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进寺庙的常识 ,对于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来说,「佛教」进寺庙的常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进寺庙的常识
2015-02-19 10:34新年快到了。中国人有大年初一上寺院进香的民俗传统。每年的大年初一。各大寺院香客人山人海。但是详细观察。知道佛门礼仪的人却不多。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进香。很多人进香都是一把一把的烧。表示自己的虔诚。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符合佛教礼仪制度的。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现在寺院周边的商店出售的香。大多含有化学成分。当寺院香客暴增的时候。大批量燃烧这样的香。会让很多体质弱的人有短暂的眩晕感和恶心的
依照汉传佛教的传统。三支香是供佛法僧三宝的。一支香同样可以用来代表三支香。供养佛法僧三宝。一支用料纯粹的檀香或者藏香。肯定比那些成捆的化学香要好很多。大家不妨从今年的春节开始这样做。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我每次去寺院。都是自己从家里带几支香过去。不会去买那些寺院旁边的化学香或者高价香。因为实在没有那个必要。
现在来说说佛门一些常见的礼仪。
—般大殿有三个门。从左边的门进。右边的门出。不要走中门。进殿男左脚女右脚进。脚不要碰到门坎。更不能踩到上面。切记!!!读一遍。等于修行。转一次。也是修行。佛无处不在。阿弥陀佛!
为什么拜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
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为什么拜菩萨?
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
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
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孝顺、恭敬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
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
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
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应用、实践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实践。
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迷信?
真正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然后才能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
从迷来的。
乐从哪里来的?
从悟来的。
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
你能够掌握这个现实。你能够自在地运用这个现实。支配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痛苦啊!
自己有能力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关键就在迷、悟啊!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领。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为什么拜罗汉?
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
为什么拜四大天王?
走进佛寺大门。你看的第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是护法。保护这个道场的。你懂得其真正的意思吗?
一、东方持国天王。
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每一个人在他自己岗位上都能尽忠职守。负责尽职。这才能护持国家。他表示的、教我们的是这个意思。
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么呢?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中庸之道。
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它就会断掉;太松了
二、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用
所以德行上要进步。智慧要增长。技能要进步。才艺也要进步。乃至于我们生活品质也要天天往上提升。这才是佛法。佛法讲苦行。那是在求学的阶段。
因为佛所讲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不要搞错了。我们离乐去吃苦。这在佛法里找不到。
所以苦行是在修学的阶段。好像我们在学校读书。求学的阶段要苦。踏进社会我们造福人群。这个时候是离苦得乐;不但自己离苦得乐。帮助整个社会。帮助一切大众离苦得乐。是这么一个意思。不能搞错。苦行是一个阶段。不是永久的。这个一定要知道。
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宝剑。这个剑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快刀斩乱麻。唯有智慧才能够把所有的烦杂事情。统统都解决掉。它表这个意思。
三、西方广目天王。
前面两个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要负责尽职、要日新又新。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呢?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要多看、多听。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智慧从这儿来的呀!要读书。要读诵佛经;要到处去看、去考察。像现在说观光、考察。光是什么呢?光是那个地方的风俗人情。那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我们去看看都了解了。人家的长处。我们学习;人家的缺陷。反省我们有没有。
我们能够采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这样岂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最美好的社会了吗!
这个不是凭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学习。可见佛教给我们的确是非常踏实。绝不是空谈;教我们多看、多听。增长自己的学问。增长自己的见识。
那么广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条龙。或者有的时候造像造的是蛇。龙跟蛇代表什么呢?代表变化莫测。这是讲人心、社会、世界。非常非常复杂。常常在变化。你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局势。才能游刃有余。它表这个意思。
四、北方多闻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他手上拿的是伞盖。伞代表什么呢?伞是遮盖。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既要多看、多听。又要保护自己身心的清净。不被诱惑。不受污染。
所以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懂得。一进天王殿看到这些塑像。就给你上了一课。这一课真正护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护持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世界的和平。这统统都护持了。一点都不假。
诸位一定要晓得它表法。教学的意趣。这是艺术的教育。
为什么烧香?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修学戒律。就是要遵纪守法。修十善业。十善业包括: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现在将十善业略述于下: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
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
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
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
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
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
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
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
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
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
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
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
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
悭贪的人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违法乱纪。危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而慈忍积福;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
常人说:火烧功德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
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业。
印光大师说: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正)对治瞋恚等义》
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
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修定。就是通过念佛。或诵经。或持咒。或静坐。或参禅等方法。培养一种安定、清净、祥和、稳静的心态;荣辱毁誉。泰然处之;得失随缘。不骄不馁;遇事不慌。一心不乱;从容不迫。体动心静。
心静。则慧生。故能恰当解决人生之种种疑难、困惑与烦恼。走出低谷。走出困境。离苦得乐。
所谓大将风度。指挥若定。因此。这种心态。有益于现代人生。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因此。要修戒、定、慧。
为什么敲钟?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佛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
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钟声深沉、洪亮、绵长。才能震撼人心。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使钟声深沉绵长。用加入锡的青铜制钟比黄铜和铁制钟声音青脆。
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就会使钟声洪亮。所以。大凡具有感染力的佛事钟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敲钟时。可别忘了耳闻心诵: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原文出处:https://www.jiuchisu.com/fojiao/16002/
以上是关于「佛教」进寺庙的常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佛学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佛教」进寺庙的常识;本文链接:http://www.fzby666.com/changs/1995.html。