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禅七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禅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禅七
世间万法 唯心所生
一念觉 众生是佛
一念迷 佛是众生
禅七就是为了这成佛的一念
此心光明 更复何言
破本参。见法身;
破重关。证法身;
破牢关。透法身。
对于一个修行的僧人而言。行、住、坐、卧皆可修禅。但在四者之中。以坐姿最
关于坐禅的方法。《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指出。应该四时随时坐禅。有能够舒适的床坐。有柔软的坐垫。有安静的空闲处。有一起修行的善知识;另外。还需要无所求的好护法。能够提供饮食、医药等供养。这些。都是外在的条件。修行者自身应该善于观察自己的思想。能够调伏自己的身心等。此外。智者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等书中。对坐禅方法也颇多论述。日本、朝鲜佛教界。对于坐禅也都十分看重。
禅七就是修行者集中在禅堂。以七日为期。严格坐禅修行。克期取证。
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在菩提树下打坐、冥思。发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在第七天凌晨。他看到启明星冉冉升起的时候。终于悟道了。后来的佛弟子就有了七日成佛的说法。
不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禅修好像很轻松、很洒脱。吃饭、喝茶、睡觉无不是禅。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禅宗大师。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顿悟的。为什么僧人还要保
禅七这种修行方式好比爬山。你爬到山顶的时候。就能看到山外的好景。但是在登顶之前。你要从山脚一步一步往上爬。禅修是渐修积累的过程。等你下足了功夫。登上山顶的一刹那。你就“顿悟”了。
历史上的确有很多大师顿悟的。但你没看到他们开悟前下的苦功。虚云老和尚19岁出家。开悟前在福建鼓山住山洞。拜
有这样的修行基础。虚云老和尚56岁在扬州高旻寺打禅七时。开悟了。禅七进行到第八个七的时候。有一天禅堂里行茶水。开水不小心溅到他的手。茶杯掉到了地上——咚地一声。就开悟了。这就好比苏东坡讲的“厚积而薄发”。
来果老和尚说:一切法门。证法身。就到了极顶的工夫;唯有透过法身。才是宗门下的事。
南无阿弥陀佛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1/60798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禅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禅七;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