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佛学知识网,分享佛学常识、佛教新闻、佛教故事、佛学经书等知识,是您学习佛学的好助手。
佛像、佛珠
佛像
佛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 佛学常识-自在佛学知识网
  • 2023-08-03 06:39
  • 自在佛学知识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佛学常识4种果报

文标题:《心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色受想行识。是五

佛学基本常识大全

蕴。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合称十二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十八界。蕴处界在佛教中称曰:三科。是对宇宙人生一切现象所作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归纳。就是说可以从五蕴看世界。也可以从十二处。十八界看世界。

  十二处的处字是生门义。六根、六尘是精神活动产生的门道。所谓由眼根缘色尘生眼识。耳根缘声尘起耳识。鼻根缘香尘生鼻识。舌根缘味尘生舌识。身根缘触尘起身识。意根缘法尘生意识。这是六根缘六尘生六识。又

佛学常识普及

根、尘、识三和合。三和生触。由触引生受想思等心所。我们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根尘为缘中产生的。

  十八界中的界是种族义。十八界是将世间万物归为十八种类。六根是从生理世界说的。六识是从心理世界说的。六尘是指物理世界说的。

  那么《心经》讲三科诸法为无为空。意义又何在呢?三科诸法包含了有情世间及器世间。有情世间者如五蕴、十二处的六根、十八界的六根六识。世人对此不能够正确认识于中生起我相、平时思考念念执着于我。并起我痴、我见、我爱、我慢。于是形成以强烈自我为中心的有情特有的生命形式。

  《经》中从无明至老死。这是揭示了有情生命延续的十二个过程。其具体内

佛学常识大全及答案

容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的消失;没有老死。也没有老死的消失。菩萨境界观照无明乃至老死的存在都只不过是一种假相。梦幻泡影。因此。菩萨不灭除生死。也不必厌离生死。

佛学院必背100个常识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0/600409.html

以上是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339.html。

佛祖

  • 功德无量--- 扫码方法


    一、电脑端:使用微信扫码;


    二、手机端:1、长按图片;2、保存二维码图片;3、打开微信,扫一扫--相册

佛像、佛珠--京东商城宝贝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