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立」佛说解节经一卷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安立」佛说解节经一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说解节经一卷
[第152部第34册一卷] 第0152部~佛说解节经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
佛说解节经
不可言无二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婆伽婆。住王舍城耆
尔时如理正闻菩萨。问能解甚深义节菩萨言。佛子。一切法无二。一切法无二此言云何。能解甚深义节菩萨言。善男子。是一切法不过此二。谓所作非所作。所作者。非所作非非所作。非所作者。非非所作亦非所作。如理正闻菩萨问言。佛子。云何所作非所作非非所作。及非所作非非所作亦非所作。能解甚深义节菩萨言。善男子。所作者。此是大师正教言句。若是大师正教言句。即是世间所立言说。从分别起。此世言说若分别起。由种种分别及所言说一向不成。故非所作。善男子。非所作者。属言教摄。若有法离所作及非所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是者。大师说教可无义不。非无有义。若有义者义相云何。所谓不可言体。惟是圣人无分别知见之所觉了。为欲令他了达。如是不可言体。是故大师说此言教。谓是法所作。善男子。非所作者。此是大师正教言句。若是大师正教言句。即是世间所立言说。从分别起。此世言说若分别起。由种种分别。及所言说一向不成。故非非所作。善男子。所作者。属言教摄。若有法离非所作及于所作。是法亦如是亦如是。若如是者。大师说教可无义不。非无有义。若有义者义相云何。所谓不可言体。惟是圣人无分别知见之所觉了。为欲令他了达。如是不可言体。是故大师说此言教。谓是法非所作。善男子。如巧幻师及幻弟子。于四衢道。或取草叶及木石等。聚集一处现种种幻事。请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摩尼真珠珊瑚玉石。及仓库等若有诸人婴儿凡夫愚痴邪智。不能了别草等幻本。是人若见若闻作是思惟。谓实有此象马四兵及以库藏。若见若闻随能随力执着见闻。作是言说。此是真实异此非真。是人则应重更思量。若有诸人非婴儿凡夫。及愚痴邪智识知如是草等幻本。若见若闻作是思惟。无有如是象马等物及以库藏。是人若见若闻随能随力不着见闻。作如是言。如我所思。此是真实异此非真。虽随世言为显实义。是人不须重更思惟。善男子。如此婴儿凡夫。未得出世真如圣慧。未识诸法不可言体。是人若见若闻诸法所作及非所作。作是思惟。实有如是诸法所作及非所作。何以故。可见可知故。是人若见若闻随能随力执着见闻。随见闻说。此是真实异此非真。是人应当须重思量。若有诸人非婴儿凡夫。已见真实。及得出世真如圣慧。已识诸法不可言体若见若闻作是思惟。如所见知诸法所作及非所作。皆非实有。但有假相。从分别起如幻化事欺诳凡心。于此中起所作非所作名及余众名。是人如所见闻不生执着。不作是言。此是真实异此非真。虽随世言为显实义。是人不须重更思惟。善男子。如是圣人由圣知见。已能觉了不可言体。为欲令他见法实相故说教句。谓是所作非所作等。
尔时能解甚深义节菩萨。即说偈言。
佛说绝言法 无二非凡境
愚夫于中迷 缘二着戏论
不决邪决故 常轮转诸有
智人离见闻 简择中实义
过觉观境品第二
尔时昙无竭菩萨白佛言。世尊。从此娑诃世界。向东最远极东方世界。过七十七恒河沙数世界。有世界曰善名闻。佛号广大善闻修伽陀住处。我于一时往彼佛所。即于彼中见一方地。有七十七千诸外道众。以师为先聚集而坐。为欲思量诸法实相。时外道众思惟称量。简择安立诸法实相。依其所学求觅实相无能得者。起种种执相违斗诤。乃至言相违害由口。刀杖互相伤毁便各分散。我见此已作是思惟。希有希有。诸佛世尊出于世间。由佛出世。过觉观境甚深法相通达觉了皆得显现。菩萨说已。佛即告言。如是法上。如是实相过觉观境。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
自证无相法 离言绝四事
无诤法通相 过诸觉观境
过一异品第三
尔时净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是言正说甚深希有。如世尊说是真实理。微细甚深难可通达。谓过一异相。世尊。我于一时见一方地。大菩萨众修菩提行在愿乐地。于此方所聚集而坐。为欲思量诸法实相。与诸行法为一为异。是时众中有诸菩萨说如是言。是真实相不异诸行。复有菩萨说真实相与行不一。复有菩萨起疑惑心不信一异。说如是言。此一异中何人说实何人说虚。何者正行何者邪行。为当执一为当执异。世尊。我见此事作是思惟。诸善男子。婴儿愚痴无觉无了非如理行。何以故。是善男子。未能通达微细甚深真实之法。与诸行等过一异相。菩萨说已。佛即告言。如是净慧。如是法。善男子。婴儿愚痴无觉无了非如理行。如来通达微细甚深真实之法。与诸行等过一异相。何以故。净慧。若执如此。依诸行法修真实观。能达能证真如之理。无有是处。何以故。净慧。若真如与行相不异者。一切凡夫应见真如。复次一切众生正在凡位。应得无上如安涅槃。复次一切众生于凡位中。亦应能得无上菩提。若真如相异于行相。一切圣人已见真如。则应不能伏灭行相。由不伏灭诸行相故。虽见真谛不能解脱众相系缚。若于众相不得解脱。亦不解脱粗重系缚。若不解脱二种系缚。则不能得无上如安无余涅槃。亦应不得无上菩提。净慧。由诸凡夫不见真如。在凡夫位不得无上如安涅槃。亦不能得无上菩提。以是义故。真如之理与诸行一。是义不然。若有人说真如与行相不异者。由此义故。当知是人不如理行。复次净慧。一切圣人由见真如。已能伏灭诸法行相。非不能故。已能解脱一切相结及粗重惑。非不解脱。由二解脱。已得无上如安涅槃。乃至已得无上菩提。是故真如与行相异。是义不然。若有人说真异行相。以是义故。当知此人不如理行。复次净慧。若真如与行相不异者。犹如行相堕于惑相。真相亦尔应堕惑相。复次净慧。若真如相异行相者。真如则非诸行通相。净慧。以此真如不堕惑相。复为一切诸行通相。由是义故。真如与行亦一亦异。义皆不然。若有人说真如与行亦一亦异。以是义故。当知是人不如理行。复次净慧。若真如与行相不异者。如真实相。于诸行中通无差别。行相亦尔应通无别。是故修观行人。于诸行中。不应过此见闻觉知修胜真观。复次若真如相异行相者。以是义故。一切诸行但惟无我及以无性应非真实。复次一时净不净品各各别相。净慧。由诸行相但别不通。由观行人于诸行中。过见闻觉知修胜真观。由诸行无我无性所显是真。乃至净不净品。亦非一时各各别相。以是义故。真如与行亦一亦异。是义不然。若有人说真如与行亦一亦异。当知是人不如理行。净慧。譬如伤佉白色。不可安立与螺一异。赤色与金不一不异。亦复如是。譬如毗拏音声美妙。不可安立与毗拏一与毗拏异。复如沉香香气可爱。不可安立与沈一异。亦如摩梨遮其味辛辣。不可安立与摩梨遮为一为异。呵梨勒涩亦复如是。复如绵纩其触柔软。不可安立与绵一异。苏与醍醐不一不异。亦复如是。复如一切有流苦。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如是苦等。不可安立与法一异。亦如贪欲嗔恚愚痴慢等。无寂静相。不可安立与其一异。净慧。如是真如与一切行。不可安立为一为异。净慧。如是真如微细甚深难可通达。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佛说经已重说偈言。
真实与行法 无一异俱相
若执一异俱 说行不如理
修行奢摩他 及毗钵舍那
是人能解脱 相惑粗重结
一味品第四
尔时佛告须菩提言。须菩提。汝见汝知几多众生。在众生界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记自所得。复次汝见汝知几多众生。在众生界无增上慢。不由慢心记自所得。须菩提言。世尊。我见我知少有众生。在众生界无增上慢。不由慢心记自所得。世尊。我见我知无量无数不可称说。诸众生等在众生界有增上慢。由此慢心记自所得。世尊。我又一时住阿练若远寂林中。有多比丘大众聚集。去我不远住练若处。我又一时日中后分。见此大众互相聚集。随其所证种种法相。说己修行记自所得。有诸比丘。由证见阴记其所得。或有比丘证见阴相。或有比丘证见阴生。或有比丘证阴变异。或有比丘证见阴灭。或有比丘证阴灭道。如于阴中有六证相。或有比丘证见诸入记自所得。乃至入灭及入灭道。或有比丘证见缘生记自所得。乃至缘生灭缘生灭
法通相一味 诸佛说平等
若于中执异 是人增上慢
逆生死流道
欲染痴覆故 凡人不能得
尔时观世音菩萨。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得如是解节深法。得未曾有顶戴奉持。世尊。当何名此经云何受持。佛告观世音菩萨。此经名为了义正说。亦名真实境智正说。亦名十地波罗蜜依止正说。汝等应当如是受持。佛说是经已。八万菩萨皆得大乘威德三昧。无量无边诸菩萨众于无生法得无生法忍。无数众生从于诸流心得解脱。无数众生于大乘法生信乐心。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0/503482.html
以上是关于「安立」佛说解节经一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安立」佛说解节经一卷;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