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佛教」佛教之中,关于“空”这个概念,如何理解?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3 07:06
  • 自在佛学知识网

「佛教」佛教之中,关于“空”这个概念,如何理解?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佛教之中,关于“空”这个概念,如何理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佛教之中,关于“空”这个概念,如何理解?

  在佛教之中。“空”这一概念非常重要。因为“空”这个概念涉及到自性本心的证悟。因此。佛教经典之中才有很多关于“空”的论述。如《心经》《中观》等。甚至有人(须菩提)因解“空”而闻名于世。

  

烟雨烟雨小师弟佛学常识

那么。佛教之中。关于“空”这个概念。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真正的理解“空”这一概念。必须从“无

佛学基本常识txt

自性”和“空性”这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无自性。佛教之中。往往认为一切存在的现象都是有条件产生(本心)的假象。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比如桌子就是一堆

佛学常识考题

木头、木板、铁钉等为条件。一旦没有这些条件。桌子也就不存在了。

  但在一般人的眼中。桌子总是独立存在的。

  实际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也就是说桌子并不能决定自己的存在。因为离开了木头等这些条件的话。桌子就不再是桌子了。

  而自性则不一样。自性的本身并不依赖任何条件而存在。换句话说。自性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这就是佛教不同于其它宗教的地方。

  佛教讲“缘聚则生。缘散则灭”。“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无常”存在的幻象。

  正是因为无自性。世间的一切存在(一切法)才处于不断的生灭变化之中。也就说一种东西消失了。但它并不是没有了。而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存在。如水蒸发变成为气

每日记忆佛学常识

。又经过变成云。最后由云又变成雨。又归于水。

  因此。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中。“五蕴”也一样。“五蕴”是无自性的。若认为空是没有则是断见。佛教讲“空”。《心经》中的有这“空即是有。有就是空”的说法。因此。因缘和合所生的法就是“空”。没有自性就是“空”。但空的同时不影响因缘和合的假相存在。也就是说。在佛教之中。空和有是统一的。

  二、空性。在佛教的理论之中。“空”并不是代表没有。也也不是表示什么都不存在的意思。而是代表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的的意思。因为“空”这一概念的本身已经超越了一切存在。具有了超越于存在的内涵。因此。“空性”代表宇宙人生最高的真实。但“空性”并不是空。也不是“不空”。“空性”在佛教的理论中。超越了二元对立的存在。

  因此。证得“空性”的智慧。就是实相般若。就可以超越二元对立的世界。从而彻底的摆脱、出离人生之中的一切痛苦和灾难。这就是宇宙人生之中最高的真实。

  这就是佛教之中。所讲的“空”。“空”

佛学常识 贪 嗔 痴

是通过“观照”的修行而证得。其目的是解除生命的迷惑、烦恼、痛苦。从有所执到无所执。最终解脱人生苦海。换句话说。就是从观照般若到实相般若。以般若的智慧改变自己的命运。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0/598242.html

以上是关于「佛教」佛教之中,关于“空”这个概念,如何理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佛教之中,关于“空”这个概念,如何理解?;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357.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