之相的庄严才是第一庄严。是以一切功德成就庄严。而无庄严之心。如果菩萨住于色境等而生起能庄严佛土之心。这是染污。不是庄严。所以佛接着告诉须菩提尊者:“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于六尘之心。便不是清净心。不住一切法之心。才是清净心。若心清净。就可以见到庄严的佛土。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36/360326.html

以上是关于「须菩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7)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须菩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17);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458.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