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教」别再“花式拜佛”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4 04:20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别再“花式拜佛”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别再“花式拜佛”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别再“花式拜佛”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

  别再“花式拜佛” 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

  拜佛。表达了我们对诸佛菩萨的礼敬和感恩。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等日期。是大家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的吉祥日子。不过。关于烧香拜佛。其实有很多礼仪步骤是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拜佛礼仪来了解怎样正确拜佛。  

「佛教」别再“花式拜佛”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
「佛教」别再“花式拜佛”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

  动作解说:拜佛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

佛学常识 十法界

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

赵朴初的佛学常识问答

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身心安定。

  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祥。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不了解佛教的人。认为拜佛就是迷信、崇拜偶像。事实上。佛教是透过拜佛的动作。礼敬佛菩萨。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同时。拜佛也可同时忏悔自己所造的恶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学习的宗教仪式。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地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

佛学常识问答下载

。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

佛眼导航佛学常识

。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而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连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时。也有如稻穗一样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就是如此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

100个佛学常识大全

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5/552243.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别再“花式拜佛”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别再“花式拜佛”了!这才是正确的拜佛动作;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638.html。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