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二十三愿遍供诸佛愿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5 06:34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二十三愿遍供诸佛愿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二十三愿遍供诸佛愿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二十三愿遍供诸佛愿

  我们下面接着看第二十三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这是遍供诸佛愿。

  就是说。如果我成佛时。国中菩萨承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力。想要供养十方诸佛。而不能在一食这样极短的时间之内。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我就不取正觉。这里。我们先来看国中菩萨。这是这一愿所受的根机。所被的众生。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国中菩萨。跟大家讲。其实就是往生的所有众生。《弥陀经》中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我们刚才讲了。阿鞞跋致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些都是大菩萨的境界。三不退的菩萨。在《悲华经》中的这一愿中说:“愿我世界。所有众生。于一食顷。以佛力故。遍至无量无边世界。见现在佛。礼拜围绕。以其所得神足变化。供养于佛。即于食顷。还至本土”。在《阿弥陀经》中说的是:“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那我们由这三段经文当中。我们就确定这个国中菩萨。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蕅益大师说:信愿求生净土的心就是菩提心。那往生极乐世界的这些众生一定就是菩萨。所以我们根据经文。根据大德们的开示。我们就知道这是一切众生。这是国中菩萨。他们承佛神力。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国中菩萨殊胜的功德不是靠自己修的

佛学常识问答电子版

。大家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怀疑的。认为我们凡夫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做菩萨吗?这是他们承佛神力。是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因为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到无量佛国去供养十方诸佛。不是法身大士是做不到的。我们看《地藏经》中说:“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还有“观世音菩萨。千处乞求千处应”。这是法身大士才能有的神力。我们今天。是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加持。和法身大士同样有这个神力。这是佛力的加持。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些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在往生之前。别说是供养十方诸佛。分身无数。供养十方诸佛。就是佛在世的时候。想供养本世界的佛。山高路远。都很难做得到的。何况我们生在佛灭度以后。要想亲身去供养佛。就更不可能了。我们想想。为什么过去的寺庙都在山上?师父有个感触。师父经常朝山。寺庙都在山上。一个是阿兰若。为了清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师父自己的体悟。当我们好多的居士们爬

佛印讲经佛学基础常识

山。现在都有索道。他们坐索道上去。去拜佛。师父就坚持爬山上去。就是不能一步一拜。一步一叩头。但是我也坚持爬山上去。我们爬山的这个辛苦。就是磨炼我们自己的心性。就是坚定我们的信愿。当你信愿具足的时候。我们对这个苦就不知道苦了。因为我们心中是有信愿的目标。当我们在爬山的时候。坚固了我们的信愿。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到佛前一拜。我们这个就究竟圆满了。这个大家能不能理解得到。师父还是说。如果体力许可的情况下。我还是劝大家去朝山的时候。应该坚持身体力行。不要投机取巧。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锻炼了我们自己了。增加了我们的信愿的心了。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不但能亲自去供养十方诸佛。而且能在一食之顷。一顿饭的工夫。这么短的时间。能够供养十方无数亿的诸佛。这是来回自在、快速。昙鸾大师说:“此菩萨得报生三昧。以三昧神力。能一处一念一时。遍十方世界。种种供养一切诸佛”。这些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这些极乐世界的众生们。是由阿弥陀佛愿力加持。能得三昧神力。能于一念一时遍十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从事相上说。有往来之相。但是我们这个平等法身。无来无去。如来者。也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就好比太阳。太阳在空中。所有的江河湖海中。都能现太阳的像。无来无去。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有这个神力遍供十方诸佛。这是承佛神力所做到的。我们佛弟子都知道。要想成佛的话。一定要福慧双修。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不但要听十方诸佛讲法来增长智慧。也要广修供养来增长自己的福德。佛是三界至尊。不但是功德田。也是报恩田。供佛的福德无量无边。是积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阿弥陀佛为了帮助极乐世界的众生快速成佛。发此大愿。加持他们于一食顷。遍供十方一切诸佛。修无量无边的福慧。我们这就知道遍供诸佛愿的利益之处。让我们快速的成佛。增长智慧、增长福德。

  供佛的功德确实非常的殊胜。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次和阿难尊者外出化缘。路上遇到几个小孩子。正在玩泥巴。用泥土做仓库。做种种的玩具。做如意宝等。其中一个小孩子。看到佛陀生起了欢喜心。他就把自己用泥土做的如意宝来供养佛陀。但是他的个子矮。他就踩在另一个小伙伴的肩膀上。把自己的如意宝放在佛陀的钵中。佛陀俯身就应供了。接受了。然后佛陀就把泥土。交给阿难尊者。让阿难尊者把受供的泥土。涂在佛住的房子上。佛陀授记供养泥土的小孩。以此功德将来会成为国王广弘佛法。供佛时被踩的这个小伙伴。以后成为大臣来辅佐他。有人就说了。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佛在世时。供养佛陀能修无量的福德。佛已经涅槃二千五百多年了。那我们如何来供养佛陀呢?在《大涅槃经》中阿难问佛。我们用《涅槃经》来给大家详细的说明一下。阿难问佛:“若佛现在。若复有人。以金银、七宝、房舍、殿堂、妻子、奴婢、衣服、饮食一切乐具。深心恭敬。礼拜供养如来。佛涅槃后。若复有人。以金银、七宝、妻妾、奴婢、衣服、饮食、一切乐具供养如来形象。深心恭敬。礼拜供养。世尊。如是二人。深心供养。所得福德。何者为多。”佛告阿难:“如是二人。皆以深心供养。所得福德。其福无异。何以故。虽佛灭后。法身常存。是以深心供养。其福正等”。这个福报是一样的。阿难复白佛言:“若佛现在。若复有人。还以深心。如上供养。恭敬如来。佛涅槃后。若复有人。还以深心。如上供养。恭敬全身舍利。世尊。如是二人。所得福德。何者为多”。佛告阿难:“如是二人。得福正等。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乃至毕苦。其福不尽”。阿难复白佛言:“若佛现在。若复有人。如上深心。一切供养。恭敬如来。佛涅槃后。若复有人。如上深心供养。恭敬半身舍利。世尊。如是二人。所得福德。何者为多”。佛告阿难:“如是二人。深心供养。得福无异。所得福德。无量无边。阿难。若佛灭后。若复有人。深心供养。如来舍利。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恒河沙分之一。乃至如芥子许。皆以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若佛现在。若复有人。深心供养。恭敬如来。如是二人。所得福德。皆悉无异。其福无量。不可称计”。这段经文。就是为我们说明。佛在世的时候供养佛。与佛灭度后供养佛像。供养舍利。乃至如芥子许的舍利。所获福德。平等无异。关键我们怎么供养。才能所获这个平等无异的功德?就是我们要深心供养如来。在这个深心上。那什么叫做深心?善导大师开示说: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所以。我们要对佛法深信不疑之心。去供养佛像。供养佛舍利。所得的福德和佛在世供养佛。是同样无量无边的功德的。

  不但供养佛的功德非常的殊胜。因果也不可思议。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在印度只尊重婆罗门教。而不知道有佛。所以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为了把佛法弘扬出去。为了给大家广种福田。佛坚持托钵乞食。来度化众生。但是大家并不知道他是佛。他挨家挨户去乞食。没有分别心。有一天。他走到一户人家。这家里只有一位老太婆。刚吃完饭。正要把吃剩的半碗饭倒掉。他看到佛威仪庄严地站在那里。就问。你站在这里做什么呢?佛答。我是托钵乞食的。老太婆说。哎呀。你要早一点来就好了。我只剩下这半碗剩饭了。正打算倒掉。佛就对她说。那你把这剩饭布施给我就好了。老太婆说。这怎么好意思呢。佛对她说。没有关系的。只要你发起的是布施的心。我就接受。于是老太婆就把半碗剩饭。倒进了世尊的钵里。她心里很惭愧。没有用上好的饭来供养他。她也不知道这个托钵的就是佛。只是被佛的相好庄严所摄受了。释迦佛接受了她所供养的半碗剩饭。为她授成佛之记。说她今天种了成佛的善根。在无量劫以后一定会成佛的。供佛的功德和因果。我们从这两个

佛学常识 怎样拜佛

公案当中。都看到非常的殊胜。所以我们平时。无论是在寺院。还是在家里供养佛像。都要用深信的心。用正信的心。不要去迷信。那没有功德的。要深信佛的教诲。学佛的觉悟。通过供佛、礼佛

佛学常识上能做记号吗

来恢复我们的觉悟。见贤思齐。将来像佛一样的去普度众生。不要用欲望。自私的心。去求人天福报。去求自己这一世的安乐。这样你纵然得到一点小小的福报。也会依福造业。将来之苦无有罢期。

  永明延寿大师在《万善同归集》中指出。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些现象。有些学佛之人。对佛像、经书能生恭敬之心。懂得礼拜。也懂得用香花供养。但是有弘扬佛法的法师。却不知恭敬、不知供养。纵然法师生病。也弃之不顾。实在可悲至极。有些人认为。造佛像、印经书有功德。供养一位凡夫的法师。功德太小了。不必为之。佛在经中讲:“其人戒足虽羸劣。善能说法利多人。若有供养是人者。则为供养十方佛”。能以恭敬之心。供养弘扬正法的善知识、法师。这个功德

佛学基础常识 分别心

无量无边。如同和供养佛是一样的功德。因为佛法要靠弘扬佛法的善知识来代佛来弘扬的。这是佛说的。切不可不听。反生邪见。现在我们有的居士。喜欢拿行持来衡量法师。这绝对是分别心的。说某某法师只会说法。纵然所说之法正确无误。但是修行不得力。戒定下劣。此人供了也是白供。永明延寿大师说:“此等之话。实非正确之言。当知。如此法师所说之言。不背佛义。莫以法师之戒定下劣。而轻视之。倘以慢心轻视正法之师。即是得罪十方诸佛。此罪弥天也。倘能供养此戒定下劣。但善能说法。不背佛义者。此之功德唯佛知之。有幸遇之。何不速速供养。反生邪心。加以轻慢。实是自招恶报”。大家一定慎而又慎。但是我们话说过来了。作为法师。是人天师表。要给人天做模范。一定要严净毗尼。这样弟子们才能有欢喜心。才能更好的来学佛、来觉悟。所以作为法师。也应该自律。永明大师又说:“故而学佛。定要从善知识。倘遇明师。切不可轻易视之。当敬之如佛。倘恶意相向。即是恶意向佛也。此等之人。岂能得善报”。《华严经》当中也有一句:不以善知识善巧方便而见过失。我们听的是法。别人的过失都是来教化我们的。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佛法更为高明。其不善者。我们来总结自己。都是我的善知识。三人行都是我师。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个错误的。我们去改正就好了。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更应该感恩。处处生在感恩当中。你就特别的快乐了。我们现在处于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遇到弘扬正法的善知识非常的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够谨记佛陀的教诲:其人戒足虽羸劣。善能说法利多人。若有供养是人者。则为供养十方佛。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0/502627.html

以上是关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二十三愿遍供诸佛愿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二十三愿遍供诸佛愿;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250.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