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详解佛陀尊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详解佛陀尊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详解佛陀尊号
佛陀最通用的尊号有十一种。
佛陀十号的详解:
一、如来
“如”。梵语tath。又作如如、真如、如实。指万物真实不坏、无有变异的本性。一切法虽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如:地有坚性。水有湿性等。但是这些属性都不是实有。都是以空为实体。所以将这种实性称为如。“如”也是诸法的本性。所以称为法性;而法性是真实究竟的至极边际。所以又称为实际。
诸法虽然各有差别。但是理体平等无异。这种理体平等无异的真理。也称为如。又称为真如;此理为一。故称一如。
由此可知。如、法性、实际、真如、一如等等。都是诸法实相的异名。
如来。梵语tathgata。音译作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阿伽度、怛萨阿竭、怛他多、多阿竭。各种经典对于“如来”有不同的解释。归纳如下:
1、以如实之智。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
2、以如实智慧解脱。得究竟涅槃。故名如来。
3、如实觉了真理。故名如来。
4、如实知众生种种欲乐。悉能示现。故名如来。
5、如实成就一切善法根本。断一切不善根本。故名如来。
6、如实为众生指示解脱之道。故名如来。
7、能令众生远离邪道。住于真理正道。故名如来。
8、演说诸法真实空义。故名如来。
9、诸佛来到三解脱门。也令众生入到此门。故名如来。
10、通达诸法实相。故名如来。
11、如实修行。来到佛地。故名如来。
12、以佛法真理。来到佛地。故名如来。
13、以权智二足。证至佛地。《助道经》说:“智度无极母。善权方便父。生故名为父。养育故名母。”智慧善权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出生诸佛。因此以修习二者而证入佛地者。称为如来。
14、从如如自性而来。故名如来。
以上是如来的解释。也有人将如来译为如去。这是因为梵语tathgata可分解为tath-gata(如去)。tath-gata(如来)二种。 如果作如去解。则是乘真如之道。往至佛果涅槃的意思。不管是“如来”也好。或者“如去”也好。佛的法身体性平等。有如虚空般清净常住。离言绝虑。不可名状。《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道尽佛陀境界的甚深微妙。不可思议。
二、应供
应供。梵语arhat或arhant。音译阿罗汉、阿罗诃。又称作应真或应。
阿罗汉具有三种意义:
1、杀贼:贼。指烦恼。能盗走一切善法功德。故名贼。佛陀断尽一切烦恼。所以称为杀贼。
2、不生:佛陀证入究竟涅槃。心中不再生无明烦恼。所以称为不生。
3、应供:佛陀断尽三界内外一切烦恼。智德圆满。所以应受十方众生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幢幡、宝盖、香、花、灯等最胜庄严具礼敬供养。
阿罗汉虽有三义。但以“
三、正遍知
正遍知。梵语samyak-sambudha。音译作三藐三佛陀。又称三耶三佛檀、正遍智、正遍知、正遍觉、正真道、正等觉、正等正觉、正觉等、正等觉。指佛陀所证得的智慧正真而又圆满。周遍含容。无所不包。
凡夫俗子的世智辩聪固然微不足道。即使是声闻、缘觉与菩萨。虽然已入圣位。他们的智慧和佛陀比起来。还是有所不足。《法华文句》卷五和《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八。对于四种圣者的智慧作了以下的比较:
1、声闻的智慧有如萤火:声闻虽观四谛。悟得空理。但是还不究竟。仅能自度。不能度人。有如萤火虫的光芒微弱。仅能自照而不能照物。
2、缘觉的智慧有如星光:缘觉虽观十二因缘。悟真空之理。但是对于中道妙谛仍然不能明了。好比天边的星辰虽然发出光芒。但是不能照到远处。
3、菩萨的智慧有如月光:菩萨虽然具有智慧。但是惑业未断。所拥有的智慧有多少之别。好比月亮有盈有亏。光芒也就强弱不等。
4、佛陀的智慧有如日光:唯有佛陀的智慧能觉了诸法实相不增不减。悉知十方诸世界的名号及众生的名号、先世因缘、来世生处。以及一切心相、结使、善根等宇宙诸法。所以称为“正遍知”。
四、明行足
明行足。梵语vidy-caraa-sapanna。音译鞞侈遮罗那三般那。又作明善行、明行成、明行圆满、明行。
在经典中有多种解释。归纳如下:
1、明。指宿命、天眼、漏尽等三明。三明与六神通的名称虽然相仿。其中仍有如下差别:
(1)二乘及菩萨等圣者只知道自己以及众生过去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劫之事。是为宿命通;佛陀能知道无始劫来自己以及众生一切因缘行业。是为宿命明。
(2)二乘及菩萨等圣者只知道众生未来生此死彼之事。是为天眼通;佛陀进一步知道其行业因缘果报及生死相状等事。是为天眼明。
(3)二乘及菩萨等圣者虽断烦恼。犹存习气。不能了知他人烦恼是否已断尽。是为漏尽通;佛陀则断除一切烦恼习气。而且了知众生烦恼是否断尽或已断若干。是为漏尽明。
行。指身、口二业。四善六道中。惟有佛陀的身、口二业圆满无失。
佛陀具足三明二业。所以称为“明行足”。
2、明。指离诸痴暗。证得佛果。行。指三学、六度等修行。
佛陀在因地时。旷劫精进。修诸善业。而得究竟解脱。永离无明烦恼系缚。所以称为“明行足”。
五、善逝
善逝。梵语sugata。音译修伽陀、苏揭多、修伽多。又称善去、好去。有下列三种意义:
1、指如来进入种种甚深三昧与无量妙智慧之中。是妙往的意思。凡愚六道心中充满贪嗔痴等。所以常流转于生死苦海中。就不是善逝。
2、如来正智慧断诸惑。妙出世间。往至佛果。故名善逝。
3、如来如实去往涅槃彼岸。不再退没于生死之海。
也有人将sugata。译为善说、好说、善解、善说无患。指如来能依诸法实相。不着于法爱而说。并能善于观察弟子的根器。应机说教。令入佛智。
六、世间解
世间解。梵语lokavid。音译路迦惫。又作知世间。
世间可分为二种。即:众生世间、非众生世间。如来不但遍知众生、非众生之间的一切相状。而且能如实了知世间的非有常、非无常;非有边、非无边;非去、非不去等。心不着相。如虚空般清净无染。
七、无上士
无上士。梵语anuttara。音译阿耨多罗。又作无上、无上丈夫。具有下列意义:
1、佛陀的智慧、禅定、戒行等一切智德圆满。福慧具足。于人中无有过之者。所以称为无上士。
2、在诸法中。涅槃法最为殊胜。佛陀不但自己证得涅槃。也教导众生。令入涅槃。所以佛于众生中。也是最胜无上。
3、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众生中无与伦比。
八、调御丈夫
调御丈夫。梵语purusa damyasarathi。音译富楼沙昙藐娑罗提。指佛陀善于运用各种方便权巧化导众生。令得今世乐、后世乐。乃至涅槃乐。
九、天人师
天人师。梵语sasta dena-manusyanam。音译舍多提婆魔□舍喃。又作天人教师。指佛陀善于教导众生何者应作、不应作。是善、是不善。如果众生能依教而行。不舍道法。就能解脱烦恼。
如来广度一切众生。无有分别。为何说是“天人”师呢?这是因为人的烦恼较薄。天的智慧较利。二者容易趣向佛道。得度者较多。因此以天、人为代表。称如来为“天人师”。
十、佛
佛。梵语buddha。全称佛陀、佛驮、休屠、浮陀、浮屠、浮图、浮头、没驮、勃陀、馞陀、步他。意译为觉者、知者、觉。指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
十一、世尊
“婆伽婆”含有六义。都含摄在“世尊”的意译中:
1、自在:指如来永不被诸烦恼所系绊。
2、炽盛:指如来智慧之火能使三毒永尽无余。
3、端严:指如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4、名称:指如来的功德殊胜圆满。名闻遍于十方。
5、尊贵:指如来常以智慧方便利乐众生。永无懈怠。
6、吉祥:指如来为一切众生所赞叹供养。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48/479456.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详解佛陀尊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详解佛陀尊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