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释迦牟尼」大乘佛教里的“佛身”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3 07:32
  • 自在佛学知识网

「释迦牟尼」大乘佛教里的“佛身”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释迦牟尼」大乘佛教里的“佛身”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大乘佛教里的“佛身”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一般佛弟子常以生不逢佛世。未能亲睹佛陀的身相金容而引为憾事。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进入涅槃的佛陀。其实只是佛陀的应化之身。佛陀真正的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随时随地与众生同在。

  有关佛身之说。远在佛陀涅槃之后。便开始有了广泛的探讨。当中有所谓二身、三身、四身之说。二身。乃指佛陀的生身与佛陀的法身。在部派佛教时代。生身所指的是佛陀的肉身。亦即是相好金容的释迦牟尼佛身;法身则是指佛陀所成就的正法、净慧等功德。与真理契合之身。合此二身。方为圆满佛身。

 

佛学100个常识

 在大乘佛教里。将佛身分为三种。据《十地经论》等所说。三身为法身、报身、应身。略解三身如下:

  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证悟的法性。佛以法性为体。故名法身。经云:‘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指的是佛陀自证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阿罗汉和菩萨虽然也能证得法身。但是不够圆满。如《

佛学常识问答

华严经》云:‘如来法身与菩萨法身。其体虽无别。于功德威力则异也。’

  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能见到佛陀的真身。当初释迦牟尼佛自忉利天为母说法毕。返回人间。第一个迎见佛陀的弟子须菩提。即是在观诸法性空之中见到佛陀的法身。

  《华严经》云:‘法性本空寂

佛学常识最好的网站

。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离语言、文字、思量的境界;法身无为无作、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始无终。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充塞法界。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谛。’在觉悟的圣者眼中。宇宙万象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法界全体无处不是诸法的自性。佛陀应现世间。即因法身能随处显现相用。故能教化三千国土。

  二、报身:又作受用身、第二身。报身是佛陀从久远以来。以法身为因。修习六度万行。积集无量福德智慧所获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圆满报身具足三

一分钟佛学常识13

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经过九十一大劫修行所成。根据《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劫。始得庄严一相。故经云:‘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又〈赞佛偈〉言:‘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即是报身佛的庄严相貌。

  三、应身:又作应化身、应化法身。佛陀为救渡苦难众生。应众生根机。以大悲愿心。随处随类权巧化现的种种身相。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提到。观世音菩萨为了救渡众生。方便化现三十三身④。时而显现佛身。时而显现凡夫身。时而显现龙天护法身。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普门应化示现之身。

  ‘身’有聚集义。乃聚集‘法’而成‘身’。故‘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身’是功德法的聚集。《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将法身、报身、应身三者关系喻为虚空、日光、日影。法身为其体性。常住不坏。遍满虚空。譬如虚空。无有障碍;报身的智慧由法身的体性而生。能照明一切烦恼痴闇。故以日光为喻;应身具有变化作用。应机而生。如同日影。不择高下。随处映现。

  《金光明经》所说的三身为:法身、应身、化身。隋慧远的《观无量寿经义疏》依《金光明经》言:‘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谓法与报;二者、应身。八相现成;三者、化身。随机现起。’

  此外。《解深密经》分三身为:法身、解脱身、化身;《宗镜录》称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为三佛身。此即法

佛学常识课本txt

身、报身、化身。

  ‘四身’。也有多种说法:《佛地经论》将受用身分为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而成为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等四身;《大乘义章》的四身为:法身、报身、应身、化身;《大乘入楞伽经》有法、报、化、变化等四身;《金刚顶分别圣位经》有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等四种。

  总合上述所说。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离众患。毕竟安乐。十力具足。妙用无穷。万古不变。历劫常存。福智圆满。万德庄严。佛陀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因此。佛陀为了慈悲化益众生。示现报身与应身。《大智度论》说:‘法身毕竟体。非彼相好身。不离于法身。此二非不异。’《密迹经》亦云:佛陀圣身虽然分有法身、报身、应身。可是三身是一而不二的。因为报身、应身是从法身理体所现起。离了法身。也就没有报身和应身;法身。就是佛陀的真身。至于佛陀的真身究竟在何处?唐朝顺宗皇帝曾问佛光如满禅师道: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常思维。更无生疑虑。

  唐顺宗听后。心中仍有疑虑。于是又问道:

  佛向王宫来。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再答道: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光如满禅师与唐顺宗之间的问答诗偈。正是佛身不一不异的最好说明。(本文节选自《佛光教科书》第一册)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58/580271.html

以上是关于「释迦牟尼」大乘佛教里的“佛身”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大乘佛教里的“佛身”;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375.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