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何谓世间快乐事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学」何谓世间快乐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何谓世间快乐事
佛在世时。一天有四个新学比丘讨论“世间以何为最快乐”的问题。
甲说:“春情美景。百花争妍。身游其间。最为快乐”。
乙说:“宗亲冥会。大吃特吃。最为快乐。”
丙说:“多积财宝。富贵做人。最为快乐。”
丁说:“妻妾满堂。夸耀乡里。最为快乐。”
四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则刚被佛听见。佛告诫他们道:“汝等学佛。未循正道修养。误以世法为乐!春景刚至。秋束摧残。有何快乐?胜会不常。盛筵易散。有何可乐。钱是五共(水浸、火烧、贼偷、子败、官没)之物。得来辛苦。散去忧虑。有何快乐?妻妾满堂。难免生
佛又说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信佛的普安王。请了邻国四个国王来聚餐。讨论到世间以什么事为最快乐?
甲王说:“旅游最快乐”;
乙王说:“和爱人在一起听音乐最快乐”;
丁王说:“有大权力。控制一切最快乐”;
普
乐和苦是相对的两面。乐的一面是天堂。苦的一面是地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是。我们平常碰到的乐事。多分是暂有还无的相对的快乐。终是不能永久保存的。那么。怎么样才是真正的乐。永久的乐。绝对的乐呢?
一、五欲之乐
世间的人认为最快乐的事。总括起来。不出五种:一是要钱财多。所谓“要钱不要命”;二是要妻妾美眷多。过着荒唐糜烂的生活;三是要名誉好。希望人人来恭维他;四是要吃得好。大吃而特吃。即使没得吃的。也要对屠门而大嚼;五是要睡得多。睡得舒服。漫无节制
财、色、名、食、睡的五欲。是世间人的所共同争取而要占有的;但争取时是苦的
五欲之乐。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指眼耳鼻舌身所接触的相对的境界。那就是色声香味触五种。称为五欲之乐。而凡夫的众生。苦多乐少。往往乐是苦的果。苦是乐的果;相反的。苦是乐的因。乐是苦的因。
例如有人以负债来先享受一番。还债之时必然有得苦吃。这是先乐後苦。乐成了苦的因了。相反的。有一些人修苦行。希望求升天国。或者拼了命辛辛苦苦赚钱。然後拿了钱去旅游、享受了。那就是乐为苦果。很多人为了肚子饿要吃饭而去工作赚钱。但是工作了一整天。吃的时候只短短几分钟就吃饱了。这不能不说是苦多乐少。
在印度及中国。有苦行的宗教。有的把自己浸在水底。有的挂在树上。有的囚处山洞不见天日。有的涧饮木食草衣石座。老死不与人间往还。这样苦苦的修行。其目的是为了升天。为了羽化、蝉蜕。在他们主观的感觉上。修行到最後。会享受到放下物欲的快乐。这是由苦行而得来的。但却仍不究竟。
二、禅悦之乐
打坐修定而得到心的平静安稳而产生禅悦之乐。禅悦之乐。没有身体沉重的负担。没有杂念妄想的负担。心中无事。感到非常轻安稳定。乃至时空感消亡。若跟五欲之乐相比。五欲之乐是从刺激获得。而禅定之乐是从负担的释放获得的。一旦获得禅定的乐。便不会贪恋五欲之乐了。只不过这种禅定的乐。只有在定中才可以享受到。离开了禅定就没有。所以仍是间断性而不是一次乐便能永远乐。所以不能称作极乐。
禅悦的快乐。还是相对的不能持久的快乐。因定力一衰。苦的境界依旧浮起。所以佛经说:“纵使修到非非想。不及西方一去来”。
三、解脱之乐
解脱之乐。不受五欲的引诱。没有得失的烦恼。没有安危的困扰。没有生
这只是对未证究竟解脱前的一种方便说法。真正获得解脱。则境智冥合。能所双亡。不但生死这名不可得。就连涅槃之名也不可得了。因证悟的理境。是只堪自怡说。不可言说。所以这快乐是超然的。绝对的。永恒的存在。世间的欲乐固不足比拟。即天上的禅悦之乐也可不能比拟。唯有出世的解脱。才是绝对的永恒的快乐。
原文出处:http://www.xuefo.com/nr/article61/611443.html
以上是关于「佛学」何谓世间快乐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学」何谓世间快乐事;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3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